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个中国人拿着5美元出国“卖军火”,50天换回1.67亿美元

何以为知吖 2024-11-27 22:43:31

1979年,改革开放的大幕刚刚拉开,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还是一片空白。就在此时,一个特殊的7人小组踏上了远赴埃及的征程。

50天后,奇迹发生了。中国团队空手而去,满载而归,带回了一笔高达1.67亿美元的订单,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中国的航空梦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却已经开始为航空事业的发展绘制蓝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应对挑战,在开国元勋们的大力支持下,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开始起步。

1953年,第一架国产飞机在中国制造出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与之匹配的发动机。就这样,中国的航空事业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为了支持社会主义阵营,对抗帝国主义的势力,毛主席曾经做出"我们不当军火商"的庄严承诺。新中国开始向一些国家提供无偿军事援助,而刚刚起步的航空工业成为了援助的重点。尽管当时能制造的飞机品种还非常有限,但中国还是慷慨解囊,倾尽所能。

这个年代,中国的经济还处在恢复时期。引进苏联的设备和技术都需要花费大量外汇,而对外援助却分文不取。即便后来面临种种内外挑战,但直到1978年,对外军援中国都始终秉持着无偿援助的原则。

1978年,航空代表团远赴欧洲三国,考察了当地的航空工业,开阔了眼界。代表团回国后,向邓小平汇报了考察的情况。邓小平听后深思良久,他意识到,中国航空要发展,引进先进技术和派遣留学生是必由之路。

就在这时,一些曾经接受过中国无偿援助的国家,提出要求继续提供先进的航空装备。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两难的局面。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需要大量外汇;另一方面,继续无偿援助,又会加重军工企业的负担。

面对这一困境,时任领导人审时度势,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他提出,要打破"不做军火商"的传统观念。在他看来,适度开展军贸,不仅可以为军工企业赢得宝贵的外汇,还能推动中国航空产品走向世界,提升国际影响力。

1979年初,中央决定对军援政策进行调整,将无偿援助改为有偿出口、以物易物和无偿援助并行的模式。与此同时,三机部得到通知,军品出口所得的外汇,可以完全用于部门自身发展。在时任领导人的亲自关心下,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应运而生。

埃及求援

就在中航技公司应运而生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出现了。原来,埃及在与以色列的战争中遭遇重创,特别是空军损失惨重,战机被击落无数。战后,埃及迫切需要补充新的飞机,以重建空军力量。

孤立无援的埃及政府心急如焚,他们的目光转向了中国。于是,埃及派出副总理,专程到中国寻求援助。

得知埃及副总理要来,时任领导人亲自过问此事。在会见埃及副总理时,副总理拿出一份军品采购清单,殷切希望中国能够像过去一样,提供无偿援助。面对这个请求,沉吟片刻,语气坚定地回答道:"我们可以提供你们需要的飞机,但这次不能无偿,要收取成本费用。"

埃及副总理一听,脸色难看。他再三恳求,希望中国能通融一下,免去费用。但领导人态度非常坚决,他说:"这次一定要收费,不能再白送了。"埃及方面虽然不情愿,但也只能同意先谈判再说。

对于刚刚成立的中航技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能说服埃及购买中国飞机,就意味着打开了国际军贸的大门。中航技公司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将埃及作为中国军机出口的突破口。

组建谈判代表团的任务落在了中航技公司出口处经理刘国民身上。他从各部门精心挑选,组建了一个7人代表团。说实话,这7个人谁也不懂对外贸易,连最基本的合同都不会起草。但刘国民豪迈地说:"管它呢,先出去再说,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出国的经费从哪里来?刘国民带着大家去外经贸部要经费,但一位副部长嗤之以鼻:"我们哪有钱?上次你们三机部借的48美元还没还呢!"

