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正的中医是如何教你轻松入门舌苔诊法的

言身的记事本 2024-11-20 16:47:10

小王翻开笔记,准备详细记录:“老师,您刚才提到舌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舌质和舌苔,那望舌的具体要点是什么?是不是像书上说的,舌质、舌苔,还有舌下络脉?”

舌质、舌苔和舌下络脉

谢老师听后点点头:“你说得不错,舌诊的内容确实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舌质、舌苔和舌下络脉。不过临床上,舌下络脉现在被关注得少了一些,尤其是随着诊疗方法的变化,有些医生甚至将它归到舌质的观察范围内。”

“那我们重点要学的,还是舌质和舌苔这两个部分,对吗?”小王确认道。

谢老师微微一笑,坐正了身子:“是的,舌诊的核心就在这两部分。舌质是舌头的本体,我们也可以称它为舌体,而舌苔是覆盖在舌面上的苔状物。先来详细讲讲舌质。”

谢老师指着桌上的一幅人体经络图,继续说道:“舌质是舌头本体的肌肉和脉络组织,也可以理解为舌体的基本结构。它是由脏腑气血功能构成的,所以它直接反映了脏腑功能和气血的盛衰。”

小王一边认真听一边快速记录:“舌质=舌体=肌肉+脉络组织,反映脏腑功能和气血盛衰。”

谢老师接着解释:“你可以把舌质看作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舌头本体的颜色、形态、大小、纹路,都会告诉我们关于患者脏腑状态的信息。比如舌质淡白,往往说明气血不足;舌质发红,可能代表内热偏盛;舌体胖大有齿痕,多与痰湿内阻有关。”

小王停下来问道:“老师,那如果舌质发紫,是不是和血瘀有关?”

谢老师点头称赞:“没错,舌质紫暗通常反映体内有血瘀的情况。你可以记下这个规律:淡白看气血,红看内热,胖大看痰湿,紫暗看血瘀。”

小王将这些内容详细记在笔记本上,然后抬头接着问:“老师,那舌苔又有什么不同的观察重点呢?”

谢老师轻轻敲了敲桌面,吸引小王的注意:“舌苔和舌质不一样,它是覆盖在舌面上的苔状物,你可以把它比喻成地面上的草,或者石头上的青苔。舌苔的生成离不开胃气,所以它主要反映的是胃气的强弱,以及邪气的性质。”

“那舌苔的正常状态是什么样的呢?”小王好奇地追问。

“正常情况下,舌苔应该是薄白而均匀的。”谢老师回答道,“这说明胃气充足,脾胃功能正常。如果舌苔厚了,说明有痰湿、食积等病邪;如果舌苔薄得几乎看不见,那可能是胃气虚弱的表现。”

小王继续追问:“那如果舌苔发黄,或者变成其他颜色呢?”

谢老师耐心解释:“黄苔代表体内有热邪,比如外感风热或内热炽盛;灰黑苔一般出现在病情严重的患者身上,可能是寒湿重,或者是热毒炽盛引起的。记住,舌苔的颜色和厚薄是两个独立的观察维度,但它们常常同时反映病邪的变化。”

小王突然提到:“那舌下络脉呢?虽然书上说现在临床关注少了,但它是不是也很重要?”

谢老师点了点头:“舌下络脉确实有其诊断价值,尤其是在气血运行的判断上。你可以观察舌下络脉的颜色和充盈程度。如果络脉很紫暗,说明可能有血瘀;如果络脉很细小,说明气血不足。只是因为舌下络脉的变化不如舌质和舌苔那么直观,所以现代医生用得相对少一些。”

小王记下了这些内容,又问道:“老师,那我们通过望舌诊断,到底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

谢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通过望舌质和舌苔,我们可以了解到两方面的信息。一是患者脏腑的功能状态,二是病邪的性质。简单来说,舌质反映的是气血和脏腑的基本状态,而舌苔更多的是反映胃气和病邪的变化。这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为我们的诊断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

“老师,那是不是通过舌诊就可以直接下结论了呢?”小王追问。

谢老师摇摇头,笑着回答:“舌诊是一种辅助手段,它需要结合其他的望、闻、问、切才能得出全面的诊断。比如,患者舌苔发黄,你还需要结合他的脉象和症状,才能判断是外感热邪还是内热盛炽。”

小王听完谢老师的讲解,缓缓合上笔记本,脸上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老师,今天的内容我明白了很多,也学到了不少新东西。”

0 阅读:1

言身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