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95-05后”是富足的一代,也是孤独而焦虑的一代:目前,全国95后-05后群体共有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9%。他们有的在大城市的水泥森林里独自为未来打拼;有的深陷题海,忙于应对各种考试;有的在工厂流水线或工地上寻找生计……中年人很难理解这一代年轻人的孤独。
如何克服无孔不入的孤独?娱乐和社交,当然是最好的方法。问题在于,该如何娱乐,又如何社交?
95后,在孤独之下越来越会玩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95后至05后有2.6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18.9%(2018年我国总人口是13.95亿人),95至00后有1.84亿人,占全国占总人口13.2%。现在, 95后、00后、05后多处于小学高年级、中学、大学及初涉职场的阶段,位于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成长期,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也被称为Z世代。
互联网社交与娱乐迈入Web 3.0阶段,虚拟生活渐渐成为娱乐的主体。今天的95后-05后则是在Web 3.0时代成长起来的,与上一代人的行为特征大相径庭: 他们以完全的虚拟生活为娱乐主体,旨在满足精神世界,而现实生活反而仅仅是娱乐的辅助形式。
95后的泛娱乐内容消费活跃度极高,互联网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在泛娱乐内容消费领域,从DAU(日活跃用户使用时长和使用次数)来看,95后平均使用时长为42.83分钟,全部用户的平均使用时长仅为28.70分钟;95后平均每日使用次数为4.52次,也略高于全部用户的4.44次。
虽然95后普遍没有自主收入、消费能力有限,但是既然他们在泛娱乐内容上投入了这么多时间,当然也就具备很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潜力。
那么,作为未来互联网消费中坚力量的95后都在玩什么呢?
语C、Pia戏、扩列、养火、PARO、扩列、CQY……对年龄稍大的人来说,这些名词恍如天方夜谭。对95后来说,却是司空见惯的日常用词。
“语C”是“语言Cosplay”的缩写——用语言文字进行角色扮演、模仿人物的语言表达和动作习惯进行人际互动行为,动作、神态等使用括号加文字的形式表示。
一般而言,语C必须多人参与,人越多越好玩、越熟练越好玩,就像是某种“众创文学”。目前,语C的场景主要在QQ群,以及名人朋友圈、语戏、逗戏、扩列、闪聊、Action剧场等垂直社交应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语C已经发展出了几种不同的流派:从原创性角度看,可以分为“原创圈”和“同人圈”;从娱乐属性角度看,可以分为“网圈”和“戏圈”。不断细分的兴趣圈,使得语C能够让95后和00后找到对应自己爱好的那一款,渗透率和活跃度不断提升。
语C是95后“陪伴与人设”文化的大门。 在诸多基于角色扮演的社交娱乐形式中,语C是门槛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不需要什么成本,不需要太多才华,甚至无需颜值, 只要会打字、想象力强,就能混得风生水起。
然而,95后的虚拟社交娱乐不会在此止步:在熟悉“语C”之后,他们必然会向Pia戏、PARO、虚拟CP等“更高层次”的社交娱乐活动进军,这些活动无不基于“人设”,以虚拟世界的“陪伴”来消弭孤独和焦虑。
为什么95后-05后喜欢语C、Pia戏等角色扮演类社交呢?
关键在于“人设”:在此类社交行为中,用户接受了一种“虚拟”人设,虽然这种人设与现实截然不同,但是得到了他们内心的巨大认同。基于虚拟人设的社交娱乐,可以将用户内心的真实兴趣爱好释放并得到回应,从而体现更高层次的“真实”。互动场景是虚拟搭建的,但是需求和想法是真实的; 在现实世界,年轻人无处安放的灵魂和表达欲,可以在“人设社交”当中得到轻松愉快的满足。事实上,一切娱乐形式都是在造梦,“人设社交”只是利用现代互联网科技手段,前进了一大步。
在B站UGC视频的弹幕当中,“真实”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词汇,铺天盖地的“真实”刷屏的情况并不少见。
“真实”有两重含义,第一是信息真实,第二是遵从内心。
95-05后消费者对“真实”的追求,也给娱乐明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旧时代的明星,在工作之可以拥有个人隐私; 现在的明星,几乎生活在各路粉丝、黑粉和路人的放大镜之下。 他们的每一条社交媒体信息、每一张生活照、每一个无心的发言,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翟天临的博士论文抄袭酿成了全国性话题,屈楚萧多年前的贴吧文章则被挖出来狠狠批判……任何明星在营造人设前,都必须三思,唯恐“人设坍塌”。
80后-90后可能早已习惯了大城市人情的复杂冷漠。然而对于95后来说,这些都是让人不自在的“无效社交”。他们更喜欢退到自己的领地内,与自己喜闻乐见的人打交道。在虚拟世界中,人们能够自由地追求真心认同的人设。
