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多图精讲紫砂曼生井栏壶(原创线性结构图解析)

品声爱紫砂 2024-07-15 09:24:40

壶友们大家好!我们接着上一期,今天聊的是井栏壶。顾名思义就是仿照古时的井栏而做的造型。

什么是井栏呢?就是围着井口,防止人畜掉进去的护栏。

中国掘井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那时候的人们,为了喝水方便,就用木头搭个“井”字架子,一层层垒起来,保护井壁,地面上那一圈,就是井栏,讲究点的还带井盖、井顶甚至井亭。

现代生活里,井栏是见不着了,但井栏紫砂壶却能让我们感受到古时人们的生活气息。

井栏壶是经典传统款式,一共有两款,一款是曼生井栏,一款是仿古井栏,又叫唐井栏,都是由陈曼生所创。

陈曼生,是清代的文人典范,思想融汇儒、道、佛,以壶载道,将紫砂艺术推向新境。

他虽然并不亲手制壶,但是深谙金石、书画、诗词之道,更将这些艺术元素巧妙地融入紫砂壶的设计之中,与匠师杨彭年携手,共创出令人赞叹的“曼生十八式”。

这些紫砂壶作品,上继承了紫砂壶的传统工艺,下又有很多的创新,还有对文化与艺术的追求与贡献,成为紫砂史上不可或缺的璀璨明珠。

曼生井栏的诞生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小故事,据记载,某年初夏,陈曼生和杨彭年在庭院里聊紫砂。彭年问曼生最近有啥新想法,曼生说忙得没空想。彭年淡定回应,身边万物都能变壶。曼生直言要的是精品。

这时看见一个丫环在井边打水,弯腰姿势像极了壶把,井栏则成了壶身。曼生突然灵感来了,让人拿来笔墨,直接开画,几笔下来,一把壶跃然纸上。彭年建议叫“汲水壶”,曼生说:“不,此壶天成,就叫‘井栏’。”

曼生井栏壶造型典雅,壶身微曲而立,底部略宽于肩部,稳固且不失灵动。

壶钮小巧,宛如壶身缩影,两者构成和谐的视觉韵律,似井中轻荡的涟漪。

壶嘴设计精巧,短促上扬,与环状把手相互映衬,动静结合,平添生动气息。

嵌入式壶盖与壶身严丝合缝,线条流畅,如同云肩般环绕,简练中还有一种柔美的韵味。

整体来看,圆筒型壶身和嵌入式壶盖,有力的一弯嘴壶流是曼生井栏的典型特征,线条简洁,打破了那会儿紫砂壶设计上老套、繁琐和题材单一的框框。

曼生井栏造型简洁利落,看着舒心,用着顺手,立马成了文人雅士的心头好。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井栏壶经得住考验,到现在,都还是紫砂界的经典款。

除了曼生井栏,还有一款是仿古井栏,又叫唐井栏。为什么叫唐井栏呢?仿古又是仿的哪里的古呢?

原来唐朝元和六年,零陵寺里有位和尚名叫澄观,他找来了石匠储卿和郭通,一起造了个石井栏和石盆,想让这井栏流传千秋,为寺庙添福。

石井栏上的铭文还刻有:“以偈赞曰:‘此是南山石,将来造井栏,留传千万代,各结佛家缘。尽意修功德,应无朽坏年。同霑胜福者,超于弥勒前。”

陈曼生,这位对佛教和紫砂情有独钟的文人,在一千多年后的某个时刻,与那唐代石井栏相遇,便毫不犹豫将这份古韵今用,几乎原封不动地搬到了紫砂壶上。

而且也没有另起炉灶写壶铭,而是在唐代井栏的铭文后加上了一句:“曼生抚零陵寺唐井文字,为寄沤清玩。”简单的话语,透露出他对这份古物的虔诚之心。

你要是有机会去溧阳,别忘了去看看这口井,原本是在古零陵寺里的,后来在1991年搬迁到了溧阳凤凰公园里。

陈曼生不仅将石井栏上的铭文原封不动地搬到了壶身上,连壶的造型也是原封不动地照搬石井栏。

壶钮舍弃了传统井栏壶的高柱形,改为桥形,更贴近古井栏原貌,文人气十足。

壶盖采用缩盖式,边缘内收,重现古井盖样式,古典韵味浓厚。

壶身比例精心调校,线条流畅,挺拔而优雅,整体呈现沉稳之美。

井栏壶,属于紫砂壶中的“光货”,仅依靠壶体本身的线条、比例和质感来展现美感的壶型。通过壶嘴、壶把与壶身的协调比例,以及壶钮的巧妙设计,展现出紫砂泥料自然质朴的美感和工艺的精湛,带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下图中是唐井栏的部件结构图。

