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往事:大唐武功第二功臣,却被李世民排在凌烟阁功臣第23位

踏雪寻梅糖宝妈 2020-05-13 11:45:40

笔者前几天在网上发表了一篇贴文,讲的是李世民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秦琼排名倒数第一的事情。今天再写一个贴文,讲一讲凌烟阁功臣排名倒数第二的李绩。

李绩,本名徐世绩,字懋功。因为绩字与勣字通用,所以徐世绩又名徐世勣。因为懋与茂通用,所以徐懋功又叫徐茂功。徐世绩投奔唐朝之后,被李渊赐姓李,所以他又变成李世绩了。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李世绩避圣讳“世”字,所以又变成了李绩了。

李绩在隋唐演义类小说里面,是一个神机妙算的牛鼻子老道形象。在正史上,李绩不是道士,而是一个冲锋陷阵的武将,是公认的大唐武功第二的名将。这里说的武功,不是跟人单挑的武功,而是平定天下,开疆拓土的军功。大汉武功数卫霍,大唐武功数二李。大唐朝的武功,公认的第一是卫国公李靖,公认的第二是英国公李绩。

李绩的武功,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武功就是带兵来投,并且献出黎阳。瓦岗军被王世充击败之后,李绩占据了黎阳。当时的李绩,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在乱世立足,必须找一个大的割据势力投靠。大唐皇帝李渊、洛阳王世充、河北窦建德都派人招揽李绩。李绩在天下局势还不明朗的时候,就慧眼识珠,投奔了大唐李渊。当时的大唐,地仅关中,势力不是很强。李绩来投,李渊很高兴,马上封他为国公,并且赐姓李。(诏授黎州总管,封莱国公。赐姓,附宗正属籍)

李绩的第二大武功,就是随李世民打王世充。平定王世充的时候,李渊论功行赏,李绩排在李世民之后,功劳列在第二位。古代的时候,打了胜仗,都要去太庙举行献捷仪式。献捷仪式的时候,李世民排第一位,李绩排第二位,可以说让李绩出尽风头。(俘世充,乃振旅还,秦王为上将,勣为下将,皆服金甲,乘戎辂,告捷于庙)

此后的李绩,又多有战功。先是平定刘黑闼,又平定了徐圆朗。平定徐圆朗的时候,李绩自己是行军总管,自己就是主将,已经不是李世民的部将了。再后来,李绩又归李孝恭指挥,参与平定辅公祏和平定江南的战役。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前,曾经想拉李靖和李绩入伙。李绩和李靖都是既不参与,也不告密,都采取了中立的态度。

李绩从来就不是李世民的嫡系部将,他在唐朝统一全国的战争中的战功,有很多都是李孝恭手下建立的。玄武门之变李绩又保持中立,李绩这段时间的表现,让他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大大的减分了。到了李世民登基称帝的时候,李绩的地位比在李渊时期反而降低了许多。

李世民虽然不喜欢李绩,但是李绩确实有本事,李世民也是不得不重用他。李世民决定讨伐突厥颉利可汗的时候,还是决定起用当年没参加玄武门之变的李靖和李绩。这场讨伐突厥的战争,李靖是主将,李绩是副将。李绩和李靖兵分两路,李绩在白道大破突厥,受降突厥五万余人。这场战争,奠定了李靖大唐武功第一的地位,也奠定了李绩大唐武功第二的地位。

大唐武功第二的李绩,此后并不受李世民重用,他一直都在当并州都督长史。当时的并州都督,是晋王李治,但是李治并不管事,并州真正的一把手,其实是李绩。这十几年里的李绩一直担负着边防重任,一直远离大唐权力核心。(治并州十六年,以威肃闻。)

贞观十七年,到了李世民排定凌烟阁功臣的时候,战功赫赫的李绩,仅仅排在倒数第二位。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李绩一直都不是李世民的嫡系部将,二是在玄武门之变时李绩保持中立。此时的李绩虽然在贞观十五年出任兵部尚书,但是还一直处在靠边站的尴尬地位。他并不受李世民的待见,排在凌烟阁功臣倒数第二,这就是明证。

贞观十七年,也就是在凌烟阁功臣评定后不久。李世民的儿子齐王李佑起兵造反,紧接着,太子李承乾又谋反。李佑造反和李承乾谋反,牵连了李世民的另一个儿子李泰。一系列的谋反案之后,晋王李治得以上位。给李治当了十几年长史的李绩,终于熬出头,真正的进入了大唐王朝的权力核心。

李世民一辈子都不相信李绩,到了快要驾崩的时候,还把李绩贬出大唐权力核心。并且交代李治说:“如果李绩有怨言,就宰了他。如果没有怨言,等我驾崩了就重用他!”(此时典出《资治通鉴》,李世民原话是:“我今贬之,若其即行,我死之后,任其为相。若徘徊顾望,则杀之!”)

从李世民临终安排来看 ,李世民一辈子都不相信李绩,这就是李绩武功大唐第二,却只能排在凌烟阁功臣倒数第二的原因。

参考书目:《新旧两唐书》《资治通鉴》

版权声明:本人已和版权公司签约,未经授权转载者,本人将委托版权公司投诉维权。

0 阅读:846
评论列表
  • 2020-05-13 21:19

    稳如大唐第二,他要不是高宗时的战功。算个球?

  • 2020-05-14 10:09

    谁告诉小编的。李绩的武功比得上李孝恭吗?还有什么公认,别扯淡了。

踏雪寻梅糖宝妈

简介:花爱草爱诗词,拙笔书尽余生用心去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