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宋江一个农民家的小吏,为何那么有钱?流放路上暴露他的生财之道

引言:

世人皆知宋江是水泊梁山的及时雨,却鲜有人知这个出身平凡的小吏为何能挥金如土。常言道:"无利不起早",一个农民家庭出身的县衙小吏,凭什么能在江湖上大把撒银?更让人不解的是,当他被发配江州的路上,那些送银子的江湖豪杰竟然络绎不绝,前后送来的银两加起来,怕是够一般人家过上几辈子。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吏,究竟是如何在官场和江湖之间周旋,让自己成为了江湖上的"及时雨"?他的财富究竟从何而来?背后又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一、宋江的官场经营之道

宋江在郓城县衙任职期间,虽表面上只是一名普通的文书小吏,但实际上他掌握着县衙内外的诸多关节。北宋时期,县衙的文书小吏虽品级不高,但却是衙门里最熟悉政务的人。县令通常任期三年就要更替,而文书小吏却常年在任,掌握着文书往来、案卷存档等重要职权。

宋江深谙此道,在任职期间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关系网。每当新任县令上任,他都会提前打点门路,了解新官的喜好。凡是新官到任的头三个月,他必定会仔细观察新官的为人。若是清官,他就专注于处理公务,让新官觉得他能干可靠;若是贪官,他则会适时献上三分之一的孝敬,既不会让对方觉得太少,又给自己留有余地。

郓城县境内有不少富户,这些富户与县衙打交道时常常需要宋江帮忙。比如有一次,城南的张员外家要修建祠堂,按规矩需要县衙发放地契文书。张员外派管家送来五十两银子,请宋江在三日内办妥此事。宋江收了银子,第二天就把文书送到张府,这让张员外感激不已。从此以后,但凡张府有事,总会先找宋江打招呼。

宋江还与当地的商人建立了密切关系。郓城位于运河要道,商贾往来频繁。每当商人在本地经商遇到纠纷,都会找到宋江调解。一次,外地客商王老板与本地米商因一批货物产生纠纷,双方互不相让。宋江出面调解,既保住了外地商人的利益,又给本地米商留足了面子。事后双方各送银两,宋江名声更显。

不仅如此,宋江还掌握着衙门内的案件处理权。当时县衙的案件处理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小案要经过文书官过目,大案则需要呈送县令定夺。宋江深知此中门道,凡是经他手的案件,只要不违背朝廷法度,他都会根据当事人的态度来处理。若是当事人懂得规矩,送来银两,他就会想办法从轻发落;若是当事人不识趣,他则会按律严办。

在任职期间,宋江还结识了不少地方豪绅。这些豪绅家中多有田产,每年都要到县衙缴纳赋税。宋江借机与他们交好,遇到赋税征收时,他会给这些豪绅通风报信,让他们提前准备。豪绅们感念他的关照,每逢节庆必定送来厚礼。

到了年关,各路商贾、地方豪绅都会派人给宋江送礼。光是年节的收入,就够他一年的开销。加上平日里经手的各种案件、文书收入,宋江的财力远超一般的县衙小吏。但他从不在县城里大肆挥霍,而是将这些银两用在结交江湖好汉上,为自己积攒名声和人脉。

二、江湖路上的"及时雨"名号从何而来

宋江流放江州途中,其"及时雨"的名号不断为江湖人士提及。这个名号的由来,要从他在郓城任职时期说起。当时郓城一带常有江湖人士往来,这些人或为躲避官府追捕,或为寻求生计,多半都会来投靠宋江。

有一年冬天,郓城城外来了一群江湖艺人,因天寒地冻无法表演,生计顿时陷入困境。这些艺人中有位老者带着一双幼子,已经三天没有吃上一顿饱饭。宋江得知此事后,立即差人送去米面和银两,还帮他们在城内找到了暂住之处。这些艺人感激涕零,将此事告知了其他江湖中人。

另一次,州府派人来缉拿一名江洋大盗,此人其实是被人诬陷。宋江深知此人冤情,便设法将他藏匿在城外庙中,同时暗中打点州府差人,使其平安脱险。此人得以保全性命后,将宋江的义举传遍江湖各处。从此,但凡江湖中人遇到危难,都会想方设法找到宋江求助。

宋江在帮助江湖人士时,从不问对方来历,只要求助者说明困境,他便会伸出援手。一次,有个自称王二的汉子找到宋江,说自己被人设计,输光了全部盘缠。宋江二话不说,就给了他十两银子。后来才知道,这个王二是泰安州一个富商的儿子,因赌博欠下巨债而逃出家门。此事之后,泰安一带的富商纷纷与宋江建立了联系。

不仅如此,宋江还经常资助那些落魄的武师和文人。当时有位姓李的武师,年过五旬,却因伤病无法再教授武艺。宋江不但给他找了一处安身之所,每月还送去生活费用。这位武师的弟子们得知此事,纷纷前来拜谢。其中不乏一些在江湖上颇有名气的好手,他们将宋江的义举传扬开来。

