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图片与故事无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冒犯,联系删除
"雅琳,我想再婚。"婆婆突然说出这话时,我手里正批改的作业本啪地掉在地上。
我叫张雅琳,是个小学英语老师。婆婆吴淑芬今年68岁,自从公公两年前因心梗离世后,就跟我们一起生活。原以为她会就这样跟我们过下去,谁知道一个偶遇,彻底改变了她的后半生。
"对象是谁啊?"我条件反射般问道。
"就是咱小区收废品的王大爷。"婆婆平静地说。
我差点咬到舌头:"就是那个整天在垃圾桶边捡瓶子的老头?妈,您别开玩笑了!"
"他叫王德明,跟我同岁。"婆婆眼神突然温柔起来,"在文革前,他是我们村首富王家的小儿子,也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
那是1966年以前,王家在村里有十几亩水田。王德明的大哥成了家,父母也张罗着给他说个门当户对的媳妇。可他和婆婆从小青梅竹马,感情深厚。
"记得上学那会儿,要过一条小溪。"婆婆说,"冬天水凉,他总是背着我过去,自己的棉袄还非要给我披着。"
1966年文革开始,王家因地主成分被打倒。王德明的父亲被批斗,大哥下放农场,母亲受不了打击撒手人寰。17岁的王德明一夜之间从少爷变成了阶级敌人的儿子。
当时村支书警告吴家,如果不跟王家断绝来往,就给他们定个"地主帮凶"的罪名。吴家被迫带着婆婆搬到了几十里外的姑妈家。
"连句告别都不敢说。"婆婆眼里泛着泪光,"后来听说他为了照顾他爹,一个人留在村里。"
1977年恢复高考,18岁的婆婆如愿考上了省重点大学中文系。那时候,王家早已搬离了村子,杳无音讯。大学毕业后,婆婆被分配到省城日报社工作,在一次采访任务中认识了同在机关的公公。
"那时候以为德明早就成家了。"婆婆说,"人总要往前看。"
日子本该就这么过下去。直到上个月,婆婆下楼买菜,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小区垃圾桶边整理废品。
"德明?"婆婆喊出这个封存心底多年的名字。
老人慢慢抬头,浑浊的眼里闪着光:"淑芬,真的是你。"
后来通过老乡打听,婆婆才知道当年那笔学费的来历。原来王德明得知她考上大学却交不起学费,偷偷让邻居王婶把自己在砖窑打工的钱交了她的学费。
"那会儿我爹还在受审查,我怕连累她。"王德明说。
这些年,他始终未娶。即使时代好转,他也始终过着最普通的生活。
"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捡废品吗?"有天他问我,"就想证明,即使是个拾荒的,也能活出个人样来。"
前几天,我们去他租住的筒子楼。屋子虽小,却收拾得一尘不染。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18岁的婆婆,穿着蓝格子裙子,笑靥如花。
下周他们要办婚礼。我劝他别破费,他却说:"等了一辈子,这次我要风风光光地娶她。"
今早整理婆婆的柜子,我发现一个布包,里面是几十年前的一封信。黄色的信纸上写着:"淑芬,总有一天,我要堂堂正正地站在你面前。"落款是:"永远等你的德明。"
你说,这世间可还有比这更动人的爱情吗?
感谢阅读,请不要吝啬您的点赞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