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一代神童陨落,皆有迹可循

庞统生活 2024-11-11 21:02:32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听完唐伯虎的一生,心中只剩下这样一句叹息。

虽然有很多关于唐伯虎风流倜傥的民间趣事,更有《唐伯虎点秋香》这样的经典影片伴随一代人的成长。

但是,真实的唐伯虎又是怎样的呢?作为神童出身的他,又是如何打烂了自己的一手好牌呢?

唐伯虎出生在一个商人之家,在明朝商人的地位并不高,但是家庭比较富庶,所以唐伯虎的父亲便立志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努力学习,考取功名,脱离商籍。

正逢唐伯虎自幼聪明伶俐,熟读经史,工书善画,16岁考取苏州府试第一。从此,唐寅的才子之名开始传扬,他也因此交到了很多好友,成为“吴中四才子”之首。

在偏重考试、重视八股文的明代科举来讲,唐伯虎可谓少年得志,顺心顺意。按照这样发展,参加会试、殿试,一举夺魁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偏偏在这个时候,除却家庭遭遇一些不幸之外,少年成名的唐寅,走到哪里都是被吹捧、被赞扬,终也经不住这般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赞,开始飘飘然。

在进京赶考的路上,他与富商之子徐经一路同行,交往过深,两人往往是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引人侧目。

徐经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自认为进京后的学问不重要,而做人,找人引路才是第一要务。所以徐经在京城之中,频频出入达官贵人之家,目标明确。

而唐寅,却在人前依旧口无遮拦,没有收敛;甚至在考完之后,成绩未出就能够口出狂言:“今年的第一,非我其谁?”……

这应该是文人对自己学识的自负和骄傲,本无可厚非。可是偏偏与“心怀鬼胎”的徐经来个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一朝东窗事发,怎不是一条绳上的两只蚂蚱?

泄题事件,将徐经打回原形,让唐寅无处躲藏。按说有才华的他,本应该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偏偏遭遇了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虽说是天网恢恢,但说一句冤枉似乎也不为过。

不过,若是唐寅当初没有那么高调、张扬,处事能够稳妥一些,锋芒能够收敛一些,能够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也许就不至于此吧!

可惜,历史无法重演,而我们也无从还原完整的真相。

唯有一声叹息了。唐寅终生不能登堂入室为高官,他又不屑为小吏,从此游荡世间,这就是结果,血淋淋的真实。

从此,唐伯虎游山玩水、流连莺莺燕燕之间,成就了自己书画上面的一番作为,也叫响了“风流才子”的威名。

一个神童就此湮灭,本有惊世骇俗的本领,本应策名就列、报效国家;结果因为一时走错,步步为错。

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的时候,对于唐伯虎也伸出橄榄枝,想他一身本领,空多余恨,不如轰轰烈烈一把。可是,是非曲直唐伯虎辩得清,为虎作伥唐伯虎也不屑,离经叛道唐伯虎更不愿,只好装疯卖傻逃过此劫,人生至此走向更大的灰暗,无法再重来!

唐伯虎的一生就这样走向湮灭,从神采奕奕、万众敬仰的神童,到偷奸耍滑、欺世盗名的泄题事件,再到颓废挫败、放任自流的宣泄,最终无可奈何、无人问津的结束;怎不让人一声唏嘘和叹惋?

所以现在很多家长常常不自觉的说孩子曾经怎样聪明时,一定要想一想,在如此优越的“先天条件”加持下,如何更好的引导孩子走向更高峰;

在孩子得意忘形的时候,要如何指导孩子学会收敛、能够隐忍,不要张狂,才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在孩子遭遇挫败的时候,又要如何带领孩子意志坚定、目标明确、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走出阴霾、走向光明!

0 阅读:1

庞统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