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那五个封建王朝。不少人可能觉得,这五个朝代都是国家一统的时期,但说实话,宋朝还真不是这样。
那时候,除了西夏、大理这些小国跟宋朝同时存在,还有很厉害的辽国、金国,三方势力一度不相上下,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那么,辽国和金国到底都经历了哪些历史上的大变动呢?它们现在对应的是我国的哪些省份呢?
【建国称帝,改变契丹】
契丹族啊,它最早能追溯到北魏那会儿,是鲜卑宇文部里的一个小分支。到了唐朝中期以前,他们发展得特别快,一直就是个传统的游牧民族。
阿保机这个人,不光是游牧民族那种勇猛果敢、激情满怀的代表,更重要的是,他还特别爱琢磨事儿,满脑子都是聪明才智和计策。
当上首领后,阿保机心里明白,要是想让契丹变得更厉害,那就得把之前选首领的老规矩给改掉。
那时候的契丹族,分成了八个大的部族,每个部族都由一个头人领着。在这八个头人里头,有那么一个特别厉害的,他能管整个契丹族,大家都叫他“可汗”。
可汗是由各个部落每隔三年选出来的,这种制度人们称之为世选制。阿保机呢,他想学的是中原王朝的做法,就是世袭制,意味着一旦当上契丹首领,就能一直干下去,而且这个位置,理论上得传给他的大儿子。
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一大堆,而且还会引发不少争斗和冲突。毕竟,改成世袭制,阿保机的兄弟们和那些部落首领们,这辈子就彻底跟可汗的位置说拜拜了。想想看,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战场上拼命厮杀,不就是为了圆自己的“可汗梦”嘛。
所以,对阿保机来讲,这事儿真的挺难搞,但好在,他使出了不少招数、计谋,还经历了不少争斗和杀戮,过了足足9年,耶律阿保机终究还是取得了胜利。
这只是个开端,接下来,得照着中原的样子来。在916年那会儿,耶律阿保机建了个国家,自己当上了皇帝,还给国家起了个名儿,叫“契丹”。
【草原建城,前所未有】
契丹这个国家的名字,在历史上改过三次:
耶律阿保机的娃耶律德光,搞定后晋以后,就把国家名字给换了,改成了“大辽”。这么一来,耶律德光就成了辽太宗,而他老爹耶律阿保机呢,也被大家伙儿尊称为辽太祖。
辽圣宗耶律隆绪做皇帝那会儿,他把国家的名字又给改回了契丹。可等到辽道宗耶律洪基上台,他又把国号给换回了大辽。
不过,任凭怎么变化,后来的人们还是更喜欢把这个由契丹族掌权的国家叫做“辽国”或者就直接说“辽朝”。
契丹族建立起自己的国家,这事儿意味着游牧民族翻开了新的一页。说真的,多亏了那时候思想挺开放的耶律阿保机,他听了汉族官员的一番话,这才决定采用世袭制度,还自立为帝,建了个国家。
阿保机接下来的举动,那可真是意义非凡,他在北方的辽阔草原上,动手建起了一座都城。
契丹国成立两年后,他们就在现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的地方盖起了都城。辽太宗后来给这个地方起了个新名字,叫“上京”,还在那里设了个临潢府。
上京是契丹民族在历史上首次打造的都城,这可是他们开创性的大动作,以前可从没有过这样的壮举。
但是,耶律阿保机并不打算就此止步,他心里打起了富饶中原的主意。
那时候的中原大地,大唐王朝支离破碎,进入了那个动荡不安的五代十国时代,战乱连连。
阿保机心里盘算着,这乱世之中他也想捞点好处,他心心念念的就是那座幽州城。幽州啊,老百姓都爱叫它“燕京”,说起来就是现在的北京。
阿保机为了给契丹民族的历史添上更辉煌的篇章,两次出兵攻打幽州,可惜两次都没能成功,最后都打了败仗。
阿保机经历挫折后,深思熟虑,决定把军事力量调整到北方的游牧部落上。他计划先解决掉周围的麻烦,然后再找机会第三次攻打中原。
阿保机带着契丹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打下了吐谷浑、党项这些部落。就这么着,契丹的地盘一路往北扩到了胪朐河,往西也占了大半个阿尔泰山。
不过,当契丹攻占了东北的渤海国,在往回皇都的路上时,耶律阿保机竟然突然离世了,他去世那年55岁。
契丹族的辉煌历史,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从“五京”看辽国版图】
耶律阿保机在世的时候,做梦也没想到,那座他心心念念的幽州城,十年后居然会有人主动献给他。
