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股民宁可多花30%溢价,也要疯抢海外ETF?

新的时候呀 2025-02-18 13:44:37

最近中国股市出了件怪事:日经ETF溢价20%被疯抢,美国50ETF溢价超30%还能三连涨停,甚至基金公司连发20次风险提示、直接停牌都拦不住散户的热情。明明知道买贵了,为什么资金还像不要钱一样往里冲?

一、对A股的“信仰崩塌”,直接催生“战略级逃亡”

A股这几年反复震荡,不少散户被伤透了心。有网友吐槽:“A股是专治各种不服,涨一天跌三天,还不如把钱丢进火锅里涮一涮。” 相比之下,美股、日股一路高歌猛进,纳斯达克指数创历史新高,日经指数突破3万6千点。这种反差下,资金开始用脚投票——哪怕多花2%-3%的溢价,也要把资产转移到海外市场。

用某大V的话说:“这叫‘战略级调仓’,就像你发现家门口的超市总卖烂菜叶子,宁可多跑两公里去进口超市,贵点但至少能吃到新鲜的。”

二、游资坐庄,把ETF玩成“资金盘游戏”

你以为散户是真傻?其实背后有一双手在操控。游资早就盯上了跨境ETF这个新战场。比如日经ETF,规模原本只有几亿,游资一进场就能把溢价拉到20%以上,吸引散户跟风。等韭菜们高位接盘,他们再悄悄撤退,留下一地鸡毛。

更狠的是,这些ETF还支持T+0交易,游资一天能倒手几十次,玩的就是击鼓传花。有业内人士直言:“这和当年的P2P套路一模一样,只不过换了个马甲。”

三、套利机制失效,溢价成了“死循环”

正常情况下,ETF溢价会被套利者抹平——比如你在二级市场高价卖出ETF,同时在一级市场低价申购,赚个差价。但跨境ETF有个致命bug:外汇额度限制。

基金公司每年能换的外汇就那么多,一旦额度用光,散户想申购也买不到,只能去二级市场高价抢购。这就好比春运抢火车票,黄牛把票炒到天价,但你为了回家不得不买。

再加上美股、日股和A股交易时间不同,海外市场闭市时,ETF净值根本不更新,价格全凭情绪炒作。这时候的跨境ETF,本质上就是个“盲盒”——你买的不是资产,而是赌明天的运气。

四、散户的“错位认知”:把ETF当股票炒

很多小白投资者根本不懂ETF是啥,直接当成个股来炒。看到美国50ETF涨停,就以为“美股要暴涨”,殊不知ETF的净值可能还在原地踏步。

更离谱的是,有些基金公司还起了迷惑性名字,比如“标普红利ETF”实际投的是A股高股息股,挂羊头卖狗肉。散户一看“洋名字”就上头,溢价再高也闭眼冲,完全忽略了背后的风险。

高溢价能持续吗?风险可能比你想的更可怕

1. 溢价崩盘:历史上,2007年QDII基金溢价潮后暴跌70%,血淋淋的教训就在眼前。

2. 汇率风险: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波动一下,收益可能直接变亏损。

3. 流动性陷阱:一旦市场转向,想卖都卖不掉,只能眼睁睁看着账户缩水。

就像经济学家余丰慧说的:“高溢价本质是市场在透支未来的收益,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谁接谁死。”

互动话题:你怎么看?

如果你是投资者,面对30%的溢价ETF,会选择跟风买入,还是冷静观望?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1. “冲!富贵险中求,万一美股再涨50%呢?”

2. “不买!溢价这么高,明显是坑!”

3. 等回调,跌到合理价位再入手。”

或者,你更看好哪个海外市场?美股、日股、印度还是东南亚?

评论区等你Battle!

(注: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掏钱包前请三思。)

0 阅读:140

评论列表

莫问

莫问

2
2025-02-19 06:57

能去的是机构,股民可没有去

汉师

汉师

1
2025-02-20 02:35

因为是T+0,也因为市场缺乏公正,A股风险越来越大,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政策。

新的时候呀

新的时候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