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阅兵时,邓小平一脸愁容,叹道:得罪人的事还是由我来做吧

纵观历史2021 2024-11-17 14:01:50

1984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在建国35周年的阅兵式上,80岁高龄的邓小平脸上挂着微笑,向战士们挥手致意。然而,就在阅兵即将结束时,邓公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

究竟是什么事,让领导人在国家盛典上露出愁容?

要知道,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并不容易,面临着诸多挑战,当时的邓小平,就遇到了两难选择。

60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虎视眈眈,我国为了保卫自己,逐步扩大军队规模。到了70年代,军队人员已经有610万。

一方面,数百万大军保卫着漫长的国境线;另一方面,国家经济比较困难,迫切需要资金支持。一道难题来了:如何在国防和经济发展之间保持平衡?

邓小平深知,要实现国家现代化,必须精简军队规模,提高战斗力,同时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去,可这项任务绝非易事。

1979年,邓小平审时度势,果断发布了精兵简政的文件,要求将全军规模缩减到450万人。同时,邓小平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撤销基建工程兵,合并铁道兵和铁道部等。

然而,即便如此,庞大的军队规模,还是让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此外,很多人出于历史背景的原因,总是担心战争会发生。邓小平坚定地认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才是主题。”

1984年的国庆阅兵式上,当邓小平看到主席台上那些需要拐杖才能行走的老将军时,忍不住在内心感慨,这些曾与他并肩作战的老战友,如今已是暮年。

再看看台下的年轻战士,一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邓小平知道, 继续推进裁军,必定会震惊更多的人,甚至会让很多士兵担忧。

邓小平也清楚,这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势必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所以,必须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作为最高领导人,邓公勇敢地讲出了自己的想法。

就在阅兵式结束后不久的一次会议上,邓小平提出来:“裁军是个得罪人的事,还是我来得罪吧!”

1985年,邓小平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100万人。这一决定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

有人担心这会削弱国防力量,也有人质疑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裁军是否明智,然而,邓小平坚信,这不仅不会削弱军队战斗力,反而会让军队变得更加精干高效。

事实证明,邓小平的决策是正确的。通过精兵简政,中国不仅节省了大量军费开支,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国家经济建设中,随着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军队的现代化进程也有了资金保障。

精简后,军队不仅装备水平得到提升,战斗力也显著增强。

当时,邓小平的决定,可谓充满果断与智慧,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承担责任,以身作则推动改革。

正是这种敢于“得罪人”的精神,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让国家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

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但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有勇气去面对这些挑战,实现更大的发展。

5 阅读:1081

纵观历史2021

简介:一个历史自媒体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并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