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瓜神”不神了

北青放牛班 2024-10-09 22:42:45

开学了,看着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们回归校园,在学校旁卖西瓜的00后青年闫俊多却高兴不起来,他坐在自己摊位档口的马扎上发呆,瞪大眼睛看着时不时过往的外卖员。再有一个多月,就是他缴纳摊位租金的日子。兜里仅有几百块钱的现实,让他很发愁。有时候,他脑海里会回想起暑假前的兴旺日子。今年6月,他因卖冰镇西瓜日入数千元而被学生们称为中传“瓜神”,他还因此建起十个微信销售群,群友数千人。闫俊多并不喜欢这个称呼,他知道被捧得高会摔得疼。果然,一个暑假后,闫俊多的生意就“严峻了很多”。现在,闫俊多还在想办法让自己的小店经营下去,他不想放弃。他觉得既然有成功的经历,那在这条路上继续努力就对了,“上天会眷顾那些愿意付出的人的。”01 陋室中的“瓜神”闫俊多的店在定福庄聚福苑小区商业楼的入口处,“把着门口”,按说位置还不错。但若不是特意去找,却也很难找到。因为这个档口可能是整栋商业楼里装修最简单的一个——除了几张海报和一个不起眼的招牌,什么都没有——哪怕是那些挂着“转让”告示的店铺,都比他的档口看着“豪华”。海报是闫俊多自己设计的,是在旁边的打印店花几块钱打印出来的。只有看了招牌——黑底红字写的“闫俊多的店”,才能让人知道,这是一家正在营业的店。

闫俊多的店店的地上一边放着几箱零食,一边放着两种水果,前排是葡萄,后排是西瓜。正是这些西瓜,让闫俊多在这个夏天“封神”。从他档口前路过的大多是外卖小哥,他们匆匆忙忙,顾不上多看闫俊多的店一眼,更没有人知道,这个坐在马扎上的年轻人,就是两个月前周边大学生们口中的中传“瓜神”。两个月前,在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们的手机上,流传着一篇名为《我不是瓜神》的文章,文章作者是中传的学生,而文章的主人公正是闫俊多。彼时,他因为卖冰镇西瓜、日入数千元而在中国传媒大学内走红。中传的学生们都认为,他是继“北大鹅腿阿姨”之后的又一个“高校传奇”。02 如此“封神”“我都说了,我不是瓜神。”闫俊多说,自己卖冰镇西瓜的起因,还是因为一句“谎话”。今年4月,他在聚福苑开起了档口,开始是卖雪糕,但生意惨淡。期间,他认识了几个顾客,都是中传的学生,便加了微信。没生意时,他给这些学生们拉了个群,发信息推销雪糕。但还是很少有人买。

闫俊多的店原本是批发冰棍的,但生意惨淡面对惨淡的生意,急着展开局面的闫俊多开始在群里“试探”学生们。今天说有饮料卖,明天说有仙桃卖,但都没人搭理。突然有一天,他说了句:“有冰镇西瓜卖”。没想到,就是这句话引来了回响。接连有好几个学生想向他买冰镇西瓜。可那时,闫俊多的冰柜里只有雪糕,哪有什么冰镇西瓜。他见接连有人打听,想着或许学生们有需求,自己怎么也得说到做到,于是他临时去旁边的超市买了几个西瓜放进冰柜里应急,“基本没怎么加价,卖了几个。”闫俊多卖出的第一批西瓜纯属“试水”,没想到学生们很快把消息扩散开来,说聚福苑有个卖冰镇西瓜的,西瓜又甜又解渴,比学校里的水果店卖的便宜多了。很快,来闫俊多店里买冰镇西瓜的学生越来越多。闫俊多的店眼见着“起死回生”了。他赶紧从别的店铺借来一辆小推车,又叫上一辆货拉拉,到批发市场批来西瓜。7毛一斤进的西瓜,他卖给学生1块2,每斤赚5毛钱。闫俊多会尽可能挑选品质好的瓜进货,因为他对和自己同龄的大学生们有种天然的亲切感,“让他们吃上又便宜又好的瓜”,这让闫俊多有一种帮到同龄人的成就感。虽然利薄,但来买西瓜的学生很多,没多久闫俊多就过上了“好日子”。那个时候,买西瓜的学生都要排长队,闫俊多的店平均一天能有1500多元的收入,生意最好时,一天就能进账2000多元。不到一个礼拜,闫俊多就把档口的租金和自己的房租都赚了回来。“今天还有西瓜吗?”有学生在群里问。“有。”闫俊多的西瓜越卖越火,后来他的微信群越滚越大,一个群满了,他就又建了一个群,最后,他卖西瓜的群达到了10个。每时每刻,群里都有学生“要西瓜”。后来,闫俊多拓展了业务,开始送货上门,他拉着推车到中传西门或北门外给学生们送西瓜。除了中传的学生,相邻学校北二外的学生也专门来找他买西瓜,甚至连周围小区里的居民也被吸引了过来。再后来,小推车跑不过来了,他就雇了一辆货拉拉送西瓜上门。最后,他干脆想办法把西瓜拿到学校里面去卖,一时间受到很多学生的追捧。学生们除了买瓜,还抢着和这位他们的同龄人合影。“瓜神”的称号也由此传开。

