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的金石十事

秦保 2025-03-26 05:28:56

阮元在嘉庆十四年(1809年)总结其金石学成就时,提出了著名的“金石十事”,涵盖文献编纂、器物复制、碑刻保护与学术创新等领域。这些项目均已完成,且对清代金石学发展影响深远。以下是具体内容及完成情况梳理:

一、编纂《山左金石志》与《两浙金石志》

内容:阮元任山东学政时,与毕沅合作编纂《山左金石志》,收录山东地区金石1300余件;后调任浙江学政,主持编成《两浙金石志》,收录浙江金石遗存数千种。

意义:两书均以“录原文、附辨证、记尺寸”为体例,系统保存地方金石文献,开创地方金石志编纂范式。

完成情况:分别于嘉庆元年(1796年)和嘉庆年间完成。

二、编撰《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

内容:汇集商周至汉晋550件青铜器铭文拓本,结合经史考释,是清代首部系统研究钟鼎彝器的专著。

意义:突破传统金石学重“石”轻“金”的局限,推动青铜器铭文研究成为独立领域。

完成情况:嘉庆九年(1804年)刻成,阮元亲自主持,幕宾朱为弼参与审释。

三、模铸周代青铜器

内容:复制周代散氏盘、南宫盘等古器,并藏于扬州府学与雷塘文选楼。

意义:通过复制技术保存古器形制与铭文,为后世研究提供实物参考。

完成情况:嘉庆年间完成,扬州府学与阮氏私藏均有存世记录。

四、摹刻天一阁北宋《石鼓文》拓本

内容:以天一阁藏北宋《石鼓文》拓本为底本,两次摹刻于杭州、扬州府学,并融入校勘成果。

意义:保存了存字最多的北宋石鼓文版本,原拓毁于战火后,摹刻拓本成为后世研究核心材料。

完成情况:嘉庆年间完成,吴昌硕等书家均受其影响。

五、发现扬州甘泉山厉王冢西汉刻石

内容:嘉庆十一年(1806年)在扬州甘泉山发现西汉厉王刘胥宫殿用石,将其移置扬州府学。

意义:填补西汉石刻文献空白,佐证汉代诸侯制度。

完成情况:石刻现存扬州,阮元亲自主持保护。

六、新拓琅邪台秦篆

内容:在山东诸城琅邪台发现秦二世诏书残碑,拓得“制曰可”等87字,并分赠翁方纲、钱大昕等学者。

意义:补充秦代篆书实物证据,推动秦代书法研究。

完成情况: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完成,现存拓本为清代重要文献。

七、重立曲阜汉府门倅大石人

内容:修复并重立曲阜汉府门前石人像,记录其形制与历史背景。

意义:保护汉代石刻艺术,彰显对儒家文化遗产的重视。

完成情况:嘉庆年间完成,石人现存曲阜孔庙。

八、摹刻四明本《华山庙碑》

内容:以宁波(四明)天一阁藏《华山庙碑》拓本为底本摹刻,复原东汉隶书风貌。

意义:弥补原碑损毁的遗憾,推动碑学书法复兴。

完成情况:嘉庆年间完成,拓本广为流传。

九、摹刻秦泰山残篆与吴《天发神谶碑》

内容:摹刻秦代泰山刻石残篆与三国吴《天发神谶碑》,保留篆书演变轨迹。

意义:为篆书研究提供关键实物,影响清代篆书创作。

完成情况:嘉庆年间完成,原碑不存。现存拓本为金石学重要资料。

十、保护云南《爨龙颜碑》

内容:阮元任云贵总督时,命其子阮福寻访并精拓云南陆良《爨龙颜碑》,建亭保护。

意义:发掘南朝碑刻典范,推动边疆金石研究。

完成情况:道光七年(1827年)完成,碑刻至今保存完好。

总结:金石十事的完成与影响

阮元的“金石十事”不仅是个人学术成就的总结,更是清代金石学从考据走向实践的代表。他通过文献编纂、摹刻复制碑帖、田野发掘、文物保护四类工作,构建了完整的金石研究体系,为乾嘉学派“实事求是”学风提供了方法论示范。其成果至今仍是研究中国古代金石、书法、历史的核心材料。他真是金石大家。

0 阅读:0
秦保

秦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