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用芯片“卡脖”俄罗斯,为何普京不怕?还能用“氖气”反制?

招新聊国际 2023-09-13 11:57:01

2022年3月28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俄乌战争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已对俄罗斯展开了新一轮的制裁。高通、英特尔、英伟达等8家芯片公司,将对俄罗斯采取禁止芯片供应的措施。外界认为,此举将对本就孱弱的俄罗斯信息产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芯片是现代社会信息产业的基础部件,失去芯片,将会对一个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带来极大的损害。而作为全球的芯片行业占有垄断地位的国家,美国在近年来,一直依靠芯片产业,作为其制裁他国的杀手锏,以此来搞垮目标国家的科技项目。

此次对俄罗斯的制裁,美国命令这些芯片制造巨头,联手对俄罗斯暂停服务,旨在一举摧毁俄罗斯的尖端科技。

但是,据俄罗斯媒体透露,美国在芯片产业上的制裁,并不会对俄罗斯带来较大影响。因为,俄罗斯进口芯片的额度,仅占全球半导体的0.02%。至于那些芯片巨头企业的进口,更是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说,美国对俄罗斯的这次制裁,是千钧之力打在了棉花上,没什么大影响。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聊,俄罗斯为什么不怕美国用芯片卡脖子?俄罗斯国内的芯片产业,其水平到底如何呢?

众所周知,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红色政权,苏联自建国伊始,就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在二战中,更是几乎以一己之力,抵抗着二战德国的进攻,最终在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后,才取得最后的胜利。而在二战结束后不久,西方国家又以意识形态为借口,企图以一道铁幕,将苏联彻底封锁住。

从此,在和西方国家不断地对抗中,让苏联人的意识中,始终以保卫国家的军工产业为第一要务,从而忽视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也为以后他们和西方世界,在电子科技方面走上不同的两条路,埋下了伏笔。

当时间来到上世纪中期,美、苏两国都开始大力研发计算机。首先是美国,他们制造出了世界首台计算机,埃尼阿克。不过这台计算机俨然一个庞然巨物,他使用了18000个各式电子管,拥有30吨的重量,同时带来了发热大、耗电多、稳定性差的毛病,因此在使用中,故障从未间断过。而苏联紧接着制造出的明斯克,则以低耗能和低故障,明显更胜一筹。

但这只是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一次较量。到了60年代初,革命性的晶体管技术被发明,从此,苏联和美国走上了不同的赛道。

由于晶体管体积小、耗能低,无疑更适合民用,因此,看中市场前景的美国,毫不犹豫的选择晶体管方向发展下去,后来最终发展为今天的芯片。

而正如前文所言,苏联看中的是战争中的需要,尤其在当时核战争可能爆发的背景下,于是,他们依旧选择了抗干扰性更强,特别是可以抵御电磁脉冲的,电子管方向。

等到了80年代,以晶体管为主的美国和西方各国,各式研究成果突飞猛进,且已经普及了集成电路技术。而反观那时的苏联,却在电子管的后续发展上陷入瓶颈。毕竟,限于体积的原因,电子管不可能无限缩小。同时,苏联还搞出了,格格不入的三进制计算机。虽然能实现计算的功能,但几乎没有民用的价值。

在苏联着重发展的军工领域,由于苏联的电子管芯片被大量应用,也就造成了在同类型导弹上,苏联导弹的体积比美国导弹,在体型上硕大许多的原因。正是仗着军工产业带来的大量订单,让苏联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勉强达标。但是在民用领域上,由于要考虑成本、良品率、投资回报率等因素,苏联的芯片水平就全面落后了。

更严重的是,随着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民用市场上的巨量需求,不断促进他们晶体管技术的发展,最终让美国成为芯片领域的霸主。反观苏联则是原地踏步,开始吃老本,它们的电子管芯片技术一直在走下坡路。

于是苏联政府做了个冒险的决定:终止本土的电子管研发,选择完全复制西方的晶体管路线。可等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大多数仿制的设备由于起步太晚,完全达不到西方产品的质量标准。

1991年苏联解体,失去了庞大的国力支撑,和巨大的军事订单,苏联的芯片制造行业,遭受了空前的打击。原来生产电路的工厂纷纷破产,然后被寡头私有化卖了废铁,甚至不少电子厂也改为制造灯具。最为关键的是,大量苏联人才流失到西方各国,促进了英特尔等公司的技术发展。

1992年,前苏联硕果仅存的电子科学家,巴贝扬挺身而出,成立了MCST公司,想要为俄罗斯保留芯片产业的火种。在他随后的30年的努力中,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支撑着俄罗斯芯片业的前进。

2015年,巴贝扬推出了俄罗斯历史上最先进的处理器,但也只能达到,英特尔公司在2009年研发出的酷睿i3的水平。这也代表了俄罗斯芯片技术和美国的显著差距。可即便如此,MCST公司的产品也只能在军用领域实现应用,而在民用消费领域,根本和西方的英特尔、高通等企业无法竞争。

