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期,多地积极开展编外人员清退工作,成效显著。从湖南邵东累计清退300余人节约财政资金2000万元以上,到常德市临澧县清退163人节约200万元,再到湖北十堰节省约1500万元,以及湖南永州市宁远县清退637人节省1460万元等。这一系列举措反映了各地政府落实“减负增效”,严控编制管理的决心。
在清退过程中,不仅注重规模的削减,更着力于机构改革的优化。如邵东的机构编制“加减法”,对议事协调机构的清理规范等。然而,清退编外人员并非简单的数量减少,背后还涉及人员安置、职能优化等诸多问题。
我们应理性看待这一现象,在追求财政节约和机构精简的同时,确保公共服务质量不受影响,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湖南多地清退编外人员:“瘦身”行动背后的改革深意
作者 高山 石磊
当前,在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多地陆续开展的编外人员清退工作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湖南邵东、常德市临澧县,到湖北十堰,乃至湖南永州市宁远县等地,一系列的清退举措及相关数据,不仅反映了各地对于财政成本的精打细算,更折射出政府机构体制改革的深层次意义和价值。
编外人员的存在,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或许为地方政府的工作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人力补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编外人员规模的无序扩张带来了诸多问题。
一方面,编外用工的混乱现象容易导致管理失序,影响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庞大的编外人员队伍也给地方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下,清退编外人员成为了地方政府“减负增效”的重要举措。
以湖南邵东为例,通过明确市直单位、乡镇(街道)编外用工的比例上限,累计清退编外人员300余人,节约财政资金2000万元以上。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邵东在严控编制管理方面的坚定决心,更展现了其在优化机构设置、提高行政效能方面的积极探索。将市乡村振兴局职责划入市农业农村局、新组建市委社会工作部和市数据局等“加减法”的操作,以及对议事协调机构的精简优化,都使得机构更加精简高效,职能更加清晰明确。
同样,湖南常德市临澧县在短时间内清退编外用工163人,节约财政资金200万元以上,有效遏制了编外用工混乱现象。湖北十堰通过清理规范编外聘用人员,节省财政成本约1500万元。湖南永州市宁远县清理清退编外人员637人,节省财政资金1460万元。这些数据背后,是地方政府对于财政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有效利用,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寻求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与财政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
然而,我们在看到清退编外人员带来的财政节约和机构精简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可能面临的挑战。编外人员的清退,短期内可能会给部分部门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尤其是那些原本依赖编外人员承担大量基础工作的领域。如何在清退过程中做好人员的妥善安置,避免出现社会不稳定因素,是地方政府需要认真思考和妥善处理的问题。
此外,清退编外人员不应仅仅是简单的数量削减,更应是一次对政府职能的重新审视和优化。在清退的同时,要加强对在编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其工作能力和效率,以确保政府的各项工作能够正常运转,服务质量不打折扣。同时,要借助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行政效能,弥补因人员减少可能带来的工作空缺。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清退编外人员是地方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政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治理能力的努力。
这一改革行动,不仅有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更有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更加精简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总而言之,清退编外人员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改革工程,需要在推进过程中权衡利弊,统筹兼顾。既要实现财政的“瘦身”和机构的精简,也要保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要以改革为契机,推动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制度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一改革举措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发展的双赢。
编辑 石磊
郑重声明:上述原创文章的著作权明确归我方所有。任何未经授权,一律不得使用该文章,否则这种使用行为即构成侵权,我方定会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