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三大趋势:零工、考研和考公。零工是什么?就是临时工,也叫零工,古代也叫“短工”。
“考研”本质上是延迟就业,“延迟就业”本是通过时间的延迟,等待较好的工作机会。但现在,这种“延迟就业”很危险,延着延着,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没工作机会成了大概率状况。
“考公”这个大家都知道,宇宙的尽头是考公。“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再次显现出其深邃的智慧,受到大家的追捧。
那既无零工可打,又考不上研和公怎么办呢?下一步,会出现第四大趋势潮流:乡村回流。“乡村回流”这种解决社会就业压力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在50多年以前,面对当时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让广大有志青年到广阔山区农村的“上山下乡”运动,非常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国外的这种案例也有,90年代日本经济低迷,日本政府推出两大解决社会就业压力方案:一就是掀起大学生逃离东京浪潮,让大学生到农村去建设美丽乡村,把大学生导出就业市场;二是扩大考研录取规模,把大学生圈在“象牙塔”内,通过“延迟就业”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一疏一堵,双管齐下,很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无论是到广阔农村,还是继续在“象牙塔”内,任何事都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牺牲”掉一代人(一批人)。到广阔农村的那一代人,大都永远地留在农村,没能再回到城市。
考研继续在“象牙塔”内,“延迟就业”的那批人,如果经济起飞,运气好,问题不大。但如果运气不好,研究生毕业了,面对的是后浪一批又一批新的大学生,前面累积的人加上新的后浪,就业竞争那是相当惨烈(非研不招的岗位相对较少,大多数的岗位要求大学毕业即可,那是真拼不过那些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应届生)。
中国上一次“延迟就业”的那批人,运气比较好。上一次“延迟就业”始于1999年的高校扩招,也称为大学扩招。扩招的本质是解决就业问题(把当年高中就业的庞大群体继续圈在“象牙塔”内读大学,延缓社会就业压力)。当年的政策全称叫“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从名称也能看出为何要高校扩招。
为什么说当年那批“延迟就业”的人运气比较好呢,因为在2001年的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迎来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大学生,“延迟就业”的那批人,一毕业就踏上了经济飞速发展的列车。
2020年面对社会就业压力,又搞了一次高校大扩招,但这一代的大学生运气就不太好了,毕业即失业。因为这趟经济飞速发展的列车运行了20年,现在跑不动了。
于是乎,就业出现了三大趋势:零工、考研和考公。并且,第四大趋势正在到来。“逃离北上广”,逃离大城市,回到家乡,就是这种趋势显现的端倪。
“城市容不下肉身,农村容不下灵魂”这其中又包含了多少无奈和辛酸。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