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王室弱小到名存实亡的地步,周王室却撑到战国末期,怎么做的

花开富贵满堂彩 2024-12-10 13:49:15

引言: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启了长达500余年的东周时代。这一时期,周王室虽已衰败,但却顽强地存活到战国末期,直至公元前249年才被秦国所灭。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诸侯国此起彼伏,互相征伐,局势风云变幻。周王室虽然早已丧失实权,却依然以"东周国"的形式在夹缝中生存。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几近瓦解的王朝得以苟延残喘近三百年?这背后既有儒家"尊王攘夷"思想的支撑,也有诸侯国之间微妙的权力平衡,更有周王室自身的生存智慧。

文章大纲:

一、西周末年的衰落与东迁

周穆王时期的征伐失败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与西周灭亡

平王东迁的历史背景

二、东周初期的生存之道

春秋五霸对周王室的态度

"尊王攘夷"旗号的政治意义

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周旋之术

三、战国时期的苟延残喘

礼崩乐坏下的周王室地位

诸侯国对周王室的默契维护

七雄争霸中的生存空间

四、最终覆灭

秦国崛起与商鞅变法

远交近攻战略下的周王室

公元前249年被秦国灭亡的历史意义

寒门士子入长安,踏雪寻梅奋崛起

仕途起伏半生梦,儿女情长一纸悲。唐元皇朝三百载,西陵惆怅入诗词。

李朝言身后无人省,前途未尽一片冰雪茫茫。幼时生于高邮一户小吏之家,因饭食无着,几遭沿街乞讨。

长至十七,求学之路却如拨云见日,得以赴考。金陵秋闱过后,一纸诏书寄来,告之科举高中第三,得授翰林。

长安高府富丽堂皇,李朝言每日进出皆俯首低眉,惟恐失了规矩。甫入翰林院不足两月,皇榜再出,升授礼部侍郎。

礼部侍郎一职虽备受青睐,他却深知此中凶险。同僚私下皆道,此前任礼部侍郎王德明便因一纸奏折,触怒圣意,一夜之间流放岭南。

幸得太子恩典,李朝言渐被重用。每逢朝会,太子总让他随侍左右,听其陈述治国之策。

只是这份恩宠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场意外打破了所有平静。那日他正在翰林院校阅文书,突闻太子暴毙宫中。

朝廷内外人心惶惶,谁都不敢轻举妄动。李朝言与太子交好,更是日日惶恐,深怕受到牵连。

果不其然,三日后便有御史弹劾,称其与太子府中官员勾结,意图不轨。御史之言虽无实据,却也令圣上龙颜大怒。

一纸诏书,李朝言被贬为湖州司马。离京之日,往日同僚无一人相送,唯有几位布衣故友,相伴至城门。

湖州偏僻,官职卑微,但他却在此地遇见了改变一生的人物。当地富商之女顾氏,不以门第为念,愿与他结为连理。

二人婚后相敬如宾,膝下育有一子一女。李朝言虽失意官场,却得享天伦之乐。

岁月流转,圣上驾崩,新帝登基。新帝深知李朝言才学,特召其还朝,重授原职。

再入长安,已是物是人非。昔日同僚或贬或逝,朝堂上下尽是生面孔。

这一次,他学会了明哲保身,不再一味追求功名。每日认真处理公务之余,便在家中教导子女读书。

金榜题名入禁城,青云直上显峥嵘

李朝言初入长安时,正值仲春时节。长安城内杨柳依依,街头巷尾皆是游人如织。

他独自一人寻到翰林院,门前两株老槐树遮天蔽日。院中诸位大人正在议事,见他前来报到,纷纷投来审视的目光。

翰林院掌院大学士赐他一间偏僻书房,四壁萧然,唯有一张旧木案。李朝言日日在此研读典籍,批阅奏章。

三月过半,他收到一份密函,是太子府遣人送来。函中言说太子有意延揽他入东宫任职。

太子府气派非常,朱红宫墙高耸入云。李朝言随侍从穿过九曲回廊,步入太子书房。

太子年方二十有六,生得英姿勃发。见了李朝言便道,久闻先生才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自此李朝言便在东宫任职,每日向太子进言。太子待他极为信重,常常彻夜长谈。

东宫诸官见他得太子赏识,纷纷前来结交。李朝言却始终保持谨慎,不轻易许诺。

一日他正在府中整理文书,忽有太监来报,说太子召见。李朝言急忙整理衣冠前往。

太子交给他一份密奏,要他过目。奏折内容事关朝廷重臣贪腐之事。

李朝言仔细研读,为太子拟了一份建议书。太子看后龙颜大悦,连连称赞。

不料此事被人告到圣上那里,说太子结党营私。一时间满朝风声鹤唳。

李朝言每日战战兢兢,生怕受到牵连。太子倒是神色如常,依旧召他议事。

大朝会上,圣上突然问起此事。太子从容答对,将前因后果一一道来。

圣上这才明白是有人挑拨,龙颜稍霁。李朝言在殿下叩首,心中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此后朝中风波渐平,太子对他更加倚重。凡遇大事,必先问他意见。

