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国于1997年收回香港。然而香港回归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英国一直都是我国收复香港道路上的一只拦路虎,2006年的时候,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出了一项来自英国军方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为了阻止我国收复香港的军事准备计划,这项计划在当时只有很少的人知道。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如今我国能屹立于世界也多亏了当年的一项政策。
核讹诈英国军方做出的军事准备是:调动并准备了48颗原子弹,声称只要我国采取武力收复香港,那就用核武器轰炸中国领土。这项计划还得到了美国的认可。
1952年,英国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并规定了核武器的使用范围,“只要是为了遏制对手,就可以动用核武器”作为拥有核武器,从而领先全球99%国家的强国,这就是他的底气。
于是在对待香港问题上,为了“遏制”中国,核武器被摆上了桌面。1961年当时的英国首相收到了一封来自英国外交大臣的建议信,这位外交大臣很有“远见”地写下了:
“I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ere one day to take the territory back by force, the British government could do so by Conventional weapon or nuclear attack.”
这封信的内容充满了对我国的针对,它说了只要我国武力收复香港,就可以动用核武。不出所料,英国首相批准了这封建议信。也就是说在对待香港问题上,英国首相和英国的政府官员们达成了一致。
紧接着,英国为了让我国知道,这次他可不是“说说而以”,同时也是为了向世界展示一下“大英帝国”的真正实力。他们开始安排与部署了相关与“核打击”有关的军事准备,首当其冲的就是启用了三台可以装载原子弹的重型轰炸机。
这三架轰炸机在当时看来可是“黑科技满满”的,但是碍于英国本土与我国之间有着较远的距离。以当时的科技组建的轰炸机不能全程携带原子弹在天上飞,为了解决这种窘境,英国政府就在飞行的途中物测到了一个合适的军用机场。
那就是英国在“新加坡丁加”建造的一个军用机场,只不过这个机场的设施和范围有限,不能很好地胜任。迫于无奈,英国政府开始投资扩建这个机场,力争把它打造成可以影响到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大型军用机场。
英国政府之所以会选择丁加机场,是因为早在58年的时候,英国就已经在这个机场下面建造了一个可以永久储存核武器的军用基地。不难发现,只要有新加坡丁加机场存在,英国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对我国进行核打击。威胁之色,不言而喻。
新中国建国初期与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存在很多摩擦,英国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但凡我国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就可以用核弹瞄准我国的领土。这对我国而言如同是一把闸刀悬在头上。
之后英国陆续将48枚原子弹运输到了这里,同时还在机场的附近展开了多起“模拟投掷训练”。直到英国用于投掷原子弹的重型轰炸机陆续运送到丁加机场,他们对于我国的“核讹诈”准备环节算是正式完成了。
但是谨慎的英国人还是觉得只做到这种程度,还是有些不保险。如果其他国家假借“英国核打击中国”为借口,对英国进行制裁,这对英国人而言是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们开始积极地联络美国,希望得到美国的“准许”。
同年3月,英国海军元帅与美国太平洋司令进行了一场秘密会议。不出所料,在这次会议上他们就关于香港问题进行了讨论,英国海军元帅表示:“英国希望美国在对待香港问题上与英国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这个问题当即就得到了美国人的肯定答复,英国人瞬间信心倍增,感觉香港已经被他们牢牢地握在手里了。
英国人为何会对香港这么“执着”?
其实在当时的环境下,英国的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在迅速下滑。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成为历史。在仅有的众多殖民地中,香港能给予英国的利益,始终是名列前茅的。
碍于中国整体的工业化发展,香港的人口也迎来了飞速上涨,伴随着人口的上涨,经济和市场的规模也在疯狂提升。大批大批的富人选择定居在香港,这对英国人而言就有了很大一笔的财政收入。那些年英国经济恢复有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香港的繁荣。
失去香港对于英国而言,无疑是自断手脚。据说在香港被中国收复前,英国每年都可以从香港拿走上亿元的财产。香港就是英国人眼里的“香饽饽”,是一颗可以带来无限遐想的“摇钱树”。正所谓“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英国很看重香港。
1962年,一场突发的紧急事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英国对我国核讹诈的准备。
那时美苏两国在古巴进行了一场影响全球的核武对抗,两国代表人的手数次在核武器按钮旁徘徊,全球都被笼罩在了这场巨大的恐慌中。虽然最后美苏两国以和平的方式,而非“核平”的方式结束了这场争端,但全球人民都对核武器有了一个深刻的认知。
国际上反对核武的呼声越发高涨,英国人在丁加机场上的“模拟投掷训练”也深受影响。面对来自各国的抗议,英国政府的处境非常尴尬。如果一意孤行的话,很有可能会受到全球人民的怒火,英国已经不是巅峰时期的英国了,他没有底气与“全世界为敌”。
最终,英国暂停了有关核武的全部计划,并在之后的两三年里都没有再作出相关的军事行动。彼时国际上反殖民地运动持续进行,越来越多的国家宣布独立,曾经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开始全线崩塌。英国政府也因为这些事而忙得焦头烂额,也无暇顾及我国。
正是在这两三年间,我国也研制出了核武器。
这一消息对于全世界而言都是极其震撼的,英国政府更是感到不安与愤懑。核武器的出现,也直接导致了国际形势的改变,它让我国挺起了腰杆,是一种战略意义上的威慑。自此英国对我国的“核讹诈计划”也只能不攻自破了。
1997年阔别许久的香港回归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也自此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篇章。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武装自己才会免受别人的威胁。真理永远只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要想让其他国家同我们平等的交流,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实力。
感谢当年为了我国核武器事业奉献终生的科学家们,也同样感谢那些为了我国繁荣富强而默默奉献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