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联储降息,自去年以来,各界一直翘首以盼。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期待大洋彼岸降息后,中国这边可以为流动性宽松提供政策空间。
果不其然,美国方面刚宣布降息,中国决策层立马开启一系列流动性释放动作:包括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常备借贷便利和逆回购利率。
而让人意外的是,决策层还史无前例地允许银行资金进入股市、央行甚至可以低息贷款给银行买股票。
更进一步的,降低存量房贷款利率等政策工具也紧随其后相继出台。
一系列的利好政策让市场欢欣鼓舞,股市已通过连续暴涨做出反应。而整个中国经济是否有望就此彻底走出阴霾、强势复苏,接下来的半年到一年时间尤为值得观察。
当前经济困局的症结所在:有效需求不足,市场信心与预期不振
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来高速增长,最大的驱动作用是内外需求。其中内部来讲,包括海量基建投资、大规模城镇化以及全民生活水平提升带来的内需;
外部,则是中国充分融入经济全球化后成为“世界工厂”,建立了首屈一指的完备制造业体系,持续为全球提供质优价廉的各类原料、产品和服务。
内外需求“双轮驱动”,让中国经济在长达二三十年的时间里突飞猛进,直至近十年以来开始逐步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
这其中基础性的因素是有效需求降低和不足。更进一步地,可以分解为城镇化进入中后期导致房地产需求不足,进而影响地方“土地财政”及政府投资与购买力度,再进一步影响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和居民收入,形成负向循环。
此外,地缘政治等方面影响,导致外企、外资、外贸等拉动经济的外部驱动力显著减弱,以及三年疫情的影响,更加挫伤经济与收入,让负向循环更为加剧。
有效需求不足,叠加不断放大的产能,导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市场价格和企业利润不断缩水,市场信心与预期也长期低迷不振。
本轮政策大调整的方向、路径和力度:多维度提振信心与有效需求
这次政策大调整的方向、路径和力度已明确: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
这其中的政策逻辑,表明决策层深刻认识到美国长期高利息压迫、导致中国经济流行性受困,以及房地产和资本市场这两大汇聚全民财富最重的市场长期低迷不振,是当前提振市场信心和刺激有效需求亟需破解的症结所在。
自1998年以来,房地产在长达20多年时间里,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链接了近百个行业,关系数亿人的就业和收入。
房地产如火如荼、地方财政日进斗金,进而为地方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是过去20多年来重要的“内循环”发展逻辑。
但随着城镇化进入下半场,以及经济下行和房价预期弱化等多因素叠加影响,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行,全国各线城市房价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居民购房热情显著降温、地方“土地财政”模式难以为继。
资本市场方面,中国A股市场“牛短熊长”、长期低迷,无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于支持实体经济和提升居民财富的作用。而美国及亚太周边资本市场却异常红火,这与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显然不符。
因而,稳住房地产市场和搞活资本市场,是盘活整个经济基本面、促进流动性正向循环,以及提振市场信心与预期的重中之重。
强力流行性支持下,经济“弱复苏”可期
本轮以降息降准、引导多种资金入市等为主要手段的政策组合拳,对于打破跌跌不休的资产价格下行趋势,必然能起到“强心剂”作用。
但房地产、资本市场以及整体经济的复苏程度究竟能有多大,仍有待观察。
这其中,对于房地产,决策层的目标也只是“止跌回升”,表明意在托底房价而非有意抬高价格。
客观来讲,在房地产市场日趋饱和、投资属性降低、居民杠杆率较高背景下,房价的提升也缺少根本性动力。能够确保房地产价格稳定,托底居民财富和金融风险可控,是较为现实的目标。
再来看资本市场,由于二级市场本身的高流动性和情绪性因素影响,市场短期在增量资金和市场预期驱动下可以快速拉升,但中长期在经济基本面尚未得到改善情况下仍面临估值和基本面考验。
就整体经济而言,流动性的释放、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反弹,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开启“弱复苏”进程,包括消费、投资的阶段性企稳回升。
而复苏的持续性以及力度,也仍有待于对有效需求和市场信心的进一步刺激,包括是否会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推进市场化改革、通过大幅减税增加居民收入,以及外部地缘政治环境的改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