“中传瓜神”有了粉丝03 瓜神“飘了”瓜神这个外号闫俊多不太喜欢,他怕被捧以后,自己会飘起来。其实,闫俊多那段时间确实有点“飘”了。他开始不计成本地给学生们馈赠,买西瓜送雪糕;端午节免费给学生们送小粽子;考四六级的那天,他还宣布凭借准考证可以来店里免费领西瓜和巧克力雪糕。切开的西瓜,临收摊前他会送给学生们当赠品。货拉拉帮他送货到大学门口,他随手就给司机师傅50元或100元的小费。甚至有些时候,他连自己的档口都不管了,在白板上写下“老板出去了,买雪糕自己拿,价格在柜子上写着”,然后就去附近的健身房健身或篮球场打球了。

闫俊多店里的告示“反正那个时候天天来钱,不在乎。” 闫俊多的“飘”也都有理由:“学生们跟我一样是00后,感觉特亲切,要送;货拉拉司机跟我一样是北漂,打拼不容易。我有钱了,就想让别人高兴点。”闫俊多说,他当时觉得,自己做的事,有一种助人为乐的成就感。

赚了钱的闫俊多开始热衷发福利

那一个多月,闫俊多赚钱虽如风卷残云,但破财的事也不少。借来的手推车用坏了,给人买了一个新的,结果尺寸买小了,又赔人一个大的;上厕所时不小心把手机掉了,正犹豫着要不要下手捞回来,结果自动冲水系统帮他做了选择。

当然,“过上好日子”的闫俊多也没忘记父母,若没有父母资助,他也没办法租下现在这个档口。“有钱了”的闫俊多当月就给家里寄了一大笔钱。他想告诉父母,“儿子在北京立住脚了,你们二老能享福了。”

曾经,为买闫俊多的瓜排起的长队

04 北漂经历

回想起自己大学毕业以后的经历,闫俊多觉得一路走来,“成功”两个字太不容易了。

他的学历不算高,毕业于大庆职业学院,是个大专生。去年毕业后,他先是跟着姐夫南下宁波,做二手车生意,但“大树”下面也不是那么好乘凉的,后来和亲戚闹了点别扭,加上二手车生意需要先行垫款,刚毕业的他兜里又没那么多钱,就不干了。

闫俊多还去健身房当过教练,好不容易招揽了一个顾客买了上万元的课,结果听老板说自己只能拿到几百元提成,一气之下也不做了。

春节过后,闫俊多来到北京,他想试着在北京闯一闯。

因为有健身教练的经历,他很快找到了一个在篮球青少年培训机构上班的工作。本来以为工作能跟自己的爱好结合,会是一种享受,但后来他发现,这份工作比想象得麻烦。

这家机构要求新教练必须出去卖课,只有招到足够的学员才能开班上课。没办法,闫俊多只能每天到学校门口发传单、摆地摊卖课。实际工作内容是白天招生,晚上给老教练当助教。

喜爱篮球的闫俊多刚来北京时在机构当过教练(图源:文章《我不是瓜神》)

