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30多位军阀的血腥传奇,你知道几个?

文史汇观 2025-02-07 06:36:33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黄巾起义爆发,中央政权衰微,各地豪强趁机崛起,形成了众多军阀割据的局面,他们在乱世中逐鹿,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对部分军阀的详细介绍:

袁绍

- 生卒年:153年 - 202年

- 年龄:50岁

- 生平简介:出身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家族,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后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册封邟乡侯。初平元年(190年),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董卓,自号车骑将军。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他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割据幽州的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然而,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袁绍被曹操击溃,元气大伤。

- 结局:建安七年(202年)五月庚戌日,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董卓

- 生卒年:132年 - 192年

- 年龄:61岁

- 生平简介:陇西临洮人,出身殷富的地方豪强家庭,自小养尊处优,性格放纵任性、粗野凶狠。年轻时就到羌人居住地游历,与羌族部落酋长交往密切,凭借体魄健壮、力气过人、通晓武艺,在当地树立了威望。灵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乱时,受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军进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权。他废少帝,立献帝,独揽朝政,为人残忍嗜杀,倒行逆施,引发了关东诸侯的联合讨伐。

- 结局:192年5月22日,被亲信吕布所杀,余部由李傕等人率领。

袁术

- 生卒年:155年 - 199年

- 年龄:45岁

- 生平简介:袁绍的弟弟,出身名门。董卓专权后,封袁术为后将军,但他不肯依附董卓,逃往南阳发展自己的势力,很快割据于淮南。孙坚、孙策、吕布等人都曾依附于他。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此举引发众怒,成为众矢之的。

- 结局:称帝后遭到曹操的讨伐,兵败逃至江亭,穷途末路,呕血斗余而死。

曹操

- 生卒年:155年 - 220年

- 年龄:66岁

- 生平简介:出身于官宦世家,董卓当政时,在朝中任典军校尉,因看不惯董卓的倒行逆施,弃官逃到陈留,散尽家财,招募义兵,参加联军讨伐董卓。讨董联军失败后,曹操组织精锐的青州兵,逐鹿中原,连连获胜。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后,更是如虎添翼,打着皇帝的旗号征战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腾、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匈奴、乌桓、鲜卑,统一了中国北方,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 结局: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

刘表

- 生卒年:142年 - 208年

- 年龄:66岁

- 生平简介:皇族宗室,汉末名士。担任荆州牧期间,掌握荆州的军政大权,在乱世之中,先杀孙坚,后抗曹操,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从容自保,称雄荆江。但他过于保守多疑,宠信奸佞。

- 结局: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逝于襄阳。

孙坚、孙策、孙权

孙坚

- 生卒年:155年 - 192年

- 年龄:37岁

- 生平简介:年轻时仅为县丞,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迅速崛起,官至长沙太守。勇武威猛,很有正义感,积极参加讨董战争,其率领的军队是唯一一支数次与董卓军队正面交战并取得胜利的队伍。后来与袁术联手,攻打刘表。

- 结局:初平三年(192年),率军讨伐荆州刘表时,中了埋伏,被江夏太守黄祖的士兵射杀。

孙策

- 生卒年:175年 - 200年

- 年龄:26岁

- 生平简介:孙坚之子,孙权之兄,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父亲孙坚战死时,孙策年仅17岁,不得已投奔袁术。后来,他以传国玉玺为质,向袁术借了3000兵马,东渡长江,用了4年时间,统一了江东地区,重新建立了江东基业。

- 结局: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客暗杀重伤,不治而亡。

孙权

- 生卒年:182年 - 252年

- 年龄:71岁

- 生平简介:孙坚之子,孙策之弟。继承父兄基业后,在赤壁之战中与刘备联军击败曹操,又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巩固了东吴在江东的统治。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统治江东五十余年,不断对外扩张,将东吴版图由江东扩展到今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区。

- 结局:神凤元年(252年),孙权病逝。

公孙瓒

- 生卒年:155年 - 199年

- 年龄:45岁

- 生平简介:出身贵族,因母亲地位卑贱,长大后只当上了一个郡中小吏,但他相貌俊美,工作得力,得到太守青睐,太守将女儿许配给他,并资助他去求学。关东18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公孙瓒是其中之一,还提携了刘备。在镇压黄巾起义中,公孙瓒率两万兵马大破青州黄巾,斩首三万余,威名大震,后拥兵占据幽州,割据一方。

- 结局:建安四年(199年),在与袁绍的争斗中惨败,无路可逃,引火自焚而死。

马腾

- 生卒年:156年 - 212年

- 年龄:57岁

- 生平简介: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三国名将马超的父亲。年轻时家贫,娶羌女为妻。羌人叛乱时应征入伍,平定羌乱,因功升为偏将军。董卓、李傕等拉拢他,封他为征西将军。李傕兵败后,马腾与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割据凉州。

