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滇西大反攻前,此时在中国滇西惠通桥的以东地区,中国远征军的17个师已完成美械装备,随时准备实施渡江作战,虽然大军云集,但国民党军中的派系斗争却严重地削弱着这支大军的战斗力。
时任第五十三军第一三○师副师长的王理寰将军回忆道:
“陈诚任远征军司令长官后,对蒋介石嫡系的军官们大感头痛,当时军中有‘黄马褂’和‘陆帽子’之说,前者指黄埔军校的前期毕业生,后者指蒋政府成立后的陆军大学毕业生,他们都有直接通天的本领,陈诚自己也不能公公正正地处事,自然会遭人攻讦,在这复杂的政治涡流中,陈诚心力交瘁,他深知全民不团结起来,是不能胜利的。因此,他到昆明,首先与龙云接洽,建立团结的关系,解除龙云的疑团,取得龙的谅解和支持。他到保山后,召集各路将领,晓以救国大义,让他们捐弃私见,一致对敌……”
“当地彝族土司有十几个,其中芳土司、龚土司、阙土司、刀土司等在地方上统治势力很大,掌握地方上的人力、物力,对粮食供应潜力尤大,对搜集敌人情报也极得力,卫立煌在诸葛营设立前方指挥部,加强与他们沟通。”
“蒋的嫡系霍揆彰、宋希濂、何绍周等重要将领,虽未把卫立煌放在眼里,但卫为人宽宏大度,不拘小节,坚决以抗日恢复国土为己任。远征军总辖四个集团军,共十二个军、三十六个师,卫都一视同仁……”
卫立煌在弥渡校阅第五十三军时,检查武器的配备情况。见步兵连每连六○炮仅四门,按编制应为六门,便马上追问:为什么不都拿出来?
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答:“第二十集团军扣留未发。”
陪同校阅的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在一旁面红耳赤地说:‘是准备补发的。如一次发完,坏了就没有补发的了。”
卫立煌问:‘第五十四军、第二军为什么都发了呢?”霍揆彰顿时无话可说。
卫立即很严肃地说:“大敌当前,宜以整体计划为重,不应再存歧视心理。少发两门迫击炮,减少火力,这是自己配苦药给自己吃。都是国军,有什么东北西南之分呢?”
霍揆彰回答:“明天即发。六○炮在库里存着呢。”
卫立煌随后集合全体军官讲话,其要旨为:反攻在即,大家要加紧训练,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杀敌复土,人人有责;军队是国家的军队,不得视为谁的私有物。请大家放心,今后对五十三军,不论是谁都应平等看待,在补充上一律按司令部的规定,不听命令,必受处罚……
滇西的远征军就53军不一样吧,其他都是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