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上海解放,一国军少将悄悄对解放军代表说:我入党20多年了

何以为知吖 2024-11-26 16:00:45

1949年5月27日,上海迎来了解放的曙光,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国民党军少将、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银行董事长汪维恒,在向解放军代表进行权力交接时,却说出了一句令人难以置信的话:"我是1924年入党的中共地下党员。"

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竟是一名隐藏二十多年的共产党员!他经历了怎样传奇的一生?又是如何在敌营潜伏多年,为党的事业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投身革命

五四运动后,在宁波一批进步青年开始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在他们心中悄然燃起。

1923年下半年的一天,两位身着长衫的年轻人走在宁波街头。张秋人和徐梅坤,这两位受党组织委派而来的共产党员,肩负着考察当地工人运动、发展党组织的重任。在与当地进步学生的交流中,他们结识了一位名叫汪益增的热血青年。

汪益增出身书香门第,才华出众。北洋军需学校的学习,让他对军事后勤有了深入了解。但内心深处,他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忧心忡忡。在与张秋人的交谈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照进了汪益增的心田。他暗下决心,要为苦难的民众奉献自己的一切。

1924年初的一个夜晚,张秋人带着汪益增来到一处简陋的民居。就这样,怀揣理想的汪益增,成为了宁波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

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汪益增的革命觉悟日益提高。他活跃在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列主义,组织工人学习班。凭借军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他还协助党组织开展军事训练。

1927年4月上旬,在汪益增等人的努力下,宁波地委下辖支部已超过40个,党员发展到1200余人。革命的火种,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血腥镇压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斗争环境日益严峻。

危急关头,党组织做出一个重要决定:让汪益增以秘密身份,跨党派加入国民党,投身大革命的洪流。汪益增虽心存不舍,但深知肩负的使命。他化名"维恒",从此,汪益增开始了在国民党内部的秘密工作。

回到家乡诸暨后,汪维恒与宣侠父等同志一起,参加了中共诸暨县委的成立大会。他担任县委委员、组织部长,负责发展党员、壮大组织。

但是,一场意外的变故,打乱了原本的部署。

1928年5月的一天,县委书记金城神色凝重地找到汪维恒:"小汪,你是时候转入敌人内部了。那里更需要你,党组织会想办法与你取得联系。"原来,中共诸暨县委原定的暴动计划遭到泄露,组织面临严峻考验。金城指示汪维恒利用在军校的关系,打入国民党内部,隐姓埋名,长期潜伏。

就这样,带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带着对苦难民众的拳拳之心,年轻的汪维恒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国民党的大门,开始了漫长而艰险的潜伏生涯。

身处虎穴

1928年9月,汪维恒走进了国民党中央军需学校的大门。汪维恒凭借在北京军需学校的学习背景,很快找到了当年的恩师陈良。陈良是黄埔军校经理处的上校处长,对这个聪颖而刻苦的学生印象深刻。

听说汪维恒有意在军需系统任职,他欣然应允,将汪维恒安排在中央军需学校担任中校科长。就这样,汪维恒顺利打入国民党的核心机构,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潜伏生涯。

军需工作虽枯燥繁琐,但汪维恒从不敢懈怠。他兢兢业业,勤恳工作,很快就在国民党军中崭露头角。

有一次,国民党高级将领胡宗南急需一位得力的军需官,陈良几乎不假思索地推荐了汪维恒。就这样,汪维恒跟随胡宗南转战河南、西安等地,协助其建立后勤基地。长期的相处中,胡宗南对这个清廉自守、才干出众的部下赞赏有加,对他委以重任。

汪维恒身在国民党高层,暗中关注党组织和革命力量的发展动向。只要有机会,他就利用职务之便,竭尽所能地为党工作。

一次,几位潜伏的地下党员身份遭到怀疑,濒临暴露。汪维恒得知情况后,立即运用自己的职权和人脉,悄悄将这些同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并销毁了相关的文件记录。他冒着极大的风险,只为保护革命同志的安全。

还有一次,国民党军队在一次围剿共产党的行动中,俘虏了一批革命干部和群众。汪维恒通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关押他们的秘密监狱。他假借视察军需的名义,进入监狱,给狱中的同志送去了食物和药品,并鼓励他们坚持革命信仰。他还暗中联系党组织,传递狱中同志的信息,为营救行动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冒死营救学生

1942年初,中共中央社会部秘密发来一封电报,要求汪维恒营救被困在国民党胡宗南将军"西北劳动营"的300多名进步青年和党员。

当时,胡宗南掌控的西北军区是国民党的重要势力范围。在那里,胡宗南对进步人士实施残酷迫害,设立集中营,强迫他们从事繁重的劳役。许多优秀的青年面临生命威胁,亟需营救。

汪维恒审时度势,决定以军需培训为名,将被困青年转移出西北。他找到胡宗南,婉言相劝。胡宗南听罢沉吟片刻,终于点头应允。他对这个忠心耿耿的部下还是信任的,况且军中也确实需要更多的后勤人才。就这样,汪维恒得到了将被困学生带离西北的许可。

营救行动在秘密进行着。汪维恒先是派出几个信得过的副官,打入劳动营,摸清了情况。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辆辆军用卡车开进了劳动营。汪维恒和他的助手们迅速将学生们安排上车,给他们分发食物和御寒的衣物。

卡车在漆黑的夜色中驶离劳动营,朝着自由的方向前行。汪维恒目送车队远去,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次冒险行动虽然救出了300多条生命,但党在白色恐怖下仍处境艰险。潜伏在敌人内部的自己,使命远未完成。

革命理想不改

1948年6月的一个闷热午后,陈诚在台北的办公室中召见了汪维恒。他郑重地拍了拍汪维恒的肩膀,说道:“组织上决定调你出任台湾第十补给区少将副司令兼省供应局局长,希望你不负众望。”

从内心深处,汪维恒并不愿意前往台湾。彼时,全国解放在即,谁不渴望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然而,他清楚地意识到,蒋介石政权一旦失败,退守台湾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自己能在关键时刻,身处要职,了解国民党军队的动向,这对解放军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情报。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接受任命,并立即向中央请示。

得到中央的同意后,汪维恒启程赴台。同时,组织上派出了中共地下党员许汉城前往台北,借助印刷厂厂长的身份,与汪维恒保持联系,伺机传递情报。

1949年4月初,形势骤变,汪维恒接到了上级的紧急命令,要求他迅速返回大陆,迎接上海的解放。恰巧此时,供应局因局势动荡宣布解散。他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便向陈诚提出了返回大陆的请求。

为了不引起陈诚的怀疑,汪维恒决定将家人暂时留在台湾,自己独自一人返回大陆。他深知这一步的风险,但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义无反顾。直到1949年5月,他的家人才辗转脱离台湾,安全抵达大陆。

新中国成立后,汪维恒被任命为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按照他的级别,上级特地为他分配了东湖路附近的一栋洋房。然而,他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最终,他选择了淮海路上一套88平米的老房子,与一家十几口人共同居住,其中还包括弟弟汪益堃的五个子女。尽管生活拮据,他从未向组织提及自己的困难。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汪维恒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工作。但他内心最大的愿望,始终是能够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1年1月30日,汪维恒因病逝世,享年75岁。他的离世,带着未能恢复党籍的遗憾。然而,党和国家没有忘记这些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的人。

1984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了1027号文件,正式决定恢复汪维恒的党籍,党龄从1924年1月算起。

0 阅读:3
何以为知吖

何以为知吖

温度,新知,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