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牛市刚到,就遇上了国庆长假,很多人在持股过节的同时,也忐忑不安地盯着港股。
生怕港股突然出现黑天鹅,影响了节后大A的走势。
10月2日港股正常开市,又来了一波历史性的暴涨。
恒生指数涨了6.2%,恒生科技指数涨了8.53%。
其中有26只个股单日涨幅超过100%,中国金融投资管理涨超730%,盘中一度涨近10倍。
然而,10月3号却风云突变,恒生指数一度跌超4.4%,给大家泼了一头冷水。
港股冲高后迅速回落,难不成真的是“一周牛”?在这背后,美元资本又干了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一周牛”?港股突变,外资唱空!自打美元降息,高层推出一系列的丝滑小连招以后,中国资本市场就迎来史无前例的迅速暴涨。
毫不夸张地说,哪怕是很多炒了十几年股的老股民,也是第一次见到最近这场面——日交易额破2.5万亿,股民人均收益4.7万,还有谁?
国庆假期来临,A股休市,但市场上的激情未消,港股2号正常营业,直接涨疯了。
除了华融金控、首都创投涨超400%外,内地房产股表现尤其令人瞩目:
13只个股涨超100%,其中融信中国涨超397%,绿地香港涨超172%,雅居乐集团涨超160%,世茂集团涨超153%。
这次一波肥,港股属于是过年了。
然而,10月3号,行情却变脸了,早上港股大跳水,恒生指数跌4.4%,恒生科技指数跌7.3%,地产股更是大幅下跌。
到了下午,才出现了V型反转,最终恒生指数收跌1.47%。
明明形势一片大好,港股为何突然变脸呢?
这背后,离不开美元资本的功劳。
10月3日的反转,可以认为是2号大涨之后的正常回调,但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导火线,就是美元资本的唱空。
原因是摩根大通发布了一份报告,在报告中声称,当下中资地产股估值水平已经反映出了与恒大危机爆发前相当的经营环境,这不合理。
你看看这用词,多么地用心险恶,故意把当下的地产环境跟恒大暴雷前联系起来,试图引发人们的恐慌。
这几年的地产情况大家都看在眼里,一直很困难,可你摩根大通也没说什么,如今倒好,刚刚出台了止跌回稳的政策,怎么就突然与恒大危机爆发前的环境相当了?
摩根大通的这一次唱空,手段极其粗糙,但效果却很好,原因就是他提起了恒大这个伤疤。
可问题在于,这些美元资本嘴上在唱空,身体上也是如此诚实吗?
外资“正抢钱”港股迅速回调,可能给很多人带来一定的恐慌情绪——“牛市”才刚来,似乎就已经结束了,大A会不会上演相同的剧本?
但事实却是,涨得太快,太疯狂,调整一下很正常。
2号大把的地产股涨超50%,乃至于100%,短期回调20%、40%,都在情理之中,完全不是什么大问题。
而最重要的是,虽然美元资本马不停蹄站出来指称是“经营环境”问题,但从行为上来看,这些美元资本可没闲着,而是在中国市场疯狂抢筹,或者说得直白点就是在“全面抢钱”。
9月24日,A股行情爆发,等到9月30日,已经有大把在A股吃得肚满肠肥的美元资本在大笔卖出,准备跑步迈入港股了。
也正是因此,10月1日休息后,2号港股正常开市,直接出现了不讲道理的疯涨,外资下手远比想象中狠得多,也果断得多。
尤其港股没有涨跌幅限制,玩起来比A股还要刺激得多,动不动就涨超30%,甚至是翻倍,而外资的策略也很简单,就是三字真言“买买买”。
但外资们也有痛处,就是现在中国市场行情爆发太猛,涨得太快,这些外资机构不但错过了抄底机会,甚至连上车都很困难了,所以才需要唱空,希望有回调,争取上车的机会。
当然了,现在大多数人最关心的问题,估计都是相同的:
这波行情究竟会不会是“一月牛”、“一周牛”,到底能持续多久?
别慌!最近中国资本市场雄起,很多人身边已经开始出现造富神话了。
抓住这波机会,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直接实现财富自由的不在少数,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还是在犹豫行情到底能不能持续。
坦白来说,目前无论是政策面、资金面还是情绪面,基本都处于超预期状态中,完全没必要恐慌。
股市进入上升期,是时候恢复信心了。
当然了,股市说到底也是周期轮回,涨涨跌跌才是主旋律,只不过现在人民币资产价格仍处于低估状态,上涨的速度要比大家预估中更快而已。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外资无论是嗅觉还是纠错能力,都确实很强。
之前被逼空,现在形势有变,又立即疯狂做多,A 股休市就疯抢港股,怎么赚钱怎么来,努力实现利益最大化。
只不过,虽然身体上很诚实,但是嘴却很硬,非要说港股市场会阶段性“回归理性”,买起来却不含糊。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哪怕是牛市,亏钱的依旧大有人在,切忌疯狂追高,最后高位站岗,被留下来洗盘子,保持理性,才能笑到最后。
写在最后:
美元降息的大环境下,中国资本暴涨,美元资本也试图分一杯羹,纷纷跑步入场。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可能也确实是难以遇到的罕见机会,牛市已经到来,哪怕短期回调也不过是小小波折而已。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
有唱空吗,不是到处都是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