- 结局: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马超袭击陇上,围攻凉州刺史韦康,曹操迁怒马腾,将在邺城的马腾一家全部斩杀。

陶谦

- 生卒年:133年 - 195年

- 年龄:63岁

- 生平简介:东汉末年大臣,徐州牧,是参加讨伐董卓行动的关东18路诸侯之一。

- 结局:因过失导致曹操父亲曹嵩被黄巾余党所杀,遭到曹操率军讨伐,过度忧劳而逝,临终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

吕布

- 生卒年:156年 - 199年

- 年龄:43岁

- 生平简介:东汉末年名将、军阀,曾占据徐州。他武艺高强,素有“飞将”之称,但为人反复无常。先后投靠丁原、董卓等,后又与他们反目。

- 结局:兵败曹操后,困守下邳城,部将侯成、宋宪、魏续反叛,将其绑缚向曹操投降,最终被曹操下令缢杀于白门楼。

刘备

- 生卒年:161年 - 223年

- 年龄:63岁

- 生平简介: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皇族宗室,但家境贫寒,早年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黄巾起义爆发时,拉起一支队伍参与镇压黄巾军。先后投靠卢植、公孙瓒、袁绍、曹操等人,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的地盘。但他胸有大志,谋略过人,善用人才,不屈不挠,最终占据益州,建立了蜀国。

- 结局:因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执意报仇,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

公孙度

- 生卒年:150年 - 204年

- 年龄:55岁

- 生平简介:东汉末年军阀,辽东太守,三国时期辽东割据政权开创者。幼年时跟随父亲到玄菟郡定居,长大后当上郡吏,一路升迁,后被徐荣推荐当上辽东太守。担任辽东太守期间,东征高句丽,西征乌丸,威震海外,拥兵自重,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

- 结局:建安九年(204年),公孙度去世。

李傕、郭汜

- 生平简介:董卓死后,二人派代表向朝廷求降遭拒后反叛,率领十多万军队进攻长安,吕布败走,王允被杀。此后董卓部将内讧,混战两年多,使长安成为废墟,关中民生凋敝,他们曾一度掌握东汉政权。

- 结局:李傕于建安三年(198年)被段煨击杀,首级被送往许都;郭汜在建安四年(199年)被部将伍习杀死。

韩遂

- 生卒年:不详 - 215年

- 生平简介:凉州土著,黄巾起义时起兵作乱,拥兵十余万。群雄纷起后,与马腾联合反叛朝廷,割据凉州,后与马腾产生矛盾,内部发生争斗。

- 结局:215年,被夏侯渊击败后,逃奔西平,不久后被部下所杀。

刘焉、刘璋

刘焉

- 生卒年:? - 194年

- 生平简介:汉朝宗室、大臣,向汉灵帝提出刺史改州牧的建议,而后主动申请赴任益州牧。到益州后,整顿官吏,发展经济,扩充军队,收买人心,同时重视利用道教的力量,很快实现了蜀地大治。他任命张鲁为汉中太守,命其截断交通,斩杀汉使,断绝了益州与中央的联系,形成了独立王国,野心勃勃还想登基当皇帝。

- 结局:194年,因背生恶疮而卒。

刘璋

- 生卒年:不详 - 219年

- 生平简介:刘焉之子,继承父亲益州牧的职位后继续割据益州。但他昏暗不明,缺乏雄心和才能,为抵御张鲁,引刘备入蜀,结果引狼入室。

- 结局:219年,刘备攻破成都后,刘璋出城投降,被迁往荆州公安,后孙权取荆州,任命刘璋为益州牧,驻于秭归,不久去世。

张鲁

- 生卒年:163年-216年

- 年龄:53岁

- 生平简介: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在汉中地区传播五斗米道,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统治汉中近三十年,使汉中成为相对安定的地区。

- 结局:曹操进攻汉中时,张鲁投降曹操,被封为镇南将军、阆中侯。

张济、张绣

张济

- 生卒年:? - 196年

- 年龄:不详

- 生平简介:本是董卓的部将,董卓遭诛杀后,与李傕一同率军攻破长安,随后被任命为中郎将,不久便升任镇东将军,获封“平阳侯”。献帝东迁时,张济晋升为骠骑将军,负责率军护卫献帝。但后来因与董承等人产生矛盾,转而与李傕、郭汜一同追赶献帝。196年,由于军队缺粮,他率军进攻穰城。

- 结局:在攻打穰城的战斗中,张济中流矢而死。

张绣

- 生卒年:?-207年

- 年龄:不详

- 生平简介:骠骑将军张济的从子,张济死后,张绣接管了他的部队,屯驻在宛城。曾与刘表联合,多次与曹操交战,给曹操造成一定损失。

- 结局:在官渡之战前听从贾诩的建议,投降曹操,后随曹操出征乌桓途中去世。

士燮

- 生卒年:137年 - 226年

- 年龄:90岁

- 生平简介:交趾太守,在岭南地区治理长达数十年。他身处偏远的交州(今两广及越南中、北部),与中原地区保持一定距离,凭借自身的才能和威望,在乱世中维持着交州相对独立、稳定的局面。士燮学问渊博,重视文化发展,对当地的文化传播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 结局:226年,士燮去世,享年九十岁。

