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名将皇甫嵩,曾经有三次机会改变历史,为何却一次都没抓住?

梧桐呜 2024-06-01 19:46:08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前言

汉末名将皇甫嵩,是动荡年代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在汉室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上天给了他三次改写历史的机会。

然而,皇甫嵩却没有好好把握这些机会,最终汉朝走向了灭亡。

拒绝称帝

东汉王朝走向末路,朝政日渐腐败,天下动荡不安,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怀鬼胎的野心家开始浮出水面,纷纷企图分一杯羹。

其中,不乏那些妄想取而代之、割据一方的人物,如袁绍、袁术和一些地方军阀。还有一些人虽没那么大的野心,但也想借助别人的力量开创自己的江山。

而皇甫嵩,这位刚刚凭借平定"黄巾起义"赢得赫赫战功的名将,正是一个备受青睐的对象,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皇甫嵩方才解决了肆虐数年的"黄巾之乱"。

这场动乱曾在十二州同时爆发,举国震动。皇甫嵩临危受命,亲自督师,仅用不到一年便全面平定,除首领张角病故外,余下两员大佐张宝、张梁亦为其所诛。

战绩卓著,皇甫嵩很快获封槐里侯,并代理冀州牧、出任左车骑将军。与皇甫嵩并肩作战的名将确实众多,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耀和战斗。

朱俊曾与他共同对抗黄巾之乱,尽管最终未能完全平息叛乱,但他们所取得的胜利,也为朝廷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而董卓,这位后来的权臣,在早期也曾与皇甫嵩并肩作战,平定北地先零羌的叛乱,展现了其军事才能。然而,随着权力的膨胀,董卓对皇甫嵩的嫉妒之心也日益加深。

卢植作为一位儒将,与皇甫嵩一同在战场上挥洒汗水,虽然有时遭遇失败,但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依然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至于曹操,这位未来的魏武帝,在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骑都尉,但在与皇甫嵩的合作中,展现出了不俗的军事天赋。

然而,在这些名将之中,唯有皇甫嵩的部下最为出色,他们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在与黄巾军的战斗中,皇甫嵩率领他的部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使得他在朝中的地位愈发稳固。

当朝廷命令皇甫嵩与董卓共同平凉州时,尽管董卓的职位略高于皇甫嵩,但皇甫嵩被任命为实际指挥官。

这一决定让董卓感到不满,但他无法反驳皇甫嵩的英明决策,只得默默接受。在这场平叛行动中,皇甫嵩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成功地稳定了局势。

此时的皇甫嵩,已经成为了天下威望最盛的大将军,如果他选择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军力来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统一天下的霸业几乎唾手可得。然而,皇甫嵩并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忠诚于汉朝,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和平。

就在皇甫嵩名气一天比一天大的时候,有人对皇甫嵩说出了一番话,这人叫阎忠,曾为"毒士"贾诩点评门生,后又挑唆李傕、郭汜夺取长安控制皇室。

如今,他竟对皇甫嵩直言:"尚主上有皇籍哉?不若乘兵威,举'清君侧'旗号,反攻洛阳,大事可成!"然而他始终对汉室怀有忠心,深知功高震主的危险,自知必须慎始慎终。

拒绝除掉董卓

在东汉王朝走向衰落的危机时刻,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人事安排,却引发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的权力斗争和政治风云。

汉灵帝病重时临终前做出了一个看似无心的决定:将董卓提拔为并州牧。然而,汉灵帝的真实意图是要剥夺董卓的兵权,委以重任不过是个幌子,实际上是要借皇甫嵩之手来制衡董卓的军事力量。