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2022年3月18日,世界著名半导体设计公司,英国ARM,宣布暂停对俄罗斯提供产品,这也是在美国宣布对俄罗斯展开制裁后,继英伟达、英特尔、高通等,第8家知名芯片产业宣布停止对俄罗斯销售产品。这也让俄罗斯的芯片水平,一夜倒退了十多年。

随着5G时代的到来,芯片对一个国家的科技越来越重要,芯片的性能也将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指标。毕竟,如果没有芯片,手机和电脑都变成砖头;更别说导弹和战机这样的高精尖武器了,因此,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在芯片产业的投入。

比如作为芯片制造中最关键的设备--光刻机。他不但动辄几亿美金的天价,更是以复杂的构造和研发难度,自带很高的门槛。目前,全球也只有少数公司能够制造。但俄罗斯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并且还是个军事大国,俄罗斯不但90%的小型芯片都依赖进口,而且也没有光刻机。

那么既然如此,美国为什么无法用芯片技术,卡住俄罗斯的脖子呢?答案实在可笑又无奈,因为俄罗斯表示,如果我根本就没有"脖子",请问你美国该如何应对呢?

提到为何俄罗斯不怕美国卡脖子,首先要讲讲芯片在军用和民用上的显著区别。民用芯片由于主要应用在手机、微机等设备,因此必须考虑体积、消耗,以及成本和商品回报率等因素。例如,当手机中芯片体积越小,就越能够丰富手机的各类功能。

但军用芯片则不同,军用芯片最首要的一点就是“稳定”,需要在高温、辐射、寒冷、震动等各种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其次,军用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比民用电子产品要更长,毕竟不能在战争进行到一半时,突然发生要求系统升级这类事故。

更重要的是,军用芯片要确保信息安全,必然要提升加密算法防止黑客入侵。因此,安全性方面要比民用芯片高出不少,至于芯片的体积,军用芯片几乎没有硬性要求,反而是越大越好,因为如果芯片小的话,晶体管之间的距离很短,抗干扰能力就会变的很差,反而会让性能不稳定。

而当下,尽管芯片有高、中、低端之分,其实是以体积作为最大区别,所谓的高级芯片,无非是因为体积更小。大多数国家并不是不能研发出芯片,而是研发不出高端的小型芯片,例如10纳米以下大小的。

前文提到美国制裁的,也恰恰就是10纳米以下的高端芯片。但是以军用为主的俄罗斯芯片,能用就行了,根本不在乎体积,大体积的俄罗斯自己就能制造,还会怕你制裁?

另外要说的是,虽然俄罗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芯片都依赖进口,但是他们自己研制的那一小部分,主要是用于国家核心的航天领域。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制裁的,主要是俄罗斯国内的民用和商用半导体产业。

他们的制裁手段无非是三种,首先是限制高等级芯片的出口,让你买不到小型的芯片;其次是禁止光刻机等先进仪器销售,让你无法制造出高等级芯片;第三是禁止先进芯片设计软件流入,让你无法完成芯片设计工作。

而对于美国制裁的这“三板斧”,俄罗斯表示“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虽然你不让设计、制造、进口10纳米级别的小型芯片,不过对俄罗斯国内主流的65nm芯片,没啥影响。至于需要小型芯片的手机和手提电脑等设备,俄罗斯的方法更简单高效,反正国内企业也不生产这些,索性从国外进口整台设备即可。

这么一来,据国外媒体统计,相对于全球5,000亿美元的芯片市场而言,俄罗斯被制裁进口芯片总额,只占全球市场的0.02%。如此小的份额,美国就算制裁也效果不大!

反观俄罗斯一直以来不是科技产品大国,而是能源和军事大国,其主要收入都是依靠出口自然资源和武器来获得,而这两项贸易美国根本无法禁止。反而倒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更容易被俄罗斯的禁令而卡到脖子。

2022年6月2日,俄罗斯政府宣布,将于2022年年底,控制氖气和钯的出口。众所周知,氖气是制造芯片的关键原材料之一。而钯作为半导体的重要原材料,主要用于传感器和存储器的制造。世界上最大的惰性气体出口国,正是俄罗斯和乌克兰。

全球惰性气体有30%来自俄罗斯,俄罗斯的钯,占全球供应量的40%。在俄乌战争的背景下,乌克兰的出口本就受到极大影响,同时,俄罗斯一旦限制氖气和钯的出口,将会对全球芯片市场带来极大震动。果不其然,一天后的6月3日晚,美股开盘后,其芯片股集体下跌,美光科技暴跌7.2%,英伟达大跌超4.4%。可以说,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真正的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作为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制裁了20多年的俄罗斯,在应对各种制裁方面早就积累出经验了,因此,在俄乌战争爆发前,相信普京早已准备好了相应的措施来反制。而美国若想要像制裁欧洲和亚洲国家的方法,仅靠芯片技术来卡住俄罗斯的脖子,显然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2023年八月,据国外媒体透露,在乌克兰军方搜集的俄军导弹残骸中,能发现来自三十多个西方国家的电子零部件,为此各国媒体认为,美国和西方对俄罗斯的禁运裁削,完全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相信在之后,美国必然还会展开其他方向的新一轮制裁,至于俄罗斯能否依旧成功抵御,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0 阅读:0
招新聊国际

招新聊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