亲家交往时,有三种行为很掉价,有些人却意识不到

幕卷情感 2025-01-01 09:14:34

知乎网友提问:

“亲家之间最好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有高赞回答说:

“亲家之间最好的关系是没关系。”

亲家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和独立性,避免过度干涉而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亲家在交往时,缺少把握关系疏远的技巧和意识,出现掉价行为而不自知。

尤其是以下三种行为,在与亲家交往时一定要避免。

缺乏同理心,爱占便宜

《赚钱的逻辑》一书中提到:

“礼尚往来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法则,一定要根除‘吃大户思维’,不能因为人家比你富就活该被你占便宜。”

深以为然。

人际交往的本质是价值互换,雇员用汗水向雇主交换金钱,甲方用金钱向乙方交换资源、信息,卖方再用更多的资源、信息交换更多的财富。

任何关系中都没有理所应当的帮衬或无条件的支持。

做人、做事要知分寸、懂感恩。

好友倩倩家经营一家大型食品公司,从小生活富足、衣食无忧。

大学毕业后的她带着相恋多年的男友重返故乡定居,父母为二人举办了盛大的婚礼。

婚后在乡下独居的婆婆到城里照顾小两口,衣食住行照料得事无巨细,沉浸在婚后幸福生活中的倩倩倍感满意。

没过多久,婆婆老家的侄子上门拜访想找工作,婆婆便让倩倩给侄子安排工作,倩倩推荐亲戚到自家公司求职,顺利上岗。

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凡是亲朋到访找工作,婆婆随口应允,接着央求倩倩想办法。

但凡有因资历不合格拒收的,任凭倩倩解释,婆婆一概不听,二话不说就到倩倩父母家哭诉:

“自己一人拉扯孩子长大不易,全靠亲朋接济,儿子又为了倩倩背井离乡,倩倩守着这么大份家业,不能这么无情。”

起初,倩倩父母好言相劝、耐心解释,帮婆婆的亲戚另寻出路。

次数多了,倩倩父母便闭门不见。

倩倩婆婆不时向小两口宣泄不满、大倒苦水,无心照料俩人起居。

两家间的和气被打破,新婚夫妻间的甜蜜也荡然无存。

为了呵护小家,倩倩老公将母亲送回老家。

这场闹剧终于落下了帷幕。

作为母亲,倩倩婆婆尽职尽责、无怨无悔,然而作为亲家,她却陷入了“吃大户思维”,想占对方便宜。

俗话说: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

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亲家之间本无关系,只因子女缔结婚姻建立了联系。

这份似亲非亲的关系更要求亲家相处遵守基本的人际交往法则。

无论贫穷与富有,都要讲究平等,别人的资源或财富不是他们必须帮助你的理由。

如果一方缺乏同理心,一味占便宜,或许能在另一方的妥协下获取一时的好处或利益,长此以往换来的则是孤立无援的境地和冷漠淡薄的关系。

亲家之间,多谈情谊,少谈利益。

缺乏头脑,爱传闲话

有句久经时间考验的名言:

“你如果没有好话可说,那就什么也别说。”

会说话是修养,管住嘴是教养。

网友分享了一则“祸从口出”的高赞故事。

一对亲家街头偶遇,闲聊间亲家婆婆问及亲家母筹备儿子婚礼的情况。

亲家母随口吐槽,目前处于看婚房阶段,儿子小两口全程当撒手掌柜,俩人只提要求、不愿跑楼盘。

迫于无奈,亲家母只能每天顶着40度的大太阳替他们去看楼盘。

一周跑十几个楼盘,小两口还各种挑剔。

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后,小夫妻不是要出去逛街,就是等着自己做晚饭。

亲家母感慨这是给自己找了个纯义务全职保姆工作,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们才能真正长大、体谅父母。