董卓虽然身居要职,但早已隐藏不住他的野心和阴谋。当汉灵帝下旨要皇甫嵩接管董卓的军队时,董卓公然违抗皇命,拒绝交出兵权。

此时,皇甫嵩的侄儿皇甫郦看出了董卓心怀不轨的本质,他劝说皇甫嵩趁机出兵讨伐董卓,一举除掉这个祸患。

皇甫郦的提议颇有见地,因为那时的皇甫嵩声望极高,军事地位远胜董卓,如果真的对董卓动武,董卓注定无力抵挡。

然而,虽然皇甫嵩也认清了董卓的险恶用心,但他仍然因循守旧,拘泥于君臣礼数。他认为自己作为朝廷命官,如果未经上意就擅自对董卓动武,那也是罪该万死的。

于是,他拒绝了皇甫郦的建议,却将董卓抗旨一事禀报朝廷,寄希望于朝廷能够明断是非。可惜,东汉王朝早已日薄西山,朝政腐败黑暗,除了对董卓斥责几句外无任何惩治,这无异于火上浇油,董卓对皇甫嵩更加怀恨在心。

很快,汉灵帝驾崩,皇甫嵩失去了靠山,地位岌岌可危。董卓趁机混水摸鱼,借口清君侧权力倒戈,拥立新帝汉献帝,成为朝政实权掌控者。一度威震天下的皇甫嵩,眼睁睁看着自己被董卓摆布欺凌,几乎丧命。

尽管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寿坚拼死相救,但董卓还是逼迫皇甫嵩屈膝恭顺,以取乐观看他的无助和屈辱。面对凌辱,皇甫嵩却从容不迫、坦然处之,给予董卓这样的回答。

"如果你用圣德辅助皇帝治理天下,我有什么可怕的,如果你滥用武力,整个天下人都会惧怕。"皇甫嵩的坚韧不屈和高尚品格,也令杀人如麻的董卓不得不放过他。

但在董卓专权统治的那段黑暗岁月里,皇甫嵩一直被边缘化和打压,宁折不弯,始终未对董卓朝政出过任何一计半策。他成为了那个动荡年代里,为数不多的保持高度和气节的人士之一。

如果当初皇甫嵩能够稍微舍弃一些旧有成见,果断出手除掉董卓,东汉王朝或许就不会走向那般覆灭的下场。

拒绝讨伐董卓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党锢林立,天下大乱。皇甫嵩作为东汉最后的良将之一,在这一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与同僚盖勋密谋讨伐董卓,但却在关键时刻拒绝起兵,选择奉命入京。尽管大家都预见到了危险的前景,但皇甫嵩仍然执意前往,结果果然被软禁。

然而,命运似乎还眷顾着这位将军,董卓与他儿子的私交使皇甫嵩获释,并被任命为要职,这显然是董卓想借他的武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在这一过程中,史书上留下了两人之间的一段对话,《后汉书》记载了一种较为委婉的版本,显示出皇甫嵩的谦逊,以及董卓对自身前程的自信。而《三国志》则形容皇甫嵩正义凛然,直指董卓的暴虐无道。

事实上,皇甫嵩作为军人,并非完全符合传统忠臣形象。他的军事生涯充满了争议和矛盾。在镇压黄巾之乱时,皇甫嵩曾残酷地屠杀过大批俘虏。

据史书记载,他在一次战役中杀死了数万名投降的黄巾军士兵,这一行为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然而,这并不能掩盖他在战场上的杰出表现,他的勇敢和智慧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将领之一。

皇甫嵩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战场上,他还善于治理地方,曾在任期内成功平定叛乱,稳定了社会秩序。

然而,他的性格中也存在着残忍的一面,当董卓被杀后,皇甫嵩毫不手软地全家诛戮了董氏一族,这一行为再次显示了他冷酷无情的另一面。

尽管皇甫嵩的行为有时显得残暴无情,但他仍然被认为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将领。他与卢植并称"东汉最后良将"的美誉,这个称号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之中,皇甫嵩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意志,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尽管他的行为有时令人诟病,但在评价他为军人的成就时,他确实当之无愧。

可惜命运就是这般捉弄人,皇甫嵩在董卓败亡后不久便遽然病逝。如果他能活下去,那么东汉晚期那段动荡岁月中,定将多了一位改变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

结语

细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不禁对人性的复杂及其在不同环境下,展现生出许多感慨与反思。

0 阅读:61
梧桐呜

梧桐呜

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