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四个国家杀害12名女性,被判无期,却被假释成为记者与作家

爱物隐士 2024-04-07 00:45:51

1990年9月14日,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

周五的晚上异常的热闹非凡,辛勤工作了一周的年轻人,拉上好友,在酒吧小酌一杯,谈谈人生,谈谈工作,这在每个城市皆如此,本应该是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周五。

可是一个冷血杀手正混迹在这群年轻人当中,暗中窥探一切,寻找合适的女性受害人,他就像一条纹丝不动的毒蛇,一旦发现目标,便毫不犹豫张开血盆大口。

很快一位女性布兰卡进入了他的视线,这位杀手利用自己高帅富的形象和神奇的个人魅力,成功取得了布兰卡的信任,让这位女士坐上了他的不归车。

在国外,搭顺风车是一种很习以为常的事情,大家似乎都不觉得自己会遇到坏人,现在国内很多偶像剧也是从顺风车开始,发展了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恋情。

说实话,这种浪漫的邂逅确实让人心动,但是面对陌生人,我们还是保持一点理性吧。

这也是人们最后一次看到布兰卡,第二天,她的尸体被发现在一处丛林中,事发地与当时她上车的布拉格距离7公里。

死者裸体,生前遭受过虐打,折磨,脖子上缠绕着自己的内衣,显然凶手是利用这个造成被害人窒息身亡,但是没有性侵,而且尸体在非常显眼的地方,上面仅仅只有一个大树枝遮挡,这是让警方比较困惑的地方。

很明显不是一起有预谋的杀人案件,难道是激情犯罪?那为何凶手没有掩盖证据,处理尸体呢?按照正常的处理思维,警察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布兰卡的朋友和家人身上,他们以为这只是一个单纯的独立案件,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后,这个案子成了悬案,而凶手也似乎消失在了布拉格茫茫的夜色中。

7个月后,1991年4月28日,奥地利,维也纳

红灯区内,四名妓女接连失踪,引发了当地警察的警觉。紧接着其中一位女性的尸体被发现在郊区的丛林中,现场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女子布兰卡一样(但是当时奥地利警察并不知晓),首饰都在身上,但是赤身裸体,勒死她的工具是身上的丝袜,尸体上仅仅只有树枝和树叶遮挡,凶手的意图似乎并不是在掩盖尸体,而是在炫耀。

探员马上意识到这也许只是一个开始,果然,受害者的尸体陆续被发现在各个丛林中,现场的情况如出一辙,很明显这是一个连环杀人案件。

虽然4个受害者都是从事性工作的女性,但这个绝对不能成为她们被杀的理由。由于她们大多都是自愿跟随客人,所以在某些人眼里她们非常容易上钩,这也是她们会成为猎杀对象的原因之一。

但是如此频繁的作案,让人不禁怀疑,凶手对于女性是否有一定的仇视心理?

案件的发生,让整个维也纳红灯区陷入了恐慌,也有热心的群众打电话提供线索,直到某天一位退休的老警员来电表示凶手肯定就是著名的奥地利公共电台的剧作家和记者杰克 温特维格,由此才拉开了这起悬案的序幕。

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项莫须有的指控,毕竟杰克有着体面的工作,极富个人魅力的外形,用现在简单的话来描述,就是一个高帅富,过着比许多人都要好的生活,有面子又有钱。

但就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杰克来到警察局,亲自采访了警长对于这起连环杀人案的看法和进展,这个人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他在17岁的时候曾因谋杀一位女性而被判终身监禁,而他是如何凤凰涅槃的呢?

1974年,17岁的杰克和德国女友正在旅游,但是身上的钱财已经耗尽,他们曾抢劫过加油站,不巧的是在大街上正好遇到了女友的好友,18岁的玛格丽特,于是三人结伴同行。

可不知道为什么,事情发生了变化,杰克与玛格丽特发生了争吵,他开始变得非常狂躁,将车开进了一个树林,把18岁的玛格丽特勒死,因此他被指控蓄意谋杀,并判无期徒刑。

在监狱里,他开始变得非常懊悔,谦虚,顺从并努力学习文化课程,还考取了相应的证书文凭,并开始写作投稿,由此获得了一定的名气和忠实的粉丝。

在服刑的日子里,他以自己的经历写了一本自传体小说《炼狱》。小说中,描述了他悲惨的童年,从小被母亲抛弃,不知道父亲是谁,被迫与酗酒的祖父生活在一起,而祖父会经常带一些性工作者回家,在他面前毫不掩饰的亲亲我我。

