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在创作中需要想象力,把眼中山水转化心中感受。同时欣赏者也需要想象力,才能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也是让人喜欢欣赏画作的重要原因。这幅《东皇别馆》是清代画家关槐的作品,他以世间的帝王宫苑景色为蓝本,描绘传说中神仙东皇太一的住所。明明是画仙山神殿,偏偏画中的每一处景物都能让人产生熟悉的感觉。那么问题来了,画这样的山水画需要想象力吗?
当然需要了,画山水并非具象还原目之所及。哪怕要画名山大川,画家也会描绘自己的感受。有人说,由于国画的工具是笔墨纸砚,倘若古人真要外出写生如何把纸铺平展开就是个难题。其实,这并非主要原因。古人学习画山水的时候,都要经历目识心记的训练,真正的创作过程往往是在书房中完成的。

关槐 东皇别馆
名家可以凭借扎实的技法完成创作,大部分画家能力有限就想到了别的办法。比如《东皇别馆》中很多细节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很像明代吴门画家仇英创作的仙境山水。参考名家作品,进行调整修改就成了一幅新作品。细数一下,画中前景古松,中景山脚回廊、宫殿、祥云,都是仇英画中的常见元素。
关槐在创作中的确有展露想象力之处,遗憾的是没有表达出个性。换而言之,如果画中没有署名,这就是一幅无名氏创作的山水画。缺失个性,意味着没有表达,这是清代宫廷画家在创作中的通病。说到这里,就要介绍一下关槐这位画家了。他生活在乾隆年间曾经担任过礼部侍郎。由于绘画技法出众,深得皇帝赏识得以供奉内廷。

关槐 东皇别馆 局部
当他为皇家贵族创作的时候,意味着失去了自我。很多人都吐槽乾隆的审美是“农家乐”级别的。乾隆喜欢艳俗的色彩,饱满的构图,工整细腻的笔墨。哪怕他嘴上说倪云林的画有多么古雅,也不影响他经常找郎世宁给他画肖像、花鸟。
关槐在创作中更多考虑到统治者的审美,他在娱人,而不是娱己。也许有人会问,宋代也有画院,画院中的画家也是给皇帝创作,为什么他们的画作都成了经典呢?答案很简单,宋代院体作品没有放弃对自然特征的描摹,反观清代宫廷画家往往追求强烈单一的视觉感受。

关槐 东皇别馆 局部
有没有想过,关槐为什么要用界画法,为什么在山中画了一团又一团的祥云,为什么画山的时候只用勾染、弱化皴擦?他只关注形式感,他只强调看上去漂亮。他把自己的想象力都用到如何满足帝王喜好之上。
这种想象力在创作中不太需要,甚至可以丢弃。很多人不喜欢清代宫廷山水画的原因是习气重、笔墨不够高古。诚然可以在画中品味出恬静优雅韵味,但关槐呈现的不够高级。

关槐 东皇别馆 局部
说严重一点,关槐没有把想象力用对地方。他只是想着如何让画面看上去好看,这种态度画出来的作品,很难让人感动。可见学好笔墨未必就能画出佳作,关槐如果想成就更高,首先要学习娱己,然后改掉拼凑古人作品成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