宋江的名声渐渐传遍了整个山东地区。凡是江湖中人遇到困难,都会说:"且去找郓城的宋押司,他从不会让求助的人失望。"正因为宋江总能在江湖人士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相助,就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江湖上的人便给他起了个"及时雨"的绰号。

这个绰号传得越来越广,以至于一些远在江浙一带的江湖人士也慕名而来。有一次,一群来自杭州的商人被山贼抢劫,损失了大批货物。他们听说宋江的名声,特地绕道郓城求助。宋江不但给他们借了盘缠,还托人联系了当地的官府,帮他们追回了部分损失。这些商人回到杭州后,将宋江的事迹传遍了江南各地。

随着与江湖人士的交往日益密切,宋江在江湖上的威望不断提升。每当有人提起"及时雨"宋江,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这些被宋江帮助过的人,也都铭记着他的恩情。正因如此,当宋江被发配江州时,沿途的江湖人士纷纷前来相送,有的送银两,有的送盘缠,络绎不绝。

三、宋江经营江湖势力的高明手段

宋江在经营江湖势力时,采取了一套独特的方法。首先,他善于利用自己县衙文书的身份,在官府和江湖之间搭建桥梁。当地的盐商王殿臣曾遇到一桩棘手之事:他的一批私盐被官府查获,若按律当重罚。王殿臣通过关系找到宋江,宋江出面与官府周旋,既保住了王殿臣的货物,又让官府收到了应得的税银。此事后,不少做私盐生意的商人都与宋江建立了联系。
其次,宋江经常资助落魄的江湖好汉。郓城附近有个武艺高强的李石,因为打死了一个地主家的管事,被官府通缉。李石逃至郓城,身无分文,还带着重伤。宋江不但给他安排了住处养伤,还派人暗中照料。待李石伤愈后,又资助他盘下一间酒肆,让他得以安身。李石感激之余,将自己的江湖关系网也介绍给了宋江。
宋江还善于调解江湖纷争。有一次,本地帮派"青龙会"与外来的"虎头帮"因地盘之争大打出手,双方死伤多人。宋江出面调停,既给了青龙会面子,又让虎头帮保住了在郓城的生意。两帮人各得其所,从此都以宋江马首是瞻。这种调解之术,让宋江在江湖上树立了公正威信。
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宋江还特意在重要的交通要道上布置人手。譬如在运河码头,他扶持了一批船家,专门为江湖中人提供方便;在城门口,他安排了几个信得过的人做商贩,负责打探消息;在城内各个重要路口的酒肆,他都有自己的眼线。这样的布局,让他能够及时掌握各方动向。
宋江对待不同势力采取不同策略。对于那些武艺高强但性情耿直的好汉,他多用恩义相待;对于一些亡命之徒,他则采取收买方式;对于江湖上有名望的人物,他会主动示好,通过送礼或者帮忙来建立关系。
在帮助江湖人士时,宋江从不问过多细节,只要求助者说明所需。一次,有个自称张三的汉子找到他,说需要五十两银子救急。宋江二话不说就给了银子,事后才知道这张三是个江洖大盗,用这笔钱赎回了被仇家抓走的兄弟。张三感激之余,将这件事传扬开去,使得更多江洖人士慕名而来。
宋江还特别注重结交各地的帮派首领。每逢节庆,他都会派人送去礼物,或请这些首领来郓城小聚。通过这种方式,他逐渐在山东、河北一带建立起了庞大的关系网。这些帮派首领虽各自为政,但都以能与宋江结交为荣。
更为高明的是,宋江从不干预这些帮派的内部事务。他只在帮派之间发生冲突时出面调解,或在某个帮派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这种不越位的做法,既赢得了各帮派的信任,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随着时间推移,宋江在江湖上的地位越发稳固,各路人马也越发以他马首是瞻。
四、流放路上的送银队伍揭示了宋江的人脉网络
宋江被发配江州的路途中,前来送银的队伍络绎不绝,这些送银者的身份和来历,恰恰反映了他多年经营的庞大人脉网络。从郓城出发的第一天,本地的商人和地主就备了十几辆马车,装满米面银两相送。其中最显眼的是盐商王殿臣,他不但送来百两白银,还特意准备了一支商队护送宋江。
到了济宁地界,当地帮派"济宁青帮"的头目亲自带人在运河码头等候。这个帮派以前曾受过宋江援手,这次送来的不仅有银两,还有一艘大船,让宋江一路可以乘船而行。在济宁停留期间,各路江湖人士纷纷前来送别,光是送来的银两就有三百余两。