怎么办?总不能空手去埃及吧。正愁没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时,龚瑛大姐把以前出访时省下的5美元塞到刘国民手里:"出国不能空手,这点钱你们拿着花吧。"

就这样,中国第一支军贸代表团踏上了征程。他们身无分文,却怀揣着改变中国航空业命运的梦想。

谈判风云,一波三折

中国代表团带着满腔热情和5美元的家当,踏上了开罗的土地。但是,谈判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初到埃及,代表团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原来,埃及方面对中国团队的到来并不知情,没有安排接机和住宿。代表团在机场足足等了两个小时,才见到一个埃及军官。

军官上来就问:"你们是来修飞机的吗?"中国代表团赶紧解释,他们此行是为了商讨购买飞机的事宜。军官一听,顿时露出了不耐烦的神色。原来,埃及方面早就忘记了邀请中国来谈判这回事,他们以为中国代表团只是来修飞机的。

就这样,代表团在开罗住下了,但并没有受到埃方的重视。第二天,埃及空军副司令接见了代表团,态度十分傲慢。他开门见山地说:"你们中国没有一架像样的飞机,谈什么采购?不如谈谈怎么帮我们维修苏制战机吧。"

面对这样的态度,代表团难免有些气馁。但团长刘国民并没有气馁,他心里清楚,这次谈判关乎中国航空工业的未来,绝不能在这里趴下。于是,他积极与埃方沟通,希望尽快启动谈判。

埃方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谈判时间表,而且态度反复无常。有时他们表示有兴趣购买中国飞机,但转眼又说要再考虑考虑。这种犹豫不决的状态,让代表团备感困惑。

就在谈判陷入僵局之际,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埃及的副总统穆巴拉克。穆巴拉克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在军中威望很高。他得知中国代表团来埃及谈判后,决定亲自过问此事。

在穆巴拉克的推动下,谈判终于重新启动。埃方提出了很多苛刻的条件,比如要求中方提供最新型号的战机,而且价格要低于国际市场价。面对这些要求,中方代表团没有退缩。刘国民据理力争,用事实和数据说服对方,中国的飞机虽然不是最新型号,但性能可靠,性价比高。

经过几轮激烈的讨论,谈判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穆巴拉克的主持下,双方就采购数量、型号、价格等核心条款达成了一致。中方代表团的谈判策略奏效了,他们用诚意和实力赢得了埃方的信任。

在刘国民的领导下,代表团重新统一了思想,一鼓作气,准备签订合同。就在这时,埃方又抛出了一个难题,他们要求中方出示正式的授权委托书,证明代表团有权代表中国政府签约。

化险为夷

面对埃及方面要求出示授权委托书的难题,中国代表团一筹莫展。就在这时,刘国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妙招。他对埃方说:"我们虽然没有带授权委托书,但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政府的代表,我们可以用集体签字的方式,来证明我们有权代表中国政府。"

埃方对这个提议表示怀疑,他们担心这样的签字方式是否合法。刘国民信心十足地说:"我以我的人格担保,我们的签字就是中国政府的承诺。如果你们不相信,可以直接联系我们的政府。"

刘国民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他的诚恳打动了埃方谈判代表,他们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于是,中国代表团的7个人,在合同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中埃两国连续两天成功签订了两份军事贸易主合同,加上备件供应和维修等附属合同,总金额达到了1.67亿美元。

回想起这几天的谈判过程,刘国民仿佛还能感受到那紧张而激烈的氛围。埃及代表团对合同细节格外谨慎,每一条款都要反复斟酌。为了达成协议,他和团队成员们几乎是昼夜不停地工作,不断调整方案,力求双方都满意。当最后一份合同签字的那一刻,整个会议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那个年代,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严格的禁运政策,中国的军工产品很难进入国际市场。而这次交易,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实力,看到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决心。

成功的喜悦还没有褪去,中国航空工业就迎来了新的机遇。继埃及之后,伊拉克、巴基斯坦等国家也向中国抛出了橄榄枝,希望能购买中国的武器装备。中航技公司抓住机遇,先后与这些国家签订了军贸合同。

中国航空工业的产品,开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从最初的教练机,到后来的歼击机、运输机、直升机,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飞上蓝天,受到国际用户的青睐。中国航空工业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0 阅读:95
何以为知吖

何以为知吖

温度,新知,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