那时候,后唐国内乱成一锅粥。河东那块的节度使石敬瑭,为了搞定后唐的皇帝李从珂,就跑去求契丹的皇上耶律德光,希望他能派兵来帮忙。石敬瑭给出的条件是:把燕云十六州这块地方划给契丹,还得年年给契丹送上一大堆金银财宝。更绝的是,他还说,只要自己当上了皇帝,以后就管耶律德光叫“爹”,自己甘愿当个“儿皇帝”。
耶律德光看到这么个像“白捡的便宜”一样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他马上就爽快地答应了,结果帮着石敬瑭把后唐给灭了。
在燕云十六州这片地界里,最重要的两块地方得数幽州和云州。之前说过,幽州就是咱们现在的北京,云州呢,它是山西省里头排第二的大城市大同。除了这两个地方,燕云十六州还涵盖了天津的一部分以及河北的好些区域。
之后,契丹的地盘越来越大,要是按现在的世界地图来看,他们最牛的时候,地盘可大了去了:
日本海和俄罗斯那边的鄂霍次克海,都在东边靠着太平洋。
说起西边的那座大山,那就是阿尔泰山了。它横亘在那里,特别壮观。要是往西边走,你就能亲眼见到它的风采。阿尔泰山可不是一般的山,它高大雄伟,有着独特的魅力。翻山越岭,你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总之,要是你想体验西边的壮丽景色,阿尔泰山绝对是个不能错过的地方。
往北一直走到外兴安岭那边,现在那块地方归俄罗斯管了。
在河北中部地区,往南走,你会靠近保定市的白沟镇那一带。
跟高丽、西夏还有北宋这些地方都挨着。
因此,这就能理解为啥到现在,还有些中亚、东欧的国家,还是喜欢把中国叫做“契丹”。
以前,辽国的地盘可大了,里面分了“五京”。这“五京”啊,就是契丹人在不同时期,照着汉人的规矩建的五个大城市。它们分别是:
现今所说的上京,其实指的是内蒙古巴林左旗东镇往南不远的那个波罗城。
宁城大明镇,就是古时候的中京今天,我们要聊的是宁城县大明镇,这个地方在古时候有个响亮的名字——中京。它坐落在内蒙古,是个历史悠久的小镇。大明镇,虽然名字里没有“中京”二字,但这里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却与“中京”紧密相连。走在小镇的街道上,你能感受到那份厚重的历史气息,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这里的建筑、风俗、传统,都保留着中京的影子。人们在这里生活、劳作,传承着祖辈们的智慧和技艺。大明镇,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文化的象征。所以,当我们提到宁城县大明镇时,不妨也想想它曾经的名字——中京。这个名字见证了它的辉煌与变迁,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东京城,说的就是现在辽宁的那个辽阳市。
北京,以前叫南京,那时候是辽国最热闹的大都市。
大同,现在被叫做山西大同的那个地方,其实就是古代的西京。这个地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虽然现在人们更多地称呼它为大同,但在古代,它可是响当当的西京之名。西京这个称呼,仿佛带着一股历史的沧桑感,让人不禁遐想联翩。而大同这个名字,则显得更加朴实直白,易于人们口口相传。不过,无论称呼如何变化,这个地方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始终如一。它见证了无数的风雨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索的宝贵之地。
根据一些资料记载,辽朝的领土面积大约有489万平方公里,大概包括了现在我国的内蒙古地区,还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这些地方,另外也覆盖了东北的三个省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契丹日落,女真崛起】
公元1005年的时候,辽国跟北宋签了个叫“澶渊之盟”的条约,从那以后,辽和宋之间就有一百多年没再打过仗了。
尽管国家一直都很太平,经济也很繁荣,但这却让曾经勇猛无比的契丹族人变得不再那么有血性了。掌权的人也越来越讲究排场,整天就想着怎么享乐。
