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4月4日清明节,上坟扫墓是家家户户的大事。
农村老人常念叨“上坟不能随便上,一代不祭三代坟”。
这话可能让年轻人听着犯迷糊,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聊明白,这些老讲究到底有啥说道,到底要不要照着办。

先说清明上坟这茬事儿是咋来的。
古时候连皇帝每年开春都要祭天祭祖,老百姓有样学样,也在种地前给自家祖宗烧纸磕头。
早年间清明前后十天都能上坟,后来和寒食节攒到一块儿,就成了现在清明当天扫墓的习俗。
为啥非得这时候?
一是开春该收拾田地了,顺带给祖坟清清杂草添点新土。
二是天暖和了,在外干活的人能抽空回家团聚。
说到“一代不祭三代坟”,字面意思是孙子辈不该单独给太爷爷那辈上坟。

这里头有四个实在道理:
第一层是尊重辈分。
农村现在还讲究“亲不过三代”,好比说张三父亲健在,张三儿子就不能自己跑去祭太爷爷。
按老理儿应该张三带着儿子,先给张三爷爷磕头,再说其他。
要是小年轻直接跳过中间两代给高祖烧纸,长辈就觉得是不懂规矩。
我河南老家的表叔说过个真事:他村里前年有个小伙儿单独去高祖坟前烧苹果手机模型,结果被他爸追着打,说坏了祖宗定下的礼数。
第二层是活人记不住。
现在人顶多记得爷爷奶奶长啥样,再过两代连太爷爷叫啥名都可能记混。
上周我在村里就碰见个有意思的事:张家大儿子要给太爷上坟,用手机导航到了王家祖坟,幸亏看坟的老头拦着才没烧错纸。
这种情况倒不是说对祖宗不敬,实在是年头久了,连坟头都可能找不准。

第三层关系到家族香火传承。
老辈人最怕断了祭祀,都说“祭三代就得传三代”。
比方说张三这辈要带着儿子认祖坟,把爷爷爸爸的故事都讲透了,往后孙子辈才知道该往哪儿磕头。
北方好些家族现在还留着族谱,清明祭祖时摊开了教孩子认祖宗名讳,就怕一代不教给下一代,再过几年连祖坟朝东朝西都分不清。

最后这层藏得最深,其实是给活人减负。
现在年轻人都在外打工,要是每代都得祭遍祖上八辈,清明怕不是要跑断腿。
我老家河北村里前年统计过,最远的老祖坟都迁到三十里外了,真要家家户户把五代前的坟都祭完,得在坟地旁边支帐篷过夜。
所以倒不如各人只管父辈祖辈,这也算是个折中的法子。
不过这话放现在也不能死板照搬。早些年祖坟都在村后山,现在城里人去公墓,祭祖父时顺带给高祖烧把纸也常见。

接下来说清明上坟的老讲究。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经验,照着做准没错:
先说时间。最好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去,这时候露水干了路好走,太阳也不毒。
前晌烧的纸钱据说能赶上阴间的早饭点,祖宗收着暖和。
过了晌午可别去,一来下午起风容易把灰烬吹跑,二来按老说法下午阴气重,容易沾上不干净的东西。
上次邻居李大娘不信邪,偏挑下午两点去上坟,回来就犯了三天偏头痛,现在再不敢犯忌讳。
再说祭品。水果要选苹果香蕉这些不打农药的,祖宗吃着放心。
糕点千万别买带肉的,老辈人说荤腥冲了清净。
上个月村西头老赵家儿媳妇不懂事,供了盒猪肉馅饺子,结果夜里野狗把坟头刨了个大窟窿。
酒水拿黄酒最好,啤酒可乐这些洋玩意儿可别往坟前摆。
实在不清楚祖先生前爱喝啥,干脆供一壶白开水最妥当。

最后重点说添土。现在公墓不让随便动土,要是在老家上坟,添土前得先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作个揖。
新土得从坟头东边三米外取,用铁锹平平整整地拍在坟包上。
记住千万不能反手扬土,老话说这是把福气往外撒。
去年镇上有人开着挖掘机给祖坟堆土,结果把老坟修成水泥墩子,清明当天就挨了雷劈,现在电线杆还留着焦印。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嫌麻烦,觉得这些老规矩早该扔了。
但说实话,这世上哪有该丢的传统?咱们村前年搞新农村改造,把乱葬岗修成了小花园,家家户户反而更重视清明上坟,正是因为有这些仪式,才记得自己从哪儿来。

如今国家推广文明祭祀,烧纸改献花也不算坏了老例。
关键是要记着:清明不光是给祖宗报平安,更是教小孩认根脉。
我在城里见着年轻父母带孩子扫墓,拿着手机给墓碑扫码看祖宗生平,这也算是老理儿碰上新活了。
眼看就要到清明了,该回家上坟的赶紧订车票,路远的实在回不去,在路口画个圈烧纸也成。
记着西南角留个口子,写上祖宗名讳,别让其他孤魂野鬼抢了去。
最后叮嘱句大实话:上坟时多念叨家里近况,该结婚的报喜,要盖房的请示,活人能踏实的过日子,就是给祖宗最好的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