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网友涌入小红书,看见国际民间交流新趋势|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5 2025-01-17 03:20:49
大量美国用户涌入小红书,这种跨国的,民间的交流,有偶然性,但也有技术发展带来的必然性。 ▲国与国之间的民间交流,正通过网络变得更频繁,社交媒体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图/网络视频截图 文 | 刘远举

最近,大量美国用户涌入小红书。“小红书美国appstore下载榜第一”词条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

这些美国博主自称为“TikTok refugee(难民)”,他们借助翻译软件,用文字、带字幕的视频,甚至略显生硬的汉语和中国网民交流。

他们来小红书的原因很多,比如小红书最像TikTok;他们需要以这种行为艺术抗议美国政府等。当然,小红书本身是一个分享精致生活的平台,这对美国网友也构成了吸引力。

中美之间贸易量巨大,但中美普通人之间的交流和了解,还不够。现在,网络拉近了距离,AI翻译正在填平语言的鸿沟。所以,大量美国用户涌入小红书,这种跨国的,民间的交流,有偶然性,但也有技术发展带来的必然性,是怎么挡也挡不住的。

在小红书上,两国网民在宠物、美食、穿搭、就业等广泛话题上热情交流。美国人帮中国人做英语题,中国人帮美国人做数学题。

中国网友更是用文字和各式表情图片,表达了自己的善意,热烈地欢迎美国网友。一位中国网友说,“我12岁的时候,学校开始教授英语。我们被布置的第一篇英语作文就是:给身在美国的初中生Jim或Lucy写一封书信。我今年40岁了,美国的朋友终于回信了。”

其实,无论哪个国家的普通人,生活的共性都远大于差异。都是一样的辛苦工作,都是一样的为了家人而努力打拼。他们最关心的东西,都是差不多的,都关心家人,关心自己的日常生活。两国的普通人就在这种交流中找到了共同点,避免刻板化、标签化的印象。

这种出自平常百姓的家常式的交流,释放了两国人民的善意。以往在新闻中的概念,变得真切起来。网络上人们面对一个概念化的人的时候,会因陌生、隔绝、抽象而变得戾气十足。但面对一个个通过图片、文字、语音、笑容呈现出来的鲜活的人的时候,人们总是愿意展示自己的善意。

民间的交流,历来都是国家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民间的互动与交流,人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彼此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从而消除误解和偏见,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尊重和融合,加深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互信,为国家间的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毋庸讳言,这种国与国之间的民间交流,正通过网络变得更频繁,社交媒体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博主,还会积累粉丝,形成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横跨两国,会带来新的市场和新的经济纽带。

经济一直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中美两国自建交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两国基于比较优势和市场选择,形成了结构高度互补、利益深度交融的互利共赢关系。

如今,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着一些挑战。而10万个博主形成的商业模式,产生的经济纽带,无疑会比500家大公司形成的经济纽带会更加平民化、分散化、更加深入两国社会,进而产生更大、更机密的连接力。而这种连接力,或许会成为国与国关系的一种新趋势。

这是新媒体带来的国际关系变量。此次大量美国用户涌入小红书,或许只是这种连接力的开始。但即便没有商业模式的创新,单纯社交媒体上的无隔阂交流,便足够为两国民间往来注入一股新活力。

撰稿 / 刘远举(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张彦君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1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