又过了半年,太子为他请封礼部侍郎。圣上准奏,李朝言位列朝廷重臣。

礼部衙门威严壮阔,比翰林院气派多了。李朝言走马上任,部中官员尽皆相迎。

他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每日早起晚归,认真处理公务。

转眼又是一年,朝中重臣调动。太子举荐他升任礼部尚书,圣上应允。

一朝云散复东山,浮沉人世见炎凉

李朝言正值春风得意之时,太子突染重病。太医院群医会诊,却束手无策。

三日后,太子驾崩的消息传遍长安城。文武百官披麻戴孝,前往东宫吊唁。

李朝言站在灵堂外,回想昔日种种,不禁黯然。东宫诸官皆是面带愁容,无人言语。

御史台很快派人传来消息,说要彻查东宫旧臣。李朝言知道大祸将至,连夜收拾行装。

果然第二日早朝,便有御史弹劾他结党营私,意图不轨。朝堂之上,无人为他辩护。

圣上震怒,当即下令削去他的礼部尚书之职。李朝言叩首谢罪,连连磕头。

朝廷降下旨意,将他贬为湖州司马。这处偏僻之地,与京城相去千里。

离京之日,天降大雪。城门外冷冷清清,只有几个布衣故友为他送行。

一路向南,江南水乡渐次展现眼前。湖州城不大,城中百姓日子过得清贫。

司马府邸破败不堪,府中下人懒散成性。李朝言也不责骂,只是默默收拾。

当地富商顾员外常来拜访,带来些江南特产。两人相谈甚欢,意气相投。

顾员外有一女儿,生得端庄秀丽。一日设宴,请李朝言赴约。

席间顾员外说起婚事,有意将女儿许配给他。李朝言推辞不过,终于应允。

婚后二人和睦相处,日子过得平静安稳。顾氏温柔贤惠,为他生下一双儿女。

李朝言在湖州为官清廉,从不扰民。当地百姓都说他是难得的好官。

五年光阴转瞬即逝,朝中又起变故。圣上驾崩,新帝登基。

新帝下旨召他回京,恢复原职。顾氏带着儿女随他一同北上。

重返长安,物是人非。昔日东宫旧部,已是星散云流。

新帝待他颇为信重,常召他入宫议事。只是这次他学会了明哲保身。

每日公务之余,李朝言便在家中陪伴妻儿。这平淡日子,反倒让他觉得安适。

功名利禄皆如梦,诗酒年华付浮萍

李朝言官复原职后,朝中气象大不相同。新帝施行新政,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满朝文武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改革,一派力主保守。李朝言置身事外,不偏不倚。

这年冬天,新帝下诏修史。李朝言被任命为总修撰,负责编修先帝实录。

他召集一众史官,日夜赶工。每一段文字,都要反复推敲。

实录修至一半,朝中又起纷争。有人告发实录中有不实之词,诋毁先帝。

新帝派钦差大臣彻查此事,把总修撰司封了印。李朝言被传召入宫问话。

他从容应对,将修史过程一一道来。新帝听后,知道另有隐情。

原来是保守派故意寻衅,想要借此打击改革派。新帝龙颜大怒,将告发者革职查办。

此事过后,李朝言更加谨慎。他向新帝请辞修史一职,改任翰林学士。

翰林院清净,正合他意。每日只需批阅文书,不用参与朝政。

顾氏见他这般,也就随他去了。夫妻二人在长安城中买了一处宅院。

院中种满牡丹,四季飘香。闲来无事,便邀三五好友,赏花饮酒。

他的儿子已到读书年纪,在国子监读书。女儿亦长成大家闺秀,能诗会画。

这一年,江南送来消息,顾员外病逝。顾氏悲痛欲绝,李朝言陪她南下奔丧。

重回湖州,物是人非。司马府已改作他用,只剩断壁残垣。

处理完丧事,夫妻二人动身返京。路过金陵时,特地绕道去看了看当年的贡院。

回到长安,李朝言请辞官职。新帝念他劳苦功高,准了他的请求。

归隐后的李朝言,在长安城外买了一处园林。整日修竹种菊,与儿孙同乐。

偶尔也有故人来访,谈古论今,品茶赏诗。这样的日子,倒也快活自在。

临终前,他留下一句话:功名如梦,不过一场春秋。后人将这句话刻在了他的墓碑上。

0 阅读:36
花开富贵满堂彩

花开富贵满堂彩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