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并不是坐枯禅,并不是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大脑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什么也不思不虑,彻彻底底地没有了时空概念。只要有点懂佛法并且实修过的人都明白这一点,这样的坐禅方法,如同一具死尸,毫无生命质量,当然也修不出什么来的。
真正的参禅方法坛经已经给出来了,有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笔者前面的文章也提到过了,“应”字作“应对”的意思理解,应接外相而不随之流去,缘起性空。
这种方法换另外一种说法就叫“观自在”。如果你真正体悟出来了何为“观自在”,那么其实你已经入门道了,只要依此修下去,成就圆满指日可待。
很多半吊子的人通常喜欢把王阳明的心学指责为是“禅宗”的偷窃,认为心学没有什么大智慧。佛法是教你怎么“放下”,而心学是教你怎么“拿起来”的,这怎么会是偷窃,怎么会没有智慧。
当然了,“观自在”和“格物”这两种修法的确是非常相似的,等你到了一定的层次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细微差别。“观”是心在观,“格”也是心在格,所不同的是,所观的东西不是固定不变的,是观“无常”,任其“自在”流转。没有善恶之分别,一概放下方可解脱。
而“格物”所格的东西相对于上一种修法却是固定的。
何为物?王阳明说“意之所在即为物”,你的意念所到之处就是一“物”,你要跟随着你的“意根”去抓住“物”,然后让良知判断出此物的善与恶。善者留,恶者除掉。
文章篇幅有限,不多说了,说多了只会让你更迷惑,自己心上去体悟。
文/尘谷行知
红尘寄旅
佛法的修行分权与实的次第差别,权教人天善法阶段,是有舍有执得的,声闻缘觉解脱道是舎断法,如果不回心大乘菩提,最终会把三界身心皆舎断,如果表述为放下不是太准确,放下就是有能放的放下所放的,那么能放的又是谁?还不是意识心吗?所以放下的结果就是进入禅定。如果是修解脱道应该先明法,同时修禅定,谁先谁后无关紧要,只有以定心禅那法理,发起解脱慧见法开悟,我见就断了,然后依定慧力断我执,这才是放下的正理,而那些不明白佛法的瞎师上来就教人放下,请问他自己放下了吗?真放下了怎么不见一个证初果须陀洹的?我见断的都不见一个,哪里来的大德高僧成就者?!你们给印证的?到处满嘴放下去教人,又谁放下名闻利养啦?授了声闻比丘戒修解脱道就应该去静处,依佛陀教诲如理如法修行,到处张扬什么?
土寨山翁 回复 自由的灵 06-06 22:27
高论[点赞][点赞][点赞]。比正文更透彻!
自由的灵 回复 04-18 12:09
有缘自然得见,有心自然觉醒。言传是撒网,身教是钓鱼,都是愿者上钩。懂的自然懂,不明白就是不明白,不必生区别心。坐忘禅定格物修到极处不是一样吗?说不一样的是不是有了区别心不够包容不够放开放下不够明白?神爱佛空不就是讲无区别心?道不是讲诚心,不诚认一切如何包容万象明白万方看开放开最终归去!身在俗世都是修行,时间一到不放也得放还不是归去?我们这些人不过多看几步早看开早放下而己。
刳心
[点赞][点赞][点赞]
心灯
格物是学习和认知,禅定是无所住其心而观心。禅定的境界更高。
风中白杨
写的很好的呀。
6868875
格物只是禅定之基
用户17xxx07
谢谢
用户11xxx22
“禅定”是心动,“格物”是动心。
夜雨秋灯
老王是讽刺格物致知的说法,演了一场戏。
用户18xxx09
意是物质,所在当然为物了。它是一种涌现
fhjgxbjff
当然有区别,“禅定”和“格物”笔画数不一样,读音不一样,幼儿园都懂,还拿来做文章,笑死[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