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法国尊为烈士一位战死在一战战场的中国人

史册千秋 2025-04-03 10:08:19

今天要和大家聊一位特殊的战士,他叫马毓宝,为什么说他特殊呢?因为他是一名为法国阵亡的烈士。

马毓宝1894年出生在云南昆明的顺城街上,从小聪明伶俐,聪慧过人,而且酷爱读书,在私塾念书的时候就熟读四书五经,简直就是一枚根正苗红的“三好学生”。马毓宝小时候特别崇拜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人,还写了岳飞的“还我河山”挂在书桌前作为座右铭。

1909年,马毓宝遵从父母的意思考入云南省立高等学堂实业科。入学一段时间后,他深感国难当头,大丈夫当从戎救国,哪能学这“无多实用”之扭捏科目,当下执意退学,考入云南的一所军事学校。1912年,因成绩优秀,被学校保送至南京军官学校学习。

毕业后马毓宝参加了“二次革命”,在湖口一带参战。“二次革命”失败后,马毓宝回云南招募新兵,受到挽留而担任蒙自保安团教练官。

马毓宝与法国驻云南领事关系很好,两个人经常谈起欧罗巴洲战争的惨烈和德意志的无人道,马毓宝对此气愤至极,所以1916年12月在法国驻云南领事的帮助下,马毓宝前往法国,但约定即便他去了法国也不能参与战争,顶多在军中给人家帮个忙。

一战期间,马毓宝被法军派到非洲,就在这一年8月,中国当时的北洋政府宣布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对德奥宣战。

知道了消息的马毓宝十分兴奋,赶紧写信回国找滇军的将领为自己说情,希望自己能够参加战争。他的上司收到他的信尽快让驻法公使给他办了参战手续,允许他参战。

允许参战之后,马毓宝到了前线,他浴血奋战,英勇无敌。中国驻法公使胡维德、协约国军事会议中国代表唐在礼等驻法官员,曾经交口赞誉马毓宝的功绩。他们又担心马毓宝战死沙场,劝告他尽早离开前线,去法国军校深造。对于官员们的劝告,马毓宝并未听从。作战期间,他还受伤两次。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派代表签署了停战协议,正式投降,由他代表的同盟也就此失败,可是就在这场胜利到来的两个多月之前,马毓宝却战死。那是1918年9月2日,在索姆河上亚眠城东面的哈姆省东南的哈姆前线,经过艰苦顽强的血战,在突击进军追击敌人时,马毓宝不幸中弹在阵地上壮烈牺牲,死的时候只有24岁。

马毓宝阵亡之后,前线的协约国官兵“皆深惜之”,法国驻滇交涉员还专门到马毓宝家中拜访慰问。当时消息传回国内,孙中山亲自写了挽词“黄胄光荣”。广州军政府追赠马毓宝“陆军步兵中校”的军衔。他是中国唯一一个战死在一战战场上的军人。这个热血男儿用自己的一腔热血维护了我们中国的立场和尊严。

0 阅读:5
史册千秋

史册千秋

浊酒一杯饮历史,皆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