祖父也因为喝酒总是残暴地虐打他,并告诉他自己的母亲就是一名妓女,而他是妓女的儿子。

《炼狱》这本书成为了他被社会重新接纳的一张门票,他悲惨的童年,他不俗的文学造诣,充满力量和感性的文字使他成为维也纳文艺界的宠儿,让一部分人愿意相信这个孩子已经改过自新,他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利的良人。

而《炼狱》也被拍成电影,激励那些曾经犯过错的囚犯改过自新。在奥地利的历史上,还从未有过一个杀人犯以这样努力的姿态回归到自由生活,还是上层人的生活。

1990年,在服刑15年后,杰克利用媒体的力量让自己获得假释。从此以后,他成了真正的上流社会的名人。他上电视,上杂志,有一套非常不错的公寓,同时和几个女性交往,他非常善于社交,自信溢于言表,言谈之间很多小动作都为他加分。

这样一位改过自新,靠自己努力从深渊爬上顶峰的人会再次犯下如此血腥的案件吗?大多数人表示不可能,但是奥地利警方还是根据线报对杰克进行暗中调查。

1991年6月,杰克飞往美国加州,目的是为奥地利电台制作一个关于洛杉矶犯罪的报道,他选择入住了臭名昭著的塞西尔酒店(1),曾经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夜袭者”理查德 拉米雷斯,就曾住在这家酒店,他杀害了八名女性。

他和洛杉矶警察一起在红灯区巡逻,随机采访妓女,于是巧合的事情发生了。

接下来几天,三名妓女失踪,当美国警察发现这些女性尸体的时候,很明显,是同一个杀手所为。这些女性都是被勒死的,作案工具都是她们身上的衣物,所有的打结方式全都一样,出自一个人之手。

一个月后,杰克回到了维也纳,发现了警察一直在调查自己,他非常友好和自信地走进刑事调查科,告诉警察自己并不是嫌犯,他从来不去红灯区,他有固定的优质女友,不值得在他身上浪费警力物力。

但是警察可没有那么好糊弄,面对这个狂妄自大的小人,警察逐渐发现奥地利其他地区有三起悬案都是这样的作案手法。

但是没有人证,没有物证,尸体和现场的证据少得可怜。如何将他与犯罪联系在一起呢?用中国的老话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

转机出现了,一名妓女来到警察局,表示自己曾经上过杰克的车,对方称自己是一名作家,不能让人知道他有这个嗜好,如果愿意和他去郊外,他会付双倍的价格,并提供了当时杰克开车的车牌号码。

这说明,他确实在红灯区有过花钱找乐子的行为,而且每个案发的时间,杰克都在附近逗留过,世间怎么可能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呢?!

在警察试图逮捕他的时候,却发现他突然人间蒸发了,在逃跑的时候他把车扔在了报废厂,而在他的公寓里同时也找到了他曾经去过布拉格和洛杉矶。

幸运的是警察最后在报废厂找到了他的车,座椅上发现了一名女性的头发,经过DNA比对确实属于其中受害者布兰卡(布拉格受害者)。

最终,1992年在美国迈阿密,他被逮捕了,而在逃亡期间他也不停地写文章寄给奥地利的报社,电台,声称自己的清白的,他妄图第二次利用媒体的力量为自己洗白。

而最让人讽刺的是,在狱中,这个男人自缢了,他自杀的时候给自己绳索打的结和案发现场的是一模一样,只是方向不同。

我想他肯定是不愿意再次回到监狱,而这个连环杀人犯也不像我们常规理解的那样独来独往,性格孤僻,相反,他特别擅长社交,运用语言和文字来掌控一切,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多行不义必自毙。

文中所有的图片均来自纪录片《顶级杀手》和电影《杰克·昂特维格》,而他曾被誉为“20世纪最聪明的连环杀手”

塞西尔酒店(1):历史上,这家酒店曾发生过多起臭名昭著的自杀,谋杀案件,也因为这个,酒店生意一直非常不错,很多迷恋刑侦和冒险的游客慕名而来。

0 阅读:0
爱物隐士

爱物隐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