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立煌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将领,他在抗日期间,指挥部队与八路军精诚团结,共同抗日,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国共合作的经典战例。
在此期间,卫立煌也曾带领手下将领访问延安,与中共的领导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有一次,毛主席在与卫立煌交谈时,正巧看到一个老人骑着驴准备上山,这时毛主席指着驴问道:“驴上山上时,是先迈左腿还是右腿?”
卫立煌起初被毛主席的这一问题问得摸不着头脑,但是之后的一番深入交流立刻令他恍然大悟。
一、积极抗日,寸土不让
卫立煌出生于1897年2月16日,安徽合肥人,他早年间参加合肥光复军,之后加入粤军。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卫立煌被选派进入孙中山的卫队。
在孙中山身边工作,卫立煌经常有机会聆听孙中山的教诲,这令他对民主革命的精神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
由于工作出色,卫立煌很快由卫士升至警卫排长,第二年调往粤军第二支队历任连长、营长、团长。
1925年,粤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卫立煌从团长一路干到了军长。
在孙中山去世之后,卫立煌误以为蒋介石是在继续孙中山的革命工作,于是他为蒋介石东征西讨别无二话。
可是,当日本鬼子打进来时,蒋介石却一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令卫立煌对其产生了动摇。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卫立煌不忍见山河破碎,愤然致电蒋介石,表示坚决抗日。
不久之后,日寇围攻北平,卫立煌主动请缨北上抗日。当他率领部队开至保定之时,北平失陷的消息传来。卫立煌不得不改变策略,绕道太行山脉,然后北进至北平西郊门头沟附近与日寇交战。
10月初,国内的抗日形势越来越严峻,卫立煌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集结起10万大军进驻忻口,正面迎击南犯的日寇。
在忻口战役中,卫立煌率领着全体官兵,满怀着国仇家恨,坚守阵地,誓死捍卫祖国的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麒、独立旅旅长郑廷祯等爱国将领在战役中先后血洒疆场、以身殉国。
为了对卫立煌部予以支持,八路军在忻口以北展开英勇的游击战,不断袭击日寇后方,破坏其运输线。
在国共两党的紧密配合下,忻口战役坚持了近一个月,歼敌逾万,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
直到日寇侵占石家庄,沿正太线直击太原,忻口阵地腹背受敌,卫立煌这才不得不指挥部队进行战略转移。
忻口战役是抗战期间,国共合作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两党精诚团结、同仇敌忾,英勇抵抗凶恶的侵略者,创下了两党共同抗战的成功战例,忻口战役纪念碑也是唯一一块共同刻有国共两党牺牲将士名字的纪念碑。
在整个抗日期间,卫立煌始终与八路军紧密地站在一起,他十分钦佩八路军的英勇,曾说:“八路军是真诚抗日的,是复兴民族最精锐的部队。”
二、访问延安,深入交流
1938年4月,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八路军与中共,卫立煌携手下将领访问延安。
他先后与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重要领导人见面,商谈后续的合作细则。
当毛主席谈到八路军缺乏物资时,卫立煌当即表示会竭尽全力解决。
之后在毛主席陪同下,卫立煌参观了延安抗日大学,这次参观令卫立煌备受震撼。
由于缺乏物资,学生们的宿舍、教学用的教室都是师生们亲手凿出来的窑洞,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师生们却毫无怨言,努力地学习、工作。
看着这样的场景,卫立煌再一对比国民党内部奢靡腐败的景象,不禁感到深深的自责与惭愧,这也更加坚定了他与八路军合作的决心。
从延安抗日大学出来之后,毛主席与卫立煌一边交谈,一边往回走。
当行至一座山脚下时,毛主席看到有一位老人骑着毛驴正准备上山。
毛主席突然问道:“驴上山时,是先迈左腿还是右腿?”
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令卫立煌摸不着头脑,毕竟他不是农家出身,怎么会知道驴的行走习惯?
毛主席见他答不上来,就微笑着告诉他:“驴上山时先迈的是左腿,不信你看。”
卫立煌往毛主席手指的方向看去,果不其然,那头毛驴上山时确实是先迈左腿。
卫立煌对此非常好奇,便追问道:“所有的驴都是如此吗?”
毛主席微笑着给他解释,原来驴的这一习惯是根据延安特殊的山势所决定的,
延安的上山路大多数都是左边缓而右边陡,因此驴在上山时为了防止跌落,都习惯先迈左腿,这是他在观察延安农民们的生活时偶然间发现的。
这时,毛主席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主政一方,我们要悉心观察当地百姓的生活,这样才能懂得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打仗也是如此,只有细心观察敌人,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听到这番话,卫立煌才恍然大悟,原来毛主席是想通过这一例子告诉他,想要战胜日寇,必须要多多观察他们,了解敌人的缺点与优势,这样才能有机会战胜他们。
日寇的优势是什么?是武器装备,在巨大的差距之下,单凭国民党部队在正面硬拼是很难打过的。
日寇的缺点是什么?是后方,所以八路军在敌后进行游击战,经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样也可以有效缓解正面战场的压力。
可是如今八路军的物资这么短缺,游击战自然也展开得非常困难,这无异于是在给敌人机会啊!
卫立煌明白了毛主席的言外之意,于是当他回到西安之后,他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身份下令一次性拨发八路军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枚和牛肉罐头180箱。
除此之外,卫立煌还要求所属部队必须按时向八路军供给充足粮饷、枪械。
对于八路军扩大根据地,卫立煌认为这符合抗日游击战的实际需要,不得横加干涉,要坚决遏制摩擦。
在卫立煌调任第一战区总司令后,他也一直跟中共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坚守底线,倍受尊敬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反动集团不顾中国人民渴望和平的呼声阴谋发动内战。
卫立煌坚守底线,呼吁以谈判解决分歧,这令他遭受蒋介石的打压。
1946年,卫立煌携夫人远走海外,以避内战。
1948年初,国民党军被解放军打得节节败退,为了能挽回败局,蒋介石急召卫立煌回国,任命他为东北行辕代主任兼“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总揽东北党政军大权。
卫立煌上任后,集中兵力,固守要点,不管蒋介石如何催促,他都按兵不动。
11月,怒不可遏的蒋介石将卫立煌撤职查办并且将他软禁。
这时,卫立煌对蒋介石的最后一丝幻想也宣告破灭,二人彻底决裂。
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卫立煌恢复人身自由,辗转抵达香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人在香港的卫立煌听到此消息,喜出望外,他亲自发电向毛主席表示祝贺。
毛主席收到电报也很高兴,并且回电,希望与卫立煌重聚。
1955年3月14日晚,卫立煌一家在周密地安排下,从香港出发,15日16时抵达广州。
4月6日上午9时,卫立煌夫妇抵达北京,朱老总、周总理亲自前往车站迎接。
25日,毛主席亲自宴请卫立煌。
之后卫立煌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并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为国家的建设出谋划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60年1月17日,卫立煌突发心肌梗塞并发肺炎,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未能挽救他的生命,不幸去世,终年63岁。
如今,距离卫立煌去世已经六十多年,但是他那颗爱国的心却从未逝去,他的爱国精神鼓舞着无数海内外华人,放下成见,携手并进,群策群力建设家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