经过徐州时,当地几个大商行的掌柜也派人送来盘缠。这些商行与宋江的渊源颇深,以往都曾得到过他的照应。特别是徐州最大的布商张家,因为宋江曾帮他们摆平过一桩官司,这次更是大手笔,直接送来五百两银子。
到了淮安一带,当地的漕运帮派更是倾巢而出。这些帮派平日里靠运输盐货为生,宋江曾多次在私盐买卖上给予方便。淮安帮派的首领亲自带人在运河边迎接,除了送银两外,还特意准备了一批江南特产,以示敬意。
过了扬州,前来送别的队伍更是热闹。扬州是富商云集之地,不少商人都与宋江有过商业往来。他们这次不但送来大量银两,还安排了几个熟悉水路的船家,专门负责护送宋江到达江州。扬州的青楼业主也派人送来厚礼,因为当年宋江在郓城时,曾多次帮他们摆平过地方官府的刁难。
在镇江境内,当地的帮派"金钱帮"特意在渡口设宴相送。这个帮派主要经营镇江的渡运生意,与宋江也有深厚渊源。帮派首领不但送来厚礼,还派出十几名好手沿途护送。期间,就连一些素未谋面的江湖人士也闻讯赶来,为的就是要见一见这位名震江湖的"及时雨"。
过了长江,进入江南地区后,前来送银的队伍仍然不断。这些人中既有商人,也有地主,还有不少是江湖好汉。特别是在芜湖一带,当地几个大米商更是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船队相送。这些米商以往没少受过宋江的照顾,如今得知他被发配,自然要倾力相助。
一路上,送银的队伍此起彼伏。有的是当年受过宋江恩惠的江湖人士,有的是与他有过商业往来的富商,还有的是素未谋面但仰慕其名的江湖豪杰。这些人带来的不仅是银两,更多的是对宋江多年来声望的认可。从济宁到江州,一路上送来的银两总计超过三千两,这个数目在当时已是一笔巨款。
五、江州之地如何成为宋江新的根基
宋江抵达江州后,很快就在这个陌生的地方站稳了脚跟。初到江州时,当地官府按例安排他在江州城外的一处驿站暂住。这个驿站位置偏僻,平日少有人来往。然而不出半月,就有不少本地商人借故前来拜访。这些商人大多是听闻过宋江"及时雨"的名号,有的甚至与他在山东时就有过商业往来。
江州地处长江南岸,是重要的水路枢纽。当地最大的行业是木材生意,不少商人都靠贩运木材致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江州木商赵泰,他在得知宋江到来后,立即派人送来一份厚礼。原来赵泰的木材生意曾在山东一带开展过,当时就受过宋江照顾。这次他不但送来银两,还主动提出要为宋江在城内安排一处住所。
随后,江州的盐商也纷纷前来结交。这些盐商与淮安、扬州一带的商帮都有联系,早就听说过宋江的名声。他们送来不少土特产,还带来了江州本地势力的消息。通过这些盐商的介绍,宋江很快就摸清了江州的地方势力分布。
不仅是商人,江州的地方帮派也主动与宋江搭线。当地最大的帮派"江湖帮"派出几名骨干,专程来见宋江。这个帮派主要控制着码头装卸生意,与各地漕运帮派都有往来。帮派首领得知宋江在淮安、扬州等地的名声后,便派人前来示好。
江州城内有个颇有实力的帮派头目张虎,他手下管着十几家赌坊。一次,张虎的赌坊与外地人发生冲突,眼看就要闹大。宋江得知此事,立即出面调解。他既给了外地人面子,又保住了张虎的利益。此事之后,张虎便将宋江视为座上宾,经常邀请他到赌坊坐坐。
在江州城南,有个专门经营私盐的势力,由一个叫钱老大的人控制。钱老大起初对宋江很是防备,但当听说宋江在山东时就与私盐贩子有过合作后,态度立刻转变。他主动找到宋江,提出要在生意上合作。通过钱老大的关系网,宋江又认识了更多本地势力。
江州水寨的都头李俊,也成了宋江的座上宾。李俊虽是官府中人,但在地方上很有威望。他听闻宋江在山东时就与官府打交道的手段后,便经常来访。两人常在一起饮酒谈天,李俊还向宋江介绍了不少江州的内情。
到了江州半年后,宋江已经在当地站稳了脚跟。他的住处经常有人来访,有时是本地商人,有时是帮派头目,甚至还有一些外地来的江湖人士。这些人中,有的是冲着他"及时雨"的名号来的,有的是听说过他在山东的事迹,还有的是通过他在江州结识的关系介绍来的。
通过这些新建立的关系网,宋江不但在江州站稳了脚跟,还将势力扩展到了周边地区。特别是在木材和盐业这两个行业,他的影响力越发显著。各地商帮和帮派都愿意与他合作,就连一些官府中人也经常找他帮忙。江州虽是宋江流放之地,却成了他开创新局面的根基。
绝处逢生
宋江外传[点赞]
西瓜的心是红的
意y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