比如说在辽道宗那会儿,耶律洪基皇上碰到选官的事儿犯难时,他不是好好琢磨,而是直接扔骰子来定,这事儿真能看出他有多糊涂。
这种时候,真的需要有敢于担当的大臣挺身而出。可不幸的是,道宗周围的大臣们,一个个都先把权力抓得紧紧的,私利紧跟其后,至于国家大事,那都得往后排,有的甚至排到了老后面。
道宗驾崩之后,耶律延禧接过了大权,成了大家口中的“天祚帝”。
很明显,天祚帝接手的是一个乱成一锅粥的局面,但他根本没有感到一丝丝紧迫,更别说想着要奋发图强了。在天祚帝心里,辽国的地盘还是大得很,跟宋朝那边也是井水不犯河水,所以嘛,他就觉得只要安安稳稳当他的皇帝就够了。
周边的那些部落真是倒霉,得给辽国送上好东西,还得老是被他们欺负。就说那个女真部落吧,也是其中的受害者。
女真人一直以来都有养海东青的习惯。海东青啊,就是那种特别厉害的猎鹰,它抓天鹅、鸡、兔子啥的,都不在话下。
天祚帝特别爱打猎,老派使者跑到东北的女真部落去要海东青。更让女真人恼火的是,这些使者一来,就要女人陪着过夜,也不管人家姑娘有没有嫁人。
后来,女真部落的头头完颜阿骨打,实在是被惹毛了,一不做二不休,干掉了辽国的使臣,正式宣布跟辽国对着干。他带着不到三千人的队伍,先是打下了辽国那边的宁江州,那是他们的前哨站。接着,他们又趁机会赢了几场小仗。
公元1115年新年伊始,完颜阿骨打宣布自己为皇帝,建立新国家,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金”。仅仅过了9个月,金国的军队就厉害地把辽国那个号称坚不可摧的黄龙府给打下了。
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天祚帝才发现自己之前小看女真族是大错特错了,情况已经变得十分危急。他赶紧带着1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去攻打只有2万士兵的完颜阿骨打。
一般来讲,这场仗辽军赢面挺大,但奇怪的是,仗还没打起来,辽国内部就先出乱子了。
那时候,亲自带兵打仗的天祚帝,在前线收到了一个情报:说大臣耶律章奴打算在辽上京另立一个皇帝。
天祚帝马上命令军队撤回京城,可没想到被阿骨打逮了个正着。结果,金军就用2万人,硬是把辽军的10万大军给打败了,真是以寡敌众,大获全胜。这一仗,简直就是辽金相争的变局,打那以后,辽国的力量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真是祸不单行,宋朝这时候也开始动手了,他们跟女真人结盟,要一起干大事。宋徽宗赵佶心里一直惦记着那块地儿,就是石敬瑭以前送给辽太宗的汉地——燕云十六州。
宋徽宗心里盘算着,要是能让女真族帮忙打败辽国,然后再想办法把十六州收回来,那他就能干成宋朝历代君王都没能办到的大事。这样一来,他的名字肯定会青史留名,被后人永远记住。
阿骨打点头答应了宋徽宗的条件,只要双方联手把辽国给灭了,他就把十六州的地盘重新交给宋朝。不过呢,宋朝以前每年给辽国的那些钱,以后得改给金朝了。
说实话,宋朝在对抗辽国那会儿,其实没帮上啥大忙。宋军甚至还被打得不得不撤退,这事儿真让金国人大跌眼镜。就在这时,金国人心里头开始琢磨起一个更有胆子的念头。
现在看看咱们华夏这片地方,辽、金、宋三家,就像以前那三国时候一样,互相制衡。要说这三家里头,哪个最厉害,你猜怎么着?竟是以前常被辽国欺负的女真人。
往后的几年光景,金兵那叫一个勇猛,跟砍瓜切菜似的,一口气打下了辽东京和辽上京,辽朝的皇城就这么被攻占了。
公元1125年一月份,天祚皇帝被抓了。
耶律阿保机一手创建的那个北方大国,过了209年,终于走向了衰败。契丹族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辉煌篇章,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北京,历史上首次成为王朝国都】
实际上,就在天祚帝被抓、辽国完蛋的前两年,完颜阿骨打在往西边追赶天祚帝的路上就已经去世了。
阿骨打离世后,他的四弟,也就是完颜吴乞买,接过了大权,当上了“金太宗”。
金太宗瞅见北宋的统治者烂得不行,回想起之前宋军跟辽军打的时候,简直是一碰就碎,他心里头的野心就冒了出来。
金兵趁着打败辽国的威势,一路往南攻打北宋。宋徽宗赵佶这个皇帝,没啥本事,一看形势不妙,干脆把皇位扔给了自己儿子,让他去当那个“出头鸟”。
最后,金国两次攻打宋朝后,成功地把北宋给灭掉了。