亲家婆婆表示同情,吐槽现在年轻人娇气、不知道心疼人。

家长里短说完后,两位银发丽人身心轻松地回家做饭。

没多久,亲家母儿子的女朋友提出分手,儿子更是同母亲大吵一架。

细细追究才知道,原来话完家常,亲家婆婆在和小区大妈们聊天时说起了亲家母的悲惨遭遇。

话语间,她一再强调亲家母说未来儿媳太懒、太不心疼人,这样的婚姻就是父母的累赘。

不承想,闲聊大妈中有一人是亲家母未来儿媳的婶婶,她默默将信息转告给侄女一家。

接着一系列的分崩离析接连上演,原本家中筹备婚礼的喜悦氛围瞬间消散。

亲家母儿子的婚事因此泡汤,两家父母不再来往。

有句话说:

“静时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静察己过是分内之事,不论人非是品德的试金石。

是非中往往夹杂着难以启齿的隐情,是非中也常常藏着外人乐此不疲的八卦传闻。

亲家之间若热衷于传闲话,轻则损害个人名誉,重则两败俱伤、影响孩子的姻缘,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亲家相处切忌一头扎进是非堆,也不要扎堆讲是非。

缺乏边界感,爱管闲事

宋代诗人陈郁说:

“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

此诗用在人际关系中再合适不过。

关注自身,不要过分关注他人的事,别人对自己的事自有主张。

适度的边界感是任何一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万金油。

如今催婚已演变成“边界感”话题中的热门词汇,也成为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必备选项,微博网友分享了一则催婚囧事。

网友宁宁年近30岁,是外企白领,有房有车,多次相亲未果,父母已放平心态主张随缘。

春节期间,宁宁一家和嫂子一家聚餐,宁宁对哥嫂的恩爱赞不绝口,不停地逗弄小朋友。

嫂子的妈妈苦口婆心地劝宁宁早点找个人结婚生子享受家庭之乐。

宁宁表示自己只是喜欢美好的人和事,并不打算结婚,目前很享受自由自在的单身生活。

嫂子的妈妈质问道:

“没有婚姻、没有孩子,以后依靠谁?”

不待宁宁回复,宁宁父母忙表示缘分不能强求,慢慢来吧。

嫂子的妈妈还想说什么,嫂子赶紧岔开了话题。

原以为事情已告一段落,没想到这只是宁宁痛苦的开端。

聚餐结束后的第二天,嫂子的妈妈便带着自家外甥来宁宁家拜年。

撮合两人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一边要双方加微信,一边叮嘱俩人多联系。

宁宁既无语又无奈,不情不愿地陪俩人一下午。

第三天,男方想约宁宁出来,宁宁婉拒了。

第四天,男方再次提议约会,宁宁刚拒绝便接到嫂子妈妈的电话邀请她去看电影首映礼。

不出所料,来的是嫂子的表弟。

电影散场后,宁宁跟男方明确说明无谈恋爱、无结婚计划,男方表示理解。

晚上,嫂子的妈妈打电话询问宁宁是不是对自家外甥不满意,她还有好几个优秀男生可以推荐,希望宁宁趁着年龄不大赶紧嫁出去。

宁宁忍无可忍,让嫂子的妈妈顾好自家的事,自己准备孤独终老。

二人的交谈不欢而散。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都有自己的安全基地。

用所谓的善意去干涉别人的私事,不仅会让对方不适、反感,更会使双方关系受挫。

真正的关心建立在理解与尊重之上,而非无界限的介入。

亲家关系颇为微妙而敏感,这份因子女而结缘的纽带,虽紧密相连,却未必意味着全然熟悉与理解。

无需强求亲密无间,更不必刻意营造亲近感。

在这份特殊的关系中,需注重交往的边界,给予彼此充分的尊重与空间。

保持适当联系、学会适时抽离,避免过度干涉对方的生活与决策。

让彼此在相处中感受舒适与温暖,让双方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亲家之间最好的善意是默默关心、远远祝福。

亲家本不相识,因缘而聚,为了子女家庭的长远幸福,要避免做出“掉价”行为:

交往之际,多一些同理心,少占一点便宜,为日后再见预留宽广天地;

言谈之间,勤思慎言、口有遮拦,不传闲话、不说是非,为双方守护私密之域;

相处之时,多一点边界意识,专注自我、不管闲事,为彼此保留恰当距离。

用更多的理解和尊重,让亲近的关系在适度的距离中茁壮成长。

作者 | 幕卷·张张

0 阅读:23
幕卷情感

幕卷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