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燥湿,泻肝胆火——龙胆

沛春说健康 2024-09-20 21:15:05

【来源】

龙胆,又名龙胆草、地胆草。因其叶如龙葵,味苦如胆,故名“龙胆”。本品为龙胆科植物龙胆、条叶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和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以条粗长、黄色或黄棕色者为佳。主产东北地区。

【性状特征】

龙胆:

根茎呈不规则的块状,长1~3cm,直径0.3~1cm;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圆柱形,略扭曲,长10~20cm,直径0.2~0.5cm;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多有显著的横皱纹,下部较细,有纵皱纹及支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色较浅,呈点状环列。气微,味极苦。

坚龙胆:

表面无横皱纹,外皮膜质,易脱落,木部黄白色,易与皮部分离。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还具有抗真菌、抗细菌、抗疟原虫、抗炎、保肝、镇静等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

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搽。

【效用分析】

龙胆具有清热燥湿和泻火的作用,清热燥湿之中,尤善清下焦湿热,常用治下焦湿热所致诸证。性味苦寒、药性沉降,善泻肝胆实火,与钩藤、黄连、牛黄等配伍使用,能够起到清肝息风的作用‌,为保肝利胆的良药。

【配伍应用】

1.龙胆配石决明:

龙胆苦寒,入肝胆经,气味厚重而沉下,能导热下行,为降泻肝胆实火之要药;石决明咸寒质重,归肝经,为清肝平肝潜阳息风之要药。二药相须为用,平肝阳、清肝火之力大增。适用于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之头目昏痛、目赤肿痛,肝经火盛、热盛动风之惊风、手足抽搐。

2.龙胆配茵陈:

龙胆燥湿清热,泻肝火而利胆;茵陈燥湿利胆而退黄,兼有利尿作用。二药配用,共奏清热利湿、舒肝利胆之功。适用于湿热郁结之黄疸。

【方剂举隅】

1、治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或带下黄臭:

龙胆草(酒炒)6g,黄芩(酒炒)9g,山栀子(酒炒)9g,泽泻12g,木通9g,车前子9g,当归(酒炒)8g,生地黄20g,柴胡10g,生甘草6g。(《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龙胆泻肝汤)

2、小儿惊风,大人风涎:

硼砂(研)、粉霜(研)、郁李仁(去皮,焙干,为末)、轻粉、铁粉(研)、白牵牛末各一钱,好腊茶三钱。(一本无白牵牛末)上为细末,熬梨膏为丸。(《小儿药证直诀·附方》凉惊丸)

【各家论述】

《神农本草经》

主骨间寒热,惊瘸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

《名医别录》

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利,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

《药性论》

主小儿惊痫入心,壮热骨热,痈肿;治时疾热黄,口疮。

【成药例证】

黄连羊肝丸

组成:黄连,胡黄连,黄芩,黄柏,龙胆,柴胡,青皮(醋炒),木贼,密蒙花,茺蔚子,决明子(炒),石决明(煅),夜明砂,鲜羊肝

功效:具有泻火明目之功效。主治肝火旺盛,症见目赤肿痛,视物昏暗,羞明流泪,胬肉攀睛。

【注意事项】

1、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和阴虚津伤者慎用。

2、脾胃虚寒及无湿热实火者忌用。

3、龙胆过敏者禁用。

作者: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 毛文豪

0 阅读:30

沛春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