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汉武帝开疆拓土,威震四方,却鲜少有人知晓,在汉武帝之后的汉宣帝,才是真正将西汉推向巅峰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内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外交高超,匈奴俯首称臣;经济繁荣,四海升平。有史学家评价:汉宣帝在位二十五年,乃是西汉最为鼎盛之时。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宣帝的功绩却总是被汉武帝的光芒所遮掩。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位功绩超过汉武帝的皇帝,竟是一位在狱中长大的皇族遗孤。他的身世之离奇、际遇之坎坷,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皇帝之一。
那么,这位从监狱走向皇位的帝王,究竟经历了怎样跌宕起伏的人生?
一、少年遗孤:悲惨身世与成长经历
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的长安城,街头巷尾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氛。太子刘据谋反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帝都,街头小贩窃窃私语,茶肆酒楼里更是传得沸沸扬扬。
"听说了吗?太子殿下竟然要造反!"
"这怎么可能?太子一向孝顺,深得武帝陛下宠爱,为何要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长安城内人心惶惶,众说纷纭。而此时的未央宫中,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原来,这一切都要从江充这个小人说起。这个出身低微的江充,凭借着巧言令色,逐渐爬上高位。他见太子刘据势大,便寻机在汉武帝面前进谗言,污蔑太子府中暗藏巫蛊,意图危害皇帝。
年迈的汉武帝听闻此事,龙颜大怒,立即下令彻查。江充得令,立即带人闯入东宫搜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羞辱,刘据忍无可忍,带领东宫卫士反抗。一场血雨腥风就此展开。
就在这混乱之际,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被匆匆送出东宫。这个婴儿,就是日后的汉宣帝刘询。
太子刘据的起兵很快就被镇压下去。面对即将到来的酷刑,刘据选择了自尽。他的妻子也随即服毒自尽,整个东宫笼罩在一片血雨腥风之中。
汉武帝在震怒之下,下令株连九族。刘据的两个年长的儿子也未能幸免,相继被处死。按理说,年仅数月的刘询也难逃厄运,但天意弄人,他被送进了一个最不可能的地方——长安监狱。
廷尉少卿邴吉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犯人",这个婴儿躺在粗布包裹中,脸上还带着未消的血迹。邴吉看着这个无辜的婴孩,心中不忍,暗自叹息。他将婴儿安置在监狱一个偏僻的角落,又找来两个女囚照料。
长安监狱潮湿阴冷,疾病横行。小小的刘询经常患病,发高烧不退。眼看着这个皇室遗孤命悬一线,邴吉四处寻医问药,总算将他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因为总是病恹恹的,邴吉便给他取名"病已",希望他能早日康复。
就这样,监狱成了刘病已的"家"。他在女囚们的照料下,一天天长大。比起宫廷的奢华,他的童年只有冰冷的铁窗、阴暗的牢房,还有犯人们此起彼伏的叹息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特殊的"犯人"渐渐长大。他每天和狱卒们一起干活,和犯人们说话。那些市井百姓的疾苦,那些小民的心声,都在不经意间,烙印在他幼小的心灵里。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汉武帝驾崩前。临终前的汉武帝听闻长安监狱中有"龙气",震怒之下欲杀尽狱中囚犯。关键时刻,邴吉挺身而出,道出了刘病已的身世。
汉武帝闻言愣住了。这个被他遗忘的孙子,竟然在监狱中活了下来。最终,他不仅没有处死刘病已,反而下令将他接入掖庭抚养。
二、出狱后的艰难岁月
从寒冷潮湿的牢房到富丽堂皇的掖庭,这看似是个令人欣喜的转折,但对年少的刘病已来说,生活并未变得轻松。掖庭虽是皇室宗亲居住的地方,但在这里,他依然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掖庭里住着数百名皇族成员,大多是些衰落贵族的后裔。这些人虽有皇室血统,却早已失去了显赫的地位。他们虽能免于饥寒,但也只能勉强度日。刘病已初到掖庭时,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只能穿着别人送的旧衣裳。
然而,这种清贫的生活反而让刘病已获得了难得的自由。没有人会特别关注一个落魄皇族的日常起居,这让他能够经常溜出掖庭,在长安城的街头巷尾游荡。
