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麦最正宗还得是内蒙,不懂装懂的油腻男应该闭嘴

第一老土 2024-11-09 21:58:36

董宇辉把内蒙古肉馅的烧麦称为包子,胡说什么那是包子裂开了之类的蠢话。很奇怪,这个货不是一直以假装有文化行走江湖吗?最近这是怎么了,要放弃人设吗?那段视频里,只有油腻,没有文化,丈母娘粉们,你们的女婿有大病了。

董宇辉恐怕不会知道,中国的烧麦很可能起源于内蒙古,内蒙的烧麦应该是全中国最正宗的烧麦。因为世界上最早关于烧麦做法的记载来自朝鲜的汉语学习书籍《卜通事》,这部书记载,元大都有种熟食名叫“素酸馅稍麦”,“以麦面制成薄片,包肉蒸熟,与汤食之,方言谓之稍麦”。

看见了吧,当时的烧麦就用肉馅,但这才是标准的烧麦,而不是什么裂开的包子。

元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专家研究认为,烧麦这种在元朝就流行于北京的食物,大概率起源于内蒙古草原。元朝人统治中国期间,蒙古贵族将其从草原带到大都。所以,如果说内蒙的烧麦是全中国最正宗的,一点也不过分,人家本来就是老祖宗。

民间传说中,烧麦的起源是内蒙的呼和浩特。专家虽然没有那么笃定,基本也肯定烧麦来自内蒙古。

从音韵学的角度来说,烧麦的蒙古语发音转为拉丁文为suumai,而全国各地烧麦的叫法有烧卖、捎卖、烧麦、稍麦、稍美、烧梅、肖米、稍梅、捎美等等各种。专家认为,全国各地如此统一的原因是由于这种食物的称呼来自音译的蒙古语,这也证明了内蒙古才是烧麦的起源地。

当然,食品到处传播的过程,也经常传出各种不靠谱说法,烧麦也是这样。比如明朝时有书籍记载,“北方麦子在四五月间,麦稍有一层白霜”,此处的麦稍指的是麦梢。该说法的意思是,烧麦收口有面粉,就是模仿麦子梢上的白霜,烧麦因此得名。

实际上,我们前面说过,烧麦的发音实际来自蒙古语,跟燃烧、麦子之类的东西绝对没有关系。明朝的这种说法是闲人的牵强附会,完全没有依据,站不住脚。

烧麦开始流行至全国,还是在清朝年间,出发的原点依然呼和浩特。当时内地人“走西口”寻求谋生的途径,其目的地就是呼和浩特,因此呼和浩特一度是内地与边境贸易的集散地,非常繁华。

内地人来到呼和浩特以后,发现当地人特别喜欢这种发音为“烧麦”的东西。当地人以羊肉、大葱为馅,先用温水和面,后加入冷水成型。包的时候,馅料放入面皮中,手由下向上一提就成,并没有包的动作。

内地人学着当地人的样子吃烧麦,觉得非常好吃。后来这帮人回到内地,也顺便把烧麦带了回去。于是烧麦有了全国各地的基因,馅料也逐渐变为猪肉、虾仁、鱼肉,后来又出现了素馅的烧麦,比如豆沙馅、油糖馅,烧麦慢慢变成今天的样子。

烧麦进入内地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起源说法,说的是光绪年间,回族人马玉亮在河南南阳创制烧麦。最早马玉亮给这种食物取名撮子包,但是又觉得太难听。后来,他看着烧麦的边与煮熟的麦穗很像,于是起名“烧麦”。

这当然不对,烧麦早就在中国出现了,怎么会等到光绪年间。但是中国人给烧麦弄了这么多起源的传说,当然是因为太多人喜欢烧麦了,也就有太多人参与炒作烧麦。这跟全国餐馆都恨不得跟乾隆下江南扯上关系一样,不是餐馆多牛,恰恰是乾隆太有名了。

但是唯一能跟乾隆扯上关系的烧麦餐馆只有一家,就是北京有名的都一处。乾隆十七年(1752年)除夕,乾隆到通州微服私访,回宫经过前门大街,饥渴难忍。但当时商铺全部关门,只有一家王记酒铺还在营业,乾隆进去吃饭。

由于酒菜非常可口,乾隆一时心花怒放。他听说这家店还没有字号,就说:“这个时候,京都只有你一家营业,就叫‘都一处’吧!”回宫后,乾隆帝亲自题写“都一处”,派人制成一块匾,送至店中。都一处声名大震。他们用黄布包起乾隆坐过的椅子,不让任何人再坐。

写到这里我都激动了,谁能想到烧麦还有这么有意思的历史。董大师自己没文化,还要强行挽尊,结果被人骂了以后,还觉得一个烧麦的事,至于吗?这家伙到现在还不知道,这根本就不是烧麦的事,也跟地域没关系,完全是因为他没有见识还不懂装懂让人厌恶。

这个人出道到现在,已经越来越让人厌恶了,有些人不知道爱惜羽毛,又没文化又没见识,还自以为是,见到这种冒傻气的人,大家最好远离,会传染。

0 阅读:19
第一老土

第一老土

写点历史,我写写,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