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特工三闯北平,深入虎穴救妻子,被特务出卖后,重伤逃脱报警

任真聊历史 2024-02-13 16:35:39

“李先生,你妻子进了宪兵队,跟我们走一趟吧!”

1942年2月9日,一个日本宪兵队的特务,闯进了北平元通祥绒线铺,点名要找“李金生”。

地下党员“李金生”表面上应付着来人,心中却暗道一声“不好”:妻子的突然被捕,可能已经暴露,刚建立好的交通站和电台都处于危险之中,搞不好会引起连锁反应。

“李金生”此时面临着重大的抉择,是该马上撤退,还是该铤而走险呢?自己的妻子,又该如何保全呢?

特务口中的“李金生”,真名叫张友恒,1919年出生在河北昌黎县,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远赴苏联学习无线电技术。

学成归来,还不到20岁,就在延安担任了中央社会部的电台台长。

然而,随着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全国各地都急需建立地下交通站,并组装秘密电台。

1941年3月,张友恒化名“李金生”,暗中潜入北平东直门,由地下党员陈叔亮安排,住进了大名鼎鼎的陈氏家族三公子——陈耀华的府里。

陈耀华出钱,在西直门内大街开了一家元通祥绒线铺,让张友恒以帐房先生的身份作掩护,在敌后开辟了地下交通站。

张友恒一边暗中布置情报网,一边想办法从国外购买零件,成功组装了电台。

为了更好的掩护张友恒的身份,组织上安排他的妻子周时秘密进入北平,配合他的工作。

1942年2月4日,周时骑着毛驴赶路,路过西山的温泉村时,被日本巡逻队队长河端拦住。

由于交通员的失误,将周时的“良民证”上注明了“涧沟村人”,恰巧那里正是河端管辖,而新的良民证还没来得及下发。

河端以“通共嫌疑分子”的名义,将周时关进了日本宪兵队。

2月9日,日伪特务来到了西直门内大街114号元通祥绒线铺,通知“李金生”,他的老婆在宪兵队,让他一会也去一趟。

张友恒预计妻子可能暴露,虽然心痛不已,却仍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否则一出事就会影响到整个北平情报站。

时间紧迫,张友恒不得不启用了紧急联络手段,越级找到在北平的组织,进行了汇报。

张友恒分析,敌人并没有将他直接带走,只是通知他过去,很可能周时并没有暴露,所以他决定冒险到宪兵队一趟,并让组织随时做好撤离的准备。

到了那,张友恒向日军交代,周时是老家父母给娶的媳妇儿,多年来一直也没有联系。

听完日军的要求,张友恒才知道,原来日军连吓带打地折腾了几天,也没找到其他证据,周时又以绝食来抵抗。于是日本人就想到了一个馊主意:“感化”,让周时投降,回去做间谍。

张友恒心中大喜,连忙答应,并用暗语的形式,当着日军的面与周时交流,让她假装同意为日军做事。

3月底,日军让周时秘密离开,不成想周时直接秘密消失,再也没有音讯。

而张友恒及地下交通站,也已经秘密转移。

张友恒在外地潜伏了3个月后,再次潜入北平,这次的任务是要检查新建的地下交通线。

在北平潜伏一个多月后,张友恒秘密进入天津,建立地下交通站,之后又一路辗转,于1943年3月份来到上海。

张友恒帮助上海的李时雨在津浦路的下关火车站建立了一个秘密转运点,可以将情报及时送上火车,传送到天津、北京。

结束了上海之行,张友恒来不及休息,直接奔东北。

到了奉天以后,他几乎见了在东北各个部门的所有情报人员,花了大量时间写出一份总结,将东北地区的敌我情况汇报到了中央。

毛泽东看后,高深莫测地说了一句:“看来,东北也不是铁板一块哟!”

从东北回来,张友恒又化名为“李叔”,在晋察冀社会部第40号特工——陈卓毅的介绍下,混进了“天津剿共委员会”。

虽然他只是个临时工,但有了“剿共委员会”的证件,一路上通行就方便多了。

况且张友恒还管着抄写文件的工作,接触了大量情报。

有一次,他看到“唐山剿共委员会”发来的情报记录,里面详细介绍了八路军冀东军区的布防、日常、人员岗位。

张友恒察觉到敌人已经打入了冀东军区内部,他赶紧向组织做了回报,经过严密审查,最终除掉了特务。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热衷于内战,为了深入敌后,张友恒第三次潜入北平。

没想到,这却成了他特工生涯最危险的一次。

1946年9月,张友恒再次来到北平,成了怡和化工厂的营销主任,厂长是陈耀华的儿子——陈庆霞。

张友恒很快铺设好地下交通网,但他这次最重要的任务,是想办法把电台送进北平。

张友恒通过陈氏家族的关系,租借了国民党军官的轿车,还花重金雇了一位著名的“交际花”。

有了高官轿车和美女这两样法宝,张友恒出城时都没人敢检查。

他到城外逛了一圈,以“帮朋友忙”的名义,将一个箱子(电台),堂而皇之地带进了城内。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北平的交通情报网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友恒打通了国民党各个部门,专门发展内线,成立了一个特别情报小组,源源不断地传出有价值的信息。

在清风店的战役中,张友恒探知国民党军要从石家庄撤往保定,紧急上报了中央。

由于消息及时,我军做好了充分准备,一仗就歼敌1.7万人。

不过,张友恒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工作,随时都面临着生命危险。

1948年6月14日,张友恒化名“李才”,从天津返回北平,与刘致祥接头。

不料,两人刚接上头,并排在路上走着,就听到后面有人大喊:“站住!”

张友恒回头一看,这人并不认识,淡定地说:“先生,您是叫我们吗,咱们并不认识吧?”

来人不理他们,指着胡同外的一辆汽车说:“走,上汽车!”

张友恒给刘致祥使了个眼色,就在特务准备拉走张友恒时,他将提包一下砸在特务头上,两人扭头就跑。

特务掏出枪来,“砰砰”两枪,将张友恒打倒在地,而刘致祥则飞快地跑了。

特务紧追几步,看到追不上,就想回来看看张友恒的死活。

没想到,张友恒却消失不见,只留下一滩血在地上。

张友恒当时腰部中弹,栽倒在地,趁特务追刘致祥时,拼命站起,钻进了一户人家躲藏。

张友恒回想这一天的经历,判断是刘致祥那里出了问题,赶紧上报组织。

事后经过调查,原来是刘致祥借住在谢文凯的家里,而谢文凯当时已经暴露,被敌人控制。

谢文凯出卖了刘致祥,特务跟踪他,这才发现了张友恒。

在组织的安排下,张友恒从北平消失,养伤一个月后,彻底结束了8年的特工生涯。

新中国成立后,张友恒在全国多地任职,最后在广东国家安全厅,厅长兼书记的职位上退休。

1991年10月,张友恒老英雄在广州逝世,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终年72岁。

张老英雄8年的特工生涯,虽然没有枪炮的威胁,却时刻处在危险的边缘,稍不谨慎,可能辛苦经营多年的情报网,都会毁于一旦。

像张友恒一样活跃在隐蔽战线上的英雄,虽然不用拿着刀枪去与敌人作战,却能够左右大局。往往一份情报送得及时,就可能歼灭上万敌人或者救下自己的部队。

向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们,致敬!

4 阅读:216
任真聊历史

任真聊历史

60年一个甲子,他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