每个部件,从壶身到壶嘴,再到壶把,都是设计师心思的体现,既好用又耐看,这才是高手的作品。

想当年井栏壶可是打破常规的先锋,它简约、清新,一眼万年,是文人们超爱的调调,时间证明,它成了经典。后辈匠人们也不断地从井栏中寻找灵感,现代大师顾景舟、吕尧臣、徐汉棠,他们手下的井栏壶,个个带着自己浓郁的个人风格。

我们从下面的两张图中去感受一下,部件的变化带来的整个壶型的变化,从而形成的不同的风格。

井栏壶的基本造型特征是圆润与直线的结合,既有沉稳大气的直接观感,却又不会让人觉得笨拙,而是一种古朴的美。

这种美一是得益于他的圆筒身形,还有嘴与把的协调、呼应,使它的虚实空间搭配精妙。

壶身圆筒设计,内里宽敞,泡茶空间得到了最大化利用,把手和壶嘴位置恰到好处,倒茶稳当,握感舒适。虚实空间平衡得当,井栏壶才既能泡好茶,又能当艺术品赏玩。

经典茗壶能够一直传承下来,魅力之一就在于它的造型百变,井栏壶细节上的改变,往往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顾景舟的矮井栏壶,亚明配画,北京东正拍卖1700多万,壶身上的青松是亚明直接落墨,没打草稿,顾老亲手雕刻上去,两位大师联手,是真正的独一无二,绝迹孤品。

1989年书画与紫砂合作时,顾景舟一共制作了三把井栏壶,还有一把是魏紫熙书画,最终拍卖成交价1600多万。

文人画跟紫砂壶结合,便成了工艺文化双修的大作。

顾老还做过几款井栏壶,每个细节的小改,观感都会大有不同。细微之处见真章,每把壶背后,都是顾老创作心思的体现。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井栏壶造型经典,给后人的创意铺好了路,除了矮井栏、高井栏、方井栏等等之外,还有一款非常有名的紫砂壶,是由井栏壶型演变而来的,就是天际壶。

天际壶是吕尧臣大师的经典之作,灵感源自李白那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在井栏壶的造型基础上,将壶嘴变化,是为“反嘴”,微微上扬,就像船头破浪前行,霸气十足。壶把改为倒耳状,紧贴壶肩,拿在手里握感舒适。

天际的变型无疑是成功的,当然还有顾老的飞把造型等等。紫砂壶造型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都要遵循基本的几何美感。有时间我们可以专门做一期好玩的,把各种不同的嘴把身筒搭配起来,看看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

井栏壶造型简约,同时也给装饰留足了空间,诗词、书画、篆刻,样样都能成为壶上之景。

井栏壶铭,最著名的当属曼生铭文了,“汲水匪深,挈瓶匪小。式几庶饮,永以为好。”文出自《诗经》,翻译一下就是:打水不在乎多深,提瓶子也不必太大。咱们就这样简单喝个茶,追求点儿生活里的小确幸,长长久久地享受这份美好,就是幸福和满足。

还有一款就是唐井栏的壶铭了,直接照搬了石井栏的原文,一侧刻:“维唐元和六年,岁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沙门澄观为零陵寺造常住古井阑并石盆,永充供养。大匠储卿郭通。”

另一侧刻:“此是南山石,将来作井阑。留传千万代,名结佛家缘。尽意修功德,应无朽坏年。同沾胜福者,超于弥勒前。曼生抚零陵寺唐井文字为寄沤清玩。”

足见他对古风的怀念和对佛法的尊敬。

还是老习惯,我们把紫砂壶跟咱老祖宗留下的书画结合着品。壶里的茶香,再配上墨香,韵味十足。书画的笔触、壶的线条,看似无关,实则是相得益彰。

井栏壶,总使我想起那些古建筑。井栏壶的线条,刚中带柔,大气磅礴,就像古代的建筑,不张扬,却自有非凡的魅力。

井栏壶造型变化多端,从简单的线条到精致的刻绘,从传统的图案到现代的创意,井栏壶的装饰手法也是层出不穷,我们一起来欣赏。

作为传世茗壶三大经典之一的井栏壶,其实它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正如井栏壶深藏的寓意,学问如水,需日日汲取,方能滋养心灵,保持思想的鲜活与灵动。

于这纷繁人世,能洞察生活的奥秘,领悟人间的游戏规则,使每一步都稳健而睿智,最终达至心中所愿,让生命在智慧的引领下绽放异彩。

(文中紫砂壶图片引用公开资料,侵删,其它均为原创图片)

这里是当家小吴聊紫砂,我们下期接着聊。

如果你也喜欢紫砂壶,喜欢清茶一杯的慢生活,我有好壶好茶,邀你共赏!

0 阅读:17

品声爱紫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