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家族,孔子家族绝对名列前茅。从孔子的思想照亮华夏文明,到其子孙在岁月中传承家族精神,历经风雨,传奇不断。这其中,孔子九世孙被汉高祖封为第一代奉祀君,意义非凡。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孔子13代子孙的生平,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孔子
孔子儿子:孔鲤孔鲤(前532年 - 前483年),子姓,孔氏,名鲤,字伯鱼,孔子与亓官氏的儿子,述圣孔伋之父。
孔子孙子:孔伋孔伋(前483年 - 前402年),字子思,战国初期鲁国人,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有“述圣”之称。他是孔子的孙子,孔鲤的儿子,曾受业于曾子。子思出仕于鲁穆公,传说四书之一的《中庸》是他所作,但此说难以证实,而他所著的《子思子》一书已佚。
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由于孟子曾就学于其弟子或门下学者,《荀子·非十二子》中将子思、孟子二人归为一类,指其思孟五行说“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故后世又以“思孟”并称二人,其学派称为思孟学派。
孔子曾孙:孔白孔白,字子上,战国时鲁国陬邑人。孔子曾孙,孔伋之子。他博通群书,又善兵法。齐威王曾两次召他为国相,都被他拒绝。孔白在学术上传承儒家学说,注重品德修养,以儒家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在当时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对儒家思想传播和家族传承有重要意义,可惜英年早逝,享年47岁。

孔子
孔子五世孙:孔求孔求,一名傲,后又名永,字子家,孔子五世孙,孔白之子。
孔求通习儒道,有隐遁的志向,楚国召他去做官,孔求不接受,其于四十五岁时去世,葬于孔子墓东北,有一子孔箕。
孔子六世孙:孔箕孔箕,战国时鲁国人,字子京,孔子六代孙,孔鲤玄孙,孔伋曾孙,孔白之孙,孔求之子。
《史记·孔子世家》记为“子家生箕,字子京,阙年四十六”,孔箕生平事迹不详,卒年四十六岁。《阙里文献考》等孔氏志书、族书记载孔箕曾为魏国相国,相当于魏惠王时。其子孔穿,其孙孔谦,曾孙孔鲋、孔腾、孔树。
孔子七世孙:孔穿孔穿,字子高,中国战国时期鲁国人,孔箕之子,孔子的七代孙。
孔穿生卒时间不详,去世时51岁。他曾受楚、赵等国礼聘任职,但他都婉拒。《公孙龙子》和《孔丛子》中记载他曾和公孙龙辩论过白马非马的问题。
他以曾与春秋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公孙龙辩论而成名。
孔子八世孙:孔谦孔谦,一名斌,又作胤,字子顺,或子慎,是孔穿之子,孔子八世孙,曾被魏安僖王聘为魏相,获封文信君,因罢免嬖宠,改任贤才,被人以谣言中伤,相魏九月后称病辞官,五十七岁时去世。孔谦有三子,孔鲋、孔腾、孔树。

孔子
孔子九世孙:孔腾孔腾,字子襄,孔子九世孙,战国魏安禧王相国孔谦之子,孔鲋之弟。孔腾身长九尺六寸。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来到鲁地祭祀孔子,封孔腾为奉祀君,为中国皇帝册封孔子后裔之始。汉惠帝征孔腾为博士,后迁任长沙王(吴氏家族)太傅。
孔腾的儿子是孔忠,孙子是孔武、孔安国。
孔子十世孙:孔忠孔忠,生卒年不详,西汉时鲁国人。字子贞。孔子十代孙,孔箕玄孙,孔穿曾孙,孔谦之孙,奉祀君孔腾之子。孔忠博通六艺,志趣高尚。
汉文帝时孔忠被征召为博士,活到五十七岁的时候,孔忠去世。《史记·孔子世家》作“子襄生忠,年五十七。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国”。
孔子十一世孙:孔安国孔安国(公元前156年 - 公元前74年),字子国,西汉鲁国曲阜人,西汉儒家学者、经学家,《古文尚书》学之开创者。少学《诗》于申培,受《尚书》于伏生,习通经学与董仲舒齐名。学识渊博,《史记》作者司马迁研究《尧典》《禹贡》等篇时也曾请教于他,后世尊其为先儒。
孔安国在武帝时官至谏大夫,临淮太守。武帝末,鲁恭王坏孔府旧宅,于壁中得《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及《孝经》,奉诏作书传,定为五十八篇,谓之《古文尚书》,由此开创了《古文尚书》学,在西汉儒家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还著有《古文孝经传》《论语训解》。今传《尚书孔氏传》,一称《孔安国尚书传》,明清学者定为后人伪托。
孔子十一世孙:孔武孔武,字子威,西汉时鲁国人,是孔子十一代孙,孔穿玄孙,孔谦曾孙,孔腾之孙,孔忠之子。
孔武在汉文帝时被征召为博士。《史记·孔子世家》作:“子襄生忠,年五十七。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国”。《阙里志》以后,《志书》《族书》作:“孔武一子,名孔延年”,孔安国是孔延年的弟弟。孔安国《尚书》序云:“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
孔子十二世孙:孔延年孔延年,孔子的第12世孙,孔霸之父。
孔延年博览群书,汉文帝时孔延年以治《尚书》出名,征孔延年为博士,转继太傅,后又任大将军。孔延年卒年71岁。
孔子十三世孙:孔霸孔霸,字次孺,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少负奇才,从夏侯胜治《尚书》,汉昭帝时征为博士,宣帝时以大中大夫授皇太子司经,迁太子詹事,后为高密相,汉元帝即位,永光元年(前43年),赐爵关内侯,食邑800户,号褒成君,给事中,加赐黄金(铜)二百斤,第一区,徙居长安。
孔霸为人谦退,不好权势,常以为自己的爵位太过,御史大夫贡禹卒,薛广免职,辄欲拜其为御史大夫,但都为孔霸所坚辞。孔霸去世后,皇帝亲临吊唁,谥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