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林,曾经的一局之长,如今已退休在家。忙碌了大半辈子,突然闲下来,心里空落落的,好在生活还算安稳。
只是最近,女儿看中了一套房,首付还差十万元。虽说老林退休工资很高,但没有积蓄,无奈之下,他决定向以前的下属们和朋友借一借。
老林想起了小李,小李刚进单位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是老林一路扶持,悉心教导,他才慢慢成长起来。后来小李负责的一个重要项目出了岔子,也是老林出面帮他解决的。那时小李感激涕零,信誓旦旦地说:“林局长,以后您有任何需要,我小李绝对义不容辞!”老林觉得,找小李借钱,应该问题不大。
他拨通了小李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小李热情的声音:“林局长啊,好久没联系了,您最近身体可好?”老林寒暄了几句,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出了借钱的事。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接着小李说道:“林局长,您这事儿吧,我特别想帮您。可您也知道,我前阵子刚买了车,每个月车贷压得我喘不过气,家里还有些杂七杂八的开销,实在是拿不出钱来。您看能不能问问别人?”老林心里有些失落,但还是笑着说理解,挂了电话。
老林又想到了老赵。赵老是个公司老板,老林在位时没少关照他,一次老林帮老赵协调了一件事,老赵拿着一张银行卡送给老林,以示感谢。老林谢绝了老赵的好意,此后老赵成了老林家里的常客。有一回老林生病住院,老赵跑前跑后,比自己的亲兄弟还贴心,还说:“林局长,您就是我的贵人,以后碰到什么事,只要您开口,我一定全力以赴。”
老林认为,当时老赵给自己送钱自己没有收,现在临时借钱应该不会拒绝,况且还是经常相互往来的常客。老林认定只要自己开口,老赵不会多说半个字。
老林给老赵打了电话,说明了情况。老赵在电话里唉声叹气:“林局长,您不知道,我最近倒霉透顶了。投资失败,亏了一大笔钱,现在还欠着外债呢。本来我要是手头宽裕,凭我们之间的关系,肯定二话不说就借给您。可现在我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啊。实在对不住您,林局长。”老林强忍着失望,安慰了老赵几句,挂断了电话。
之后,老林又联系了好几个曾经关系不错的下属和朋友,得到的答复要么是家里有困难,要么是钱都投到别处了,没有一个人愿意借钱给他。老林坐在沙发上,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曾经用心栽培、关照的下属和朋友,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竟然如此冷漠。他不禁感叹世态炎凉,人心难测。
就在老林满心绝望的时候,他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原办公室小王打来的。小王在单位里一直是个不起眼的角色,平时话不多,工作勤勤恳恳,但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不强。老林对他的印象并不好。
老林记得自己还批评过小王,批评的语气还很重,当场还把他批哭了。那时小王只是在办公室收收文件、发发通知、送送开水。一天,办公室主任带着秘书外出办事了,老林让小王拟一个会议通知,没有想到小王拟的通知被老林改得面目全非,就连标点符号都没有留。当时老林批评小王,“在单位做人不能只做跑腿的,要做就做不可缺的人”。这句话重重地锤在小王脆弱的心脏上,小王返回办公室后,趴在办公桌上大哭了一场。
老林退休后,从老同事闲聊中得知小王调到了其他单位,后来发愤学习写作知识,现在是单位不可多得的笔杆子。
小王在电话里说:“林局长,我听说您在为女儿买房借钱的事儿发愁。我这儿正好有一笔钱,是我这几年攒下来的,本来是打算买车用的。但我想,您的事儿更急,您要是不嫌弃,就先拿去用吧。”
老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以为小王是对他当年的批评耿耿于怀,打电话挑衅他的,没想到是主动借钱给他的,他惊讶地问:“小王,你真的愿意借给我?你就不怕我还不上?”小王笑着说:“林局长,您是个好人,以前在单位您对我的影响很大。而且这钱对我来说,迟点买车也没什么,可您女儿买婚房是大事,不能耽误。”
老林的眼眶湿润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在自己四处碰壁的时候,竟然是遭受自己批评的小王伸出了援手。他激动地说:“小王,太谢谢你了,你这份情我记下了。等我这边缓过来,一定第一时间把钱还给你。”
挂了电话,老林的心里五味杂陈。那些曾经在他面前表忠心、信誓旦旦的人,在他退休后、遇到困难时都选择了逃避;而这个挨过自己批评的小王,却在关键时刻给予了他最需要的帮助。这件事让老林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情谊,不是靠花言巧语和表面功夫维系的,而是在困难时刻的真心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