这表示金太宗厉害地一口气灭掉了两个朝代,而且金国还把北宋的首都汴京,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给收入了自己的地盘里。
在海陵王完颜亮当大金王朝第四个皇帝那会儿,他干了件挺有历史分量的事儿,那就是把国家首都搬到了燕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海陵王心里盘算着要一统天下,可金上京那地儿实在太偏了,走水路陆路都不利索,粮食啥的供应起来也头疼。这么一来,搬到交通顺畅、又繁华的燕京去,那肯定是明智之举。
说起来,海陵王当初的那个抉择,可能真的给后来元、明、清三个朝代挑选国都时,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大金国跟辽国一样,都搞了个“五京制度”,具体是这五个:
白城,就在现在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的南边大约2公里远,那里是完颜阿骨打当年称王建国的地方。那时候,白城还不叫这个名字,而是被人们称作上京。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完颜阿骨打举起了反抗的大旗,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所以,白城不仅是个地名,它还承载着一段重要的历史,见证了完颜阿骨打的辉煌时刻。
东京城,说的就是现在的辽宁辽阳那地儿。
开封,就是如今河南的那个地方,以前人们也叫它南京。
大同,现今指的是山西的那个地方,过去人们称之为西京。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山西大同市,但在历史上,它有个别名,叫西京。说起大同,可能有些人不太熟悉,但提到西京,或许能让人联想到那段古老的历史。不过,现在大家都习惯叫它大同了。这个地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值得我们去探索和了解。
北京这边的事儿,说说内蒙古宁城县的大明镇吧。
北京西南那块地方,就是以前金朝的国都,现在咱们叫它中都,具体位置就在今天的北京市西南边。
跟辽国以前的地盘比起来,金国在东边和北边占的地方,跟辽国差不多大。也就是说,金国东边挨着日本海,北边一直到外兴安岭那里。
往南边瞧瞧,金国那是越扩越大了。因为把北宋给打趴下了,他们现在的地盘儿,南边都已经伸到大散关和淮河那块儿了。
往西边看,金国的地盘比起辽国那会儿,缩水了差不多三分之二。这主要是因为耶律大石跑到最西边,搞了个西辽,想挽回点局面。另外,金国边上的蒙古族也是突飞猛进,发展得那叫一个快。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历史这东西老是爱重复自己。你看,金国和南宋好不容易签了个和平停战协议,金朝国内钱袋子又鼓了起来。结果呢,那些女真族的大老板们,就跟着当年契丹人的脚步,一条道走到黑了……
公元1234年那会儿,蒙古和南宋两面夹攻,金朝就这么被干掉了。
不久后,中国即将迈入一个实实在在的全面统一的新纪元,而引领这一切的,正是成吉思汗所属的“贵族血脉”家族!
【辽、金、宋时代,促进各民族融合】
辽金宋时期的历史,说白了就是几个民族打来打去的故事。但现在想想,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却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比如说,辽和宋两个国家在澶渊之盟达成之后,契丹和汉族的商人们就在热闹的幽州城里,天天忙着做买卖,那叫一个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虽然他们的文化背景各异,穿着打扮和发型都各不相同,但这并没有成为他们欢聚一堂、举杯共饮的障碍。就连契丹族和汉族之间,也有不少人结成了美满的姻缘。
在金朝那会儿,有个被叫做“小尧舜”的皇帝,他就是金世宗完颜雍。为了让女真族能多学学汉族和契丹族的文化想法,完颜雍下了决心,让好多女真人搬到汉地去住。
现在的中国,是个好多民族都在一起的大家庭。56个民族,都在中华大地上和睦相处,少数民族们在中国历史上创造的那些精彩故事,会一直被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