方兴未艾的陪伴经济:
互联网社交的“月之暗面”
作为独生子女的95-05后,同龄陪伴关系严重缺失。 “陪伴”是95后在互联网上最重要的社交需求。 根据对95后群体的问卷调查,被访者中有87%的人认为网上交友最重要的是陪伴;只有41%的人认为网上交友最重要的是兴趣。
95后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陪伴?答案是:“CP感”。所谓“CP”,就是英文Coupling的缩写(一说为Character Paring的缩写),意即“配对”。
CP本来是二次元同人圈子的小众术语,但是随着二次元文化的“主流化”,在B站等弹幕视频社区的催熟之下,CP一词已经蔓延到几乎整个95后群体。只要两个人(甚至多个人)的灵魂互相吸引、对彼此而言很重要,就可以说他们有“CP感”,旁人也会怂恿他们“组CP”。在这个过程中,硬性条件和现实关系都不重要,只有精神世界最重要。
既然有虚拟陪伴需求,当然就会有商家去满足这个需求。对移动App市场的监测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陪伴类App的MAU(月活跃用户数量)增长趋势明显,其中付费类的MAU占比一直在显著上升。2018年12月,陪伴类App的MAU总数达4213万,其中免费类的MAU为1667万,付费类的MAU为2546万。尤其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大量的有偿陪伴App出现,绝大多数出现在自发游戏规则的社群内。 但此类App并没有形成头部规模,估计总收入也不太高。 所以,它们被主流媒体忽略了,成为了互联网社交的“月之暗面”。
陪伴经济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
国金证券研究所-消费升级与娱乐研究中心-传媒与互联网团队认为,网络直播是一个较好的可比额。根据艾媒咨询的估算,2017年中国网络直播市场规模达到398亿人民币,2018年可能达到460亿。而陪伴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当于直播行业5-10年前的水平; 2025年左右,陪伴经济的市场规模有可能达到现在直播的市场规模,即400-500亿左右。
95后的封闭文化圈:
为什么你无法理解现在的孩子?
为什么你越来越不能理解95后的心态?因为他们自主选择了封闭。
所谓身份认同,即自己归属于哪个群体的认知,分为“你和哪些人有共同之处”和“你的与众不同之处”两层含义。在身份认同的过程中,一个人会找到自己所属的群体,在这里获得归属感,同时对外彰显个性。换句话说,身份认同是一个划分“自己人”和“外人”的过程。问题在于,一个过于开放的群体,是无助于群体成员建立身份认同的。试想想:如果你的母校任何人都能随便考进去,你还会以母校为荣吗? 所以,95后群体一直在有意强化自己文化圈的“封闭性”,主动划出了一条“代沟”。
95后对于互联网社交工具的选择直接体现了群体的封闭意识。监测数据显示,95后日均使用微信的时间与全体用户相差无几,日均使用QQ的时间则比全体用户高了2倍多,达到了84分钟!此外,95后用户日均打开QQ 13.18次,打开微信只有6.98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95后对QQ的依赖度都远高于微信; 在他们心目中,微信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的玩意。
95后独特语言体系的形成,进一步加深了沟通的壁垒。 除了独特的通讯工具,95后群体的封闭感意识还通过独特的语言体系实现——特有风格表情包和语言缩写体系。根据腾讯发布的《2018微信数据报告》, 00后和90后偏爱“捂脸”和“破涕为笑”两个表情,在微信应用场景下,往往表达一种“尴尬无奈又不失礼貌”的态度,这也是他们与上一个年龄段人群社交时的常态。
那么95后圈内怎样进行交流呢?表情包互怼啊!这一交流方式也称呼为“斗图”,这是QQ聊天的强项。不属于95后群体的人很难正确理解使用表情包的应用场景,这加剧了95后文化圈的封闭感。
95后不仅依靠无意识的自发行为来形成封闭感,他们还会进行完全区别于传统社交行为的活动,以与特定的游戏、网剧、动漫等相结合为主的形式,使得社交行为衍生出各类特定的游戏规则。其中,较为鲜明的是特定社交群内的活动。
新社交形式如语C这类玩法,95后群体自设了较为严格的规则。在深入“混戏圈”(以写戏为主的语C玩法)过程中,进入群内(QQ群为主)门槛一般需要群主的审核或群内公投。同人圈还需要抢皮(抢角色),审核时可以通过发原有记录(适合已在戏圈混迹较久的“老人”)、对戏(2v3,或者3v4,300+)、自戏、问答(“纯对话练气”)、自述(第一视角叙述)。抢皮包括镜面(同人物对话-“真假美猴王”、同梗(同一个梗主题开戏,公投)、发原有记录。这个过程简直就是一场苛刻的考试。
社交自设规则行为同样衍生至游戏内玩法,文化圈的封闭性加深用户粘性。 “吃鸡”(《绝地求生》)、《王者荣耀》以及《第五人格》熟人组队玩游戏,不仅对游戏的胜利助力,还为熟人关系或是玩伴关系加深推波助澜, 并且“开黑”游戏形式对于游戏乐趣性增加有着关键作用。 根据对95后的调研数据,被访者中有88.5%的人认为游戏最重要的是“互黑”,而仅有22.2%和33.3%的人认为“可玩性”和“战绩结果”是最重要的。
编辑 | 王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