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理”是什么,能否就生活中某一具体的事物说明一下?
前段时间有朋友私信问我这个问题,我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只能沉默应对。因为我不愿意随便回复几个字去敷衍你,又一时抽不出时间详细地与你交流讨论。
理,是君子修身的命根子,没有这个东西作为精神灵魂的支撑,你的品性就会在“大人”和“小人”之间摇摆不定,我们的人生之舟也会在苦海里面起起伏伏,因为失去了那股掌舵的力量。
大人指的是能够厚德载物者,小人指的是溺陷于玩物丧志者。
理就是道,论道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神妙难懂,高不可攀。论理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因为理是最平常最朴实的东西,我们每时每刻的生活状态,都离不开它,只要一分离,你的存在体便会瞬间陷入“孤H野G”的世界。
生活中的一切,比如行、住、坐、卧,柴、米、油、盐、酱、醋,生、老、病、死,吉、凶、祸、福,贫穷、亨通、顺境、逆境,喜、怒、哀、乐,甚至于是在思考和睡梦状态,都有理在发挥着它的无穷作用。
庄子的“道在屎溺”,吃喝拉撒,当为则为,即是道;
老子的“大智若愚”,把思维频率调慢一点,即是道;
释迦牟尼的“一叶一菩提”,透过叶子的无常幻灭,看出万法皆空的实相,即是道;
孔子的“逝者如斯”,把内心的仁爱之流,注入到人世间,即是道;
虽然这些圣人的说法不一,但他们的本质却是相通的,都是为了让世人都能够从最平常的生活中发现那种主宰并推动自己人生命运的智慧力量。
如果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被困在这个“天圆地方”的世界里面,那么,无论是佛祖的道,还是老子的道,抑或是孔子的道,都能够让你从这个凡间的圈子中超脱出去。
而我们在此所谈论的“理”则是孔子的道,孔子之道与佛家和道家之道相比,最显著的特征,便是“物各付物”。
意思是物归原位,从哪里来就返还回哪里去,方法是“格物”。
儒家的入道之门是“格物”,格物的目的是为了“得理”,得理后物自正,物正则天下间的万事万物都相安无事,与你合心合意。
说了这么多,能看出点眉目来吗?
至于具体的事物,细想想你的“灵感”是怎么来的,灵感只有在什么样的心境状态下才会产生出来,到底又是什么力量把它推动出来的呢?
搞懂了这些问题,我想你对“理”的领悟会更上一个层次。
文字/尘谷行知
格物然后分类,分类然后讲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分类难以述理,不述理难以求法难以求利。
格物穷理最后得到的应该是物理,但是儒家想提过格物获得人理,荒唐。这里格外批评王阳明的心学,就属他荒唐,儒家大部分派别都对格物得人理持观望态度,他这派直接扑上去了。
儒家入门是格物,差点笑死我。谁人不知士农工商?
儒家讲格物,是为了致知,知离道还远。[得瑟][得瑟][得瑟]
孔老二可没说过儒家入门是格物,小编学的是朱熹的腐儒理学吧!哈哈哈哈哈
我很好奇:儒家修习的功法是什么样的?例如:道家练精气神,佛家练三轮六脉,对佛家没有“内功”这种东西
格物致知是指对万事万物探索研究,认识其自然客观事实与规律。龚木益
不知道小编又在为谁洗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