长安城的市井生活给了刘病已最好的历练。他经常出入茶馆酒肆,与各色人等打交道。有经商致富的豪商,有走南闯北的游侠,也有操持生计的平民百姓。这些人的谈话,让他对民间疾苦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病已结识了几位落魄书生。这些人虽然功名未达,却学识渊博。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刘病已每次都是个认真的倾听者,从这些谈话中,他渐渐积累了治国理政的基本知识。
就在这样的日子里,刘病已邂逅了许平君。那是在长安城东的一个小茶肆,许平君正在为父亲煎药。这位秀外慧中的姑娘,出身平民,为人温婉大方。两人相识不久便暗生情愫。
当时的许平君并不知道刘病已的真实身份。在她眼中,刘病已不过是个普通的落魄贵族子弟。但这并不影响她对刘病已的爱慕之情。两人常常在茶肆里相会,谈天说地。
没过多久,两人便决定成婚。婚礼极其简单,甚至连一顿像样的酒席都没有。但新婚夫妻恩爱和睦,倒也其乐融融。他们租住在长安城一个偏僻的小院里,过着清贫但幸福的生活。
许平君为人贤惠,知道丈夫喜欢读书,便主动承担起了所有家务。她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准备早饭,然后出门做些针线活贴补家用。有时候,还会帮邻居煮药、照看孩子,赚取一些额外收入。
刘病已则继续他的市井生活。他结识了更多的市井朋友,其中不乏一些有见识的人物。这些人中,有的精通经济之道,有的熟悉边疆事务,有的了解吏治得失。他们的见解,都成了刘病已日后治国的重要借鉴。
就这样,刘病已在市井之间度过了几年安稳日子。他虽然依然挂着掖庭皇族的名分,但实际上已经完全融入了平民百姓的生活。这段经历,让他对底层百姓的生活有了最直接的认识。
这种平静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汉昭帝驾崩。一场意想不到的巨变,即将彻底改变刘病已和许平君的命运。谁能想到,这个在市井之间游荡的落魄贵族,会在朝廷大臣的推举下,一跃成为大汉帝国的新主人?
三、百官举荐:从民间到龙椅
元平元年(前74年)冬日,一个震惊朝野的消息从长安传出:年仅二十岁的汉昭帝突然驾崩,且未留下一儿半女。一时间,朝堂上下陷入了慌乱,大汉江山后继无人,这可是天大的事!
当时执掌朝政的大司马霍光连夜召集群臣商议。群臣们围坐在偏殿之中,烛火摇曳,人影憧憧。几番争论之后,他们决定从宗室中选一位合适的人选继位。
消息传出后,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有人推举昌邑王刘贺,说他是汉武帝之孙,年纪合适,又有一定的治政经验;也有人提出了其他宗室子弟的名字,一时间,长安城内暗流涌动。
霍光权衡再三,最终决定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当时的刘贺正在封地昌邑,接到诏书后,立即启程赶赴长安。一路上,刘贺走走停停,不时大摆筵席,甚至还因为贪恋美色,在邯郸逗留了数日。
刘贺入京时,长安百姓夹道欢迎。然而,这位新君一登基,便露出了本性。他带来的昌邑旧臣占据要职,朝廷上下一片混乱。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刘贺竟然在祭祀时大笑,在朝会时打瞌睡,甚至当众与宫女调笑。
"陛下今日又翻阅了多少奏折?"一位大臣问道。
"奏折?那是何物?朕自有大臣们替朕操劳!"刘贺哈哈大笑。
短短二十七天,刘贺就犯下了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过错。霍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日,他召集群臣商议:"昌邑王行为荒诞,实在不堪为君,诸位以为如何?"
群臣纷纷附和,表示应当另择贤明之主。就在这时,有大臣提到了一个人选:"掖庭中有一位宗室子弟,名叫刘病已,为人谦和,见识不凡。"
"此人是何来历?"霍光追问道。
"此人乃是已故太子刘据之孙,昔日曾在狱中长大,后被先帝收入掖庭。"
霍光闻言,立即派人暗中调查。调查的结果让他颇为惊讶:这位刘病已虽出身不幸,却能安贫乐道,在民间结交豪杰,颇有见识。更难得的是,他常年生活在市井之间,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
"立刻请他入宫!"霍光下令道。
很快,正在街头闲逛的刘病已被找到。当他被带到霍光面前时,举止从容,言谈有度,令霍光印象深刻。
当日,霍光便召集大臣,共同上奏废黜昌邑王。随后,他们又联名上书,推举刘病已为帝。就这样,一个曾经在监狱中长大的皇族遗孤,一个在市井间游荡的落魄贵族,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汉的新君主。
这一天是元平元年十二月甲戌日。当刘病已走上帝位的那一刻,大殿内响起了整齐的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位新君主,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四、与霍家的权力博弈
登基之初,刘病已看似是个傀儡皇帝。大司马霍光不仅掌握着朝廷大权,就连皇帝的后宫之事,他也要插手。霍光的妻子显然对此不满足,她对丈夫说:"皇帝新立,正是巩固家族权势的好时机。我们的女儿霍成君已到适婚年龄,何不让她做皇后?"
霍光听后,立即召集朝臣商议立后之事。群臣们个个明白其中关窍,纷纷附和:"霍大司马爱女贤良淑德,堪为国母!"
