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越来越多人不买“油混汽车”了?过来人表示:几个原因太致命

小饭说事 2025-02-19 16:09:51

近年来,我注意到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油混车”,转而选择其他车型了。

说实话,刚开始看到这个趋势时,我也挺吃惊的。

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油混车几乎是完美的选择:

论省油,可以说是吊打燃油车;论方便,它又不需要充电——怎么看,都是最佳的选择!

但奇怪的是,这种看似完美的车型,怎么越来越多人开始后悔,甚至选择把车卖掉了呢?

咨询了几个过来人,他们一不小心说漏了嘴,的确很有道理。

提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想:不就是因为油混车不能上绿牌吗?

如果它能上绿牌,谁还会去买新能源车?

其实,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绿牌的确是个诱人的因素,但它并不是油混车销量下滑的根本原因。

换句话说,绿牌政策摆在那儿,只要符合要求,谁都能挂上这个标志。

而且,很多合资品牌的插混车也能挂绿牌,但销量并没有大幅上升。

所以,油混车的销量问题,并不单纯是因为它不能上绿牌。

真正的原因,远不止这一点。

那核心原因是什么呢?

用过来来的说法就是,首先,油混车的性价比实在太低了。

说白了,它的购车价格不仅比传统燃油车高,甚至有时候比插混车还贵。

乍一看,油混车挺省油的,尤其适合那些不想折腾充电的人。

但问题是,省下的油钱,真的能弥补购车时多花的那一大笔钱吗?

很多人仔细算了一下,结果让人心凉。

就拿丰田凯美瑞来说,汽油版的入门价格优惠后只要13.98万,而双擎版却要14.78万。

看似差价不大,但真的划算吗?其实不然。

先看油耗,汽油版5.81L/100km,双擎版4.2L/100km。

看起来混动车型确实更省油,但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按照一年跑1万公里计算,汽油版一年大概烧581L油,双擎版大约420L,两者相差161L。

基于92号汽油8块钱一升来算,双擎版一年最多省下1288块。

听起来确实省了点钱,但问题是,双擎版比汽油版贵了8000块。

按照每年省1288块的节奏,至少要开6年多,才能把购车时多花的钱省回来。

而这还是理想状态,现实中往往更久。因为双擎版的保养费用更贵。

比如电池、电机这些额外的零部件,虽然前期故障率低,但到了后期,一旦出了保修期,维修成本可不便宜。

其次,不能充电也变成了它的缺点。

说白了,10年前,油混车不需要充电,确实是个优点。

那时候,充电桩稀缺,纯电续航能力也很一般,就算车子带个小电池,能跑个几十公里,实际意义也不大。

反倒是油混车不用考虑充电的问题,随时加油就能跑,妥妥的“省心”选项。

可如今,情况完全变了。

全国公共充电桩已经超过350万根,几乎遍布大街小巷:

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商场、停车场、高速服务区,随处可见充电桩。

在这样的环境下,车子“能不能充电”已经不是个缺点,反而成了一种优势。

毕竟,现在很多人买插混车,甚至是增程车,就是冲着“有电可用”的体验去的。

纯电模式下几乎零油耗,驾驶质感还比油混车好。

更何况,现在油价居高不下,充电的成本比加油便宜太多。

按目前的电价计算,插混车跑一公里的电费,可能连一毛钱都不到;

而油混车再怎么省油,一公里也得4毛钱以上。

这一对比,油混车的“节油”优势瞬间就没了。

最后,就是配置很落伍了。

简单点说,以前买油混车是没得选,只有这些配置——消费者必须被迫接受,喜欢不喜欢根本不重要。

可现在不一样了,新能源车的智能化越来越强,各种配置成了标配。

这时,油混汽车就很尴尬了。

说白了,你去试驾一辆插混车,再试试丰田、本田的油混车,感觉就像是两代产品。

新能源车普遍标配大屏、智能车机,甚至10万不到车,现在都有智驾。

此外,什么真皮沙发、方向盘加热、座椅通风、自动泊车…都应有尽有,价格还便宜。

反观油混车,还是那些老三样,机械式仪表盘、小尺寸中控屏、乏善可陈的内饰设计…

整个的体验,就落后了不止一代。

关键是,这些车的价格还普遍比新能源车贵,怎么卖呢?

总的来看就是,现在的油混汽车卖不动,和是否绿牌关系不大,而是它的综合体验跟不上了。

说到底,动力不如插混,油耗不如插混,配置更是被碾压,价格还更贵…

就这种情况,大家肯定不爱了,不是吗?

0 阅读:0
小饭说事

小饭说事

只说真话不讲p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