臧洪

- 生卒年:160年 - 195年

- 年龄:36岁

- 生平简介:早年被举为孝廉,担任即丘长。后来,臧洪为广陵太守张超的功曹,在讨董联盟中积极参与谋划。袁绍非常欣赏臧洪的才能,将其任命为东郡太守。然而,张超被曹操围攻时,臧洪向袁绍请求救援,袁绍没有答应,导致张超全家被杀。臧洪因此与袁绍决裂,袁绍发兵围攻臧洪。

- 结局:195年,臧洪被袁绍俘虏并杀害。

张邈

- 生卒年:? - 195年

- 年龄:不详

- 生平简介:陈留太守,早年与曹操、袁绍等人关系密切,参与讨伐董卓的联军。他在陈留拥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力,后来因担心曹操过于强大而威胁到自己,在陈宫的劝说下背叛曹操,迎接吕布入主兖州,给曹操带来极大的麻烦。

- 结局:195年,曹操反攻夺回兖州,张邈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所杀。

王匡

- 生卒年:? - 193年

- 年龄:不详

- 生平简介:河内郡太守,也是讨伐董卓的联军成员之一。王匡在河内郡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讨董过程中积极参与行动。

- 结局:193年,王匡被同乡胡母班的亲属联合曹操所杀。

张杨

- 生卒年:? - 198年

- 年龄:不详

- 生平简介:曾担任河内太守,势力范围涵盖并州西部及南部、河内地区。他和吕布关系较好,在吕布被曹操围困时,试图救援吕布。

- 结局:198年,部将杨丑想要投靠曹操,将张杨杀害。

刘虞

- 生卒年:? - 193年

- 年龄:不详

- 生平简介:汉室宗亲,举孝廉出身,累迁至幽州刺史。在任期间,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使幽州成为乱世中难得的安宁之地,吸引了众多百姓和士人前来避难。他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少数民族,积极与乌桓、鲜卑等族交好,维持了边境的和平稳定。后来,刘虞与公孙瓒的矛盾日益加深,公孙瓒主张以武力解决问题,与刘虞的怀柔政策相悖。两人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最终爆发战争。

- 结局:193年,刘虞率兵攻打公孙瓒,却因自己的军队缺乏训练和作战经验,被公孙瓒击败并俘虏。公孙瓒不顾众人反对,将刘虞杀害。刘虞死后,幽州陷入混乱,百姓对他的去世深感悲痛。

张燕

- 生卒年:? - 约211年

- 年龄:不详

- 生平简介:本姓褚,黄巾起义爆发后,他聚集了一批流民和起义军残部,在黑山一带活动,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黑山军的首领,被称为“飞燕”。黑山军势力范围覆盖了并州北部和冀州真定地区,队伍人数最多时达到百万之众,对当地的政治和军事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张燕率领黑山军与各地军阀既有对抗,也有合作,在乱世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后来,随着曹操势力的崛起,张燕意识到继续与曹操为敌难以取得胜利,于是选择投降曹操。

- 结局:曹操任命张燕为平北将军,封安国亭侯。张燕投降后,在曹操麾下任职,直至去世。

刘岱

- 生卒年:? - 192年

- 年龄:不详

- 生平简介:汉室宗亲,初平元年(190年),积极参与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当时,他担任兖州刺史,在联军中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然而,在面对青州黄巾军的侵扰时,刘岱刚愎自用,没有采纳鲍信先养精蓄锐、坚守待机的合理建议,执意与黄巾军正面交锋。

- 结局:192年,刘岱在与青州黄巾军的战斗中兵败被杀,兖州刺史的职位也因此空缺,这一事件为曹操后来入主兖州创造了契机。

桥瑁

- 生卒年:? - 190年

- 年龄:不详

- 生平简介:太尉桥玄的族子,东汉末年担任东郡太守一职。他为人果敢且有谋略,眼见董卓在朝中肆意妄为、祸乱朝纲,心中愤慨不已。为了号召天下诸侯共同讨伐董卓,桥瑁伪造了三公的文书,向各地发布檄文,详细陈述董卓的种种罪行,言辞恳切地呼吁各州郡起兵反抗。正是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关东诸侯纷纷响应,组建了讨董联军,拉开了讨伐董卓的序幕,桥瑁也因此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 结局:190年,桥瑁与兖州刺史刘岱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刘岱一怒之下,率军攻打桥瑁,桥瑁不幸被杀,他的势力也随之消散。

1 阅读:30
文史汇观

文史汇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