然而,刘病已却在朝堂之上说起了一个故事:"诸位可知,朕年少时曾有一把古剑,陪伴多年。如今虽贵为天子,却时常思念此剑,不知诸位可能助朕找回?"
大殿内一片寂静。众臣面面相觑,都听出了皇帝话中之意。这把"古剑",分明就是指他的发妻许平君。几位心思活络的大臣立即改口,建议立许平君为后。
"陛下与许氏患难与共,正是千古佳话。立许氏为后,方显皇恩之重!"一位大臣高声说道。
霍光见状,只得暂时作罢。但霍家岂是轻易认输之辈?不久后,许平君突然身染重病,不到三日就一命呜呼。坊间传言,这是霍光之妻暗中下毒所致。
许平君薨逝后,霍光再次举荐霍成君为后。这一次,刘病已没有拒绝。然而,这位新皇后却并未给霍家带来想象中的好处。刘病已开始暗中布局,一步步收回权力。
首先,他任用了几位能力出众的年轻官员,如杜延年、魏相等人。这些人都是寒门出身,对霍家并无依附。他们被安排在要害部门,逐渐掌握了实权。
其次,刘病已对霍家的亲信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一些与霍家关系密切的官员,被调离京城,外放到边远地区。表面上是升官,实际上却失去了权力核心。
霍光去世后,霍家的势力开始迅速衰落。霍光之子霍禹本想效仿父亲,继续把持朝政。但他很快发现,朝中大臣对霍家的态度已经悄然改变。
就在此时,一件惊天大案爆发了。有人告发霍氏家族图谋不轨,准备废黜皇帝。经过严密调查,证据确凿。霍家上下,包括皇后霍成君在内,全部被收押。
"霍氏一门,图谋不轨,其罪当诛!"大理寺的判决书上如是写道。
于是,霍家满门被诛,数百人被处死。曾经权倾朝野的霍氏一族,就此覆灭。霍成君也被废为庶人,幽居别院而终。这场权力的博弈,最终以刘病已的完胜而告终。
一场血雨腥风过后,朝堂上再无能与皇权抗衡的势力。此后的刘病已,才真正开始了他改革图强的帝王生涯。
五、开创盛世:超越武帝的功绩
彻底掌权后的刘病已,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日,他在朝堂上宣布了一个令群臣意外的决定:"自今日起,天下百姓不必避讳朕之名讳!"
这在当时可谓是破天荒的举动。一直以来,百姓谈论帝王名讳都要格外小心,稍有不慎就会获罪。刘病已的这个决定,让百姓们大为欢喜,纷纷称赞:"陛下真是为民着想啊!"
在吏治方面,刘病已创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每到岁末,他都会亲自审阅各地官员的政绩报告。一次,有大臣建议:"陛下何不让下属代劳?"
"为官者治理一方,关系百姓生计。若连考核都马虎,何以服众?"刘病已如是说道。
在选才方面,刘病已独具慧眼。当时有个叫王汉的年轻人,出身寒门,却才学出众。大臣们因其出身低微而不愿举荐,刘病已却说:"治国之才,不分贵贱。"于是破格提拔王汉为廷尉,此人后来果然政绩卓著。
在经济上,刘病已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他下令减轻赋税,鼓励农桑,还派人挖掘水利,开垦荒地。一位老农对邻居说:"自从新皇帝登基,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好过啊!"
为了整顿吏治,刘病已设立了专门的监察机构。一次,凉州太守被举报贪污受贿。刘病已立即派出钜鹿都尉前往调查,结果发现此事属实。凉州太守被立即革职查办,震慑了一干贪官污吏。
在军事上,刘病已采取了与汉武帝截然不同的策略。汉武帝时期大肆征伐,虽然打得匈奴抱头鼠窜,但也让国库空虚,百姓疲惫。刘病已则采取守势,一面加强边防,一面派人暗中离间匈奴内部。
果然,没过多久,匈奴内部就爆发了激烈的权力斗争。一位叫呼韩邪的单于,在内战中失利,不得不率众投靠大汉。刘病已对其优待有加,还为其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消息传到北方,更多的匈奴部落纷纷前来归附。一位边关将领感叹道:"陛下不费一兵一卒,就让匈奴俯首称臣,此乃上上之策!"
在对西域的经营上,刘病已也显示出了高超的外交智慧。他派遣使者出使西域各国,以礼相待,互通有无。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大汉朝廷正式将这片广袤的区域纳入统治范围。
刘病已在位期间,政治清明,边疆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史书上记载:此时的大汉,国库充盈,民富兵强,实为开国以来最为繁盛之时。远在西域的小国使者惊叹道:"汉朝果真是天朝上国!"
这就是汉宣帝刘病已的一生。他从狱中走来,历经坎坷,最终成就一番伟业。虽然他的光芒常被汉武帝所掩盖,但他的功绩,却实实在在地写在了历史的丰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