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之变时,孙中山曾派人劝李鸿章进行两广独立,但慈禧依然对其重用

黑白梦历史 2025-03-21 16:10:47

庚子年,局势危急,慈禧太后虽然以皇帝名义向列强宣战,可是在大清已然腐朽不堪的此时,清朝的应对实在是苍白无力,仗打得极为的失败,慈禧太后对于李鸿章这位在华北战局中忙得不可开交的两广总督,自然是不得不予以重用。

实际上,在庚子事变发生之前,李鸿章就已经对大清朝的未来有所预见,他曾经对戊戌变法的参与者就说过:“钜鹿一败,二百王侯之枳宁市乃因而不顾,今大国二十,岂人人何。”

于是为了能够寻找到支撑大清继续维持下去的希望,在庚子事变的关键时候,李鸿章曾经派人去劝说慈禧统治的清朝进行两广独立,但慈禧对李鸿章的这个建议却并不积极。

为何慈禧并不支持李鸿章的“独立”的提议,主要是因为慈禧担心,李鸿章一旦独立后,会像袁世凯一样,趁机谋取更大的权力,成为地方割据势力的头目,这对清朝的中央集权构成威胁,而慈禧的权威和利益也会受到影响。

并且再加上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民众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了极大的不满,慈禧又担心李鸿章的独立会引发更多的地方割据和叛乱,这样的局面将会加剧清朝的危机。

一、李鸿章拒绝了慈禧的命令,是在谋划两广独立?

情况一:慈禧派兵讨伐义和团,李鸿章拒绝命令

在庚子事变爆发后,北京的局势危急,就在这个时候慈禧也意识到了事情的棘手性,虽然她以皇帝的名义向列强宣战,但是在这之前义和团已经在北方地区兴风作浪,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李鸿章作为两广总督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并不打算直接响应慈禧的命令,而是想着去进行两广地区的独立,这一段时间他的精力都是在谋划两广独立的事情上。

情况二:派人劝说慈禧支持两广独立

李鸿章并没有直接去执行慈禧的命令,而是派了刘学询去游说慈禧支持两广独立,刘学询也是李鸿章的幕僚,也是孙中山的朋友。

当时刘学询和孙中山为了能够建立两广独立的局势,搞定慈禧,就专门跑去见慈禧,劝说她去支持两广独立,刘学询当时肯定了两广独立的意义,认为两广独立有利于民族复兴,也能够对清朝施加一定的压力。

二、赴京请命,李鸿章的独立计划被耽误了

影响一:与孙中山会谈缺乏积极性

慈禧在拒绝了李鸿章的请求之后,李鸿章只能继续谋划,可是在这个时候慈禧已经对李鸿章产生了怀疑,于是就开始派人去监视李鸿章,监视完之后发现李鸿章在谋划的就是独立的事情,慈禧对此非常的不满。

可是李鸿章并没有因为慈禧的反感而停止他谋划独立的计划,他仍然希望继续推动两广地区独立的事情,但是因为慈禧的监视和干扰以及他个人的不够积极,最终导致了李鸿章的独立计划以失败告终。

影响二:李鸿章和孙中山的会谈没有达成实质性合作

李鸿章和孙中山的计划虽说是通过了刘学询的牵线搭桥,终于得以实现了第一次会谈,这次会谈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两广独立,推动两广独立的提案,李鸿章提出要推进两广独立,必须要联合一系列反清的组织,而孙中山这边则提出要进行一系列的军事和外交的准备。

这个时候李鸿章也表示会支持孙中山的行动,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资支援,但是刘学询认为这样做缺乏实际意义,坚决不同意这种方式。

三、庚子事变失败,李鸿章为何依然被慈禧重用?

原因一:李鸿章的外交才能出众,能够应对复杂局势

李鸿章作为晚清的名臣,确实在这个时候积极地去支持慈禧,维护了大清的利益,虽然经历了庚子事变,导致大清的国力又再一次遭受重创,但是李鸿章在这个时候对于外交的把握能力,确实超过了很多的官员。

因此慈禧不得不依赖于他,这也是当时李鸿章的特殊地位的原因,如果他没有这样的才能,或许早就已经被慈禧直接抛弃了。

原因二:李鸿章的割席断交影响不大

李鸿章虽然在庚子事变之前劝说慈禧去独立的提案被拒绝了,但是李鸿章也在这个时候仍然积极地想要推动两广的独立,在这个时候李鸿章已经意识到,独立的事情已经没有办法去实现了,他只能继续维持自身的权力。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李鸿章最终选择割席断交,和孙中山彻底的断交,虽然这个行为导致了孙中山和李鸿章的关系恶化,但是也维护了李鸿章在清朝的地位。

李鸿章本身并没有能力去和清朝进行博弈,之后的事情也证明了李鸿章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割席断交之后,李鸿章也在这个时候继续被慈禧重用,维持了他自己在清朝的地位和权力,反而孙中山虽然和李鸿章尝试合作,但最终却依然失去了自身的权力。

李鸿章和孙中山的合作企图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计划虽说是有了,但是缺乏实施的必要条件,再加上李鸿章个人的态度不够积极,这导致了李鸿章的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而在接下来的时期,李鸿章依旧维持在官场中的地位,也为接下来的西北抗战做出了贡献。

0 阅读:29
黑白梦历史

黑白梦历史

黑白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