没多久,闫俊多又从这家机构离职了,他觉得机构的招生方式和教学内容有点“坑人”。他想自己干,就也印了些传单到学校门口去发,结果根本招不上学生。一打听才知道,每个培训机构都有自己的“地盘”,这些学校的学生早就被附近的机构招走了。

招不到学生,篮球教练也做不成,眼瞅着自己此前当教练的那点收入也快花光了,这个时候,闫俊多看中了聚福苑商业楼的一个档口。

商铺的中介跟他说,这里就在传媒大学的对面,背靠居民区,附近还有中学,是个商业的风水宝地。没什么从商经验的闫俊多也就听劝,伸手管家里借了一笔钱,租下了这个商铺档口。

之前商业楼里面还有个超市,有时候借助着超市的客流,闫俊多还能卖出一点雪糕。但没几天,超市就甩货关张了,甩货的时候,超市的雪糕价格比闫俊多的还低。超市甩货结束、关门停业,闫俊多蹭来的客流也没了。

于是闫俊多才开始在拉的学生微信里“胡说八道“,直到那句:“有冰镇西瓜卖”,让他触底反弹,迎来一段高光时刻。

05 “瓜神”不再

但如今,“瓜神”已经不神了,这个名字的广告效应,甚至还比不上闫俊多身上那件金黄色的湖人队8号球衣。

店铺的营业执照被闫俊多贴在了电表箱上,电表箱的门关不上,来回晃动,像预示着“闫俊多的店”也风雨飘摇。

“冰镇西瓜”只热卖了一个多月,便进入了暑假。一个多月赚得盆满钵满的闫俊多寻思,学生们放假回家了,自己的西瓜也卖不了那么多了,干脆给自己放个假回家。

等8月底他再回京时候发现,已经立秋的北京凉快了,冰镇西瓜不再受宠。6月份的时候,一天就能卖上千元,现在十天也卖不到那个金额了。

闫俊多的店再暑假过后褪去热度

尽管闫俊多还会在学生群里喊:“有冰镇西瓜的卖”。但回应者寥寥,他开始明白了一个道理,新媒体社群是需要运维的,自己和学生放假了两个月,群也冷了两个月,想再热闹起来,难了。

归根结底,还是西瓜的季节性销售已经过去,下一步要卖什么,闫俊多也一直没想好。闫俊多在群里问了问学生们秋冬季节想吃什么,学生们有说卖苹果的,有说卖螺蛳粉的,有说卖烤红薯的——众口难调。

闫俊多想到要卖“果切”(把各种水果切成小块放在包装盒里销售),这样能满足学生们吃到廉价水果的需求。但如果加工水果的话,就需要有食品加工资质。根据有关规定,要办该资质有很多要求,其中最麻烦的一个是店面要有六个不同的水池,分别用于消毒、盥洗、清洁等。但闫俊多的店连基本的装潢都没有,也没有本钱安装那些设备。

闫俊多后悔了,连说自己6月份的时候“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如果当时把赚来的钱省一点,不那么大手大脚地花出去,现在也不至于这么窘迫。

没有本钱去装六个水池,闫俊多只能再想想有没有低成本的运营方式。他觉得自己手里的十个微信群是资源,他想跟周围的商家搞合作,选一些优质商家,通过他的社群为学生们提供便宜又便捷的餐饮。

但他走访了几个商家后,发现好多商家的后厨都不干净,跟新闻里曝出来的“幽灵外卖”差不多。他不愿意把这些商家推荐给学生们。

不爱被叫“瓜神”的闫俊多不神了

现在,闫俊多还在想各种办法让自己的小店经营下去,他不想放弃。他觉得自己既然有成功的经历,那沿着这条路走总归是对的。他自认为运气还不错,每一份工作到穷途末路之前都会有转机,上天会眷顾那些愿意付出的人。

在闫俊多的社交平台账号上,他介绍自己是在“创业”——初期是个卖瓜的,但未来是世界第一人民企业家。

他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到北京,如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文并摄 | 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实习生 林乐澄

统筹 | 林艳 张彬

图片 | 部分为网络截图

0 阅读:0

北青放牛班

简介:以青年视角报道热点新闻,关注青年、研究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