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元元年(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年初,陈显达率军北伐收复失地先胜后败。其中固然有元宏御驾亲征的缘故,但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陈显达的一些判断也有些出人意料,不免让人怀疑他是否故意打输以求自保。毕竟此时新皇登基的南齐正处于一种诡异的氛围之中。
萧宝卷登基时不过十六岁,萧鸾为其安排的辅政班底有徐孝嗣、沈文季、江祏、江祀、刘暄、陈显达、萧遥光、萧坦之、刘悛、萧惠休、崔慧景等人。但实际权力却被萧遥光、徐孝嗣、江祏、江祀、萧坦之和刘暄等六人把控,他们轮留在朝中内省当值,轮到谁当值,谁就在当天的敕令后面签署执行意见。萧鸾这样的安排显然是有深意的,他知道萧宝卷年幼难以驾驭众人,就索性让几人互相制衡。
事实上几位辅政大臣间的内斗很快就开始了,首先按耐不住的就是江祏、江祀两兄弟。他俩是萧鸾的姑表弟,因此最得信任,两人也因此变得目中无人,即便是萧宝卷也不放在眼里。当时萧宝卷想开始自行其意,徐孝嗣对此不能加以制止,萧坦之则是模棱两可的态度,只有江氏兄弟对此坚决限制,不许其自作主张,甚至萧宝卷的一举一动都要经过他们同意。这不仅让萧宝卷及其亲信恨得咬牙切齿,就连徐孝嗣都有些看不下去,表示皇上稍微有些自己的主张也是正常的,不能一概加以反对阻拦。谁知江祏对此不以为然,表示只要把事情交给自己,就完全没有什么可忧虑的。
这下子江祏兄弟和萧宝卷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甚至发展到了江祏想要将他废掉,另立江夏王萧宝玄为帝。于是他们兄弟俩便和其他几位辅政大臣商议,首先找到的是刘暄。谁知刘暄因为曾经做过萧宝玄的郢州行事,和萧宝玄积怨颇深,明确表示反对,想立建安王萧宝寅为帝。于是江祏又找萧遥光商议,结果萧遥光也有了不臣之心,想自己取代萧宝卷,并把这个意思隐约地向江祏表示了出来。这个建议得到了将江祀的支持,这下子江祏犯难了,他便又去找了萧坦之。正在为母守孝的萧坦之表示这样做会天下大乱,自己不想参与其中为由拒绝。
最后江祏、江祀一合计还是准备拥立萧遥光,但碍于自己的身份,便想让吏部郎谢朓参与其中。恰巧萧遥光也派了自己的亲信来拉拢谢朓,并任命他兼知卫尉事。谢朓可是出了名的胆小,先前害怕牵连能把自己的岳父王敬则都告发,更别说这几人了。于是他就把江祏的阴谋报告了太子右卫率左兴盛,结果左兴盛不敢再往上告发。谢朓见状又来游说刘暄,可刘暄更加过分,前脚听完后脚就把他出卖了。谢朓自然是厄运难逃,最终被下狱而死。
本来事情到这应该定下来了,可刘暄认为萧遥光如果立为皇帝,自己就要失去皇舅的身份,于是表示反对。江祏见状再次变得迟疑,一时间无法做出决断。眼见煮熟的鸭子要飞了,萧遥光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派人前去刺杀刘暄。结果因为刘暄手下众多刺客不敢下手,最终被刘暄察觉。这下子刘暄也不干了,他立马跑去向萧宝卷告发了江祏等人的阴谋,萧宝卷当即下令拘捕江祏兄弟俩,将他们杀害。
江祏兄弟被杀后,萧宝卷和萧遥光之间又会爆发怎样的冲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