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一位考生,落榜后不服气写了一首牢骚诗,结果成了千古绝唱

幽谷听泉声 2024-12-30 15:26:09

前言

宋代有一位词人才情一流、颜值一流,受到不少人的喜欢,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他曾因为不服气,在落榜后便写了一首牢骚诗,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首诗却成了千古绝唱。

那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写的诗又是什么呢?

词人的落榜之路

这个词人的名字想必不少人都听说过,就是柳永。柳永又称柳三变,这和他后来的科举考试有着密切的联系。

柳永出身显赫,家里世代为官,从小便受到崇尚儒学、热衷于科考的熏陶。

父亲之所以给他取名“柳三变”,是希望他如孔子的论语中所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或许是因为父亲对他给予厚望,柳永年少时便一心想考取功名,完成家族的寄托。

在其成年后,他带着父亲的希望、家族的寄托和自己的豪情壮志踏上了科举之路。

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位自幼能写出《劝学文》的神童,却屡试屡败,被现实狠狠上了一课。

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在宋仁宗时期,北宋经济发达,人口剧增,这也形成了市民阶层,随之出现的就是新兴俗文学。

这种文学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将书面语和口语相结合,生动活泼,易于理解,深受平民大众的喜爱和支持。

例如,柳永《望海潮》中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写出了杭州的一片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出了杭州的街巷河桥、居民住宅一片祥和与静谧。

《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营造了悲凉的氛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则描绘了离别的不舍和悲痛。柳永的词在当时的统治者看来,是俗文学的代表。所以他本人也被视作眼中钉,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

皇帝读他的词,片面地认为柳永整日穿梭于烟花巷陌中寻花问柳,不适合做官。

传统的士大夫认为“发乎情,止乎礼义”,因此要讲究含蓄,这也决定了他的前途渺茫。

柳永自幼受到家庭的影响,勤勉好学、博览群书。从小在掌声和鲜花中成长起来的温室花朵,自然是不知道现实社会的残酷。

即便是青年时期,他也自视甚高,他在《长寿乐》中写到:临轩亲试,也定然魁甲登高第。

心怀这样的自信,他踏上了去往汴京的科考之路,但是名落孙山,事与愿违。

《鹤冲天》更是“雪上加霜”

落榜之后,柳永心生不服,便写下了一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词的前两句引出了自己榜上无名的事实,但也安慰自己,圣明的时代会暂时遗弃贤人。

“未遂风云变,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作为一名贤臣,为何不能肆意游玩呢?何必在乎得与失,有才华的词人都是平民。这透露出了词人的骄傲自满,以及对功名的不屑。

但真如作者所写,他对功名并不在意吗?

我们读完上半阙,听到了作者的另一个声音。他在解释失败原因是偶然的,只能用白衣卿相来自我安慰和自我调节。

如果柳永对功名真的不看重,那为什么还要执着于考试呢,更不会因为名落孙山而著述这首词。

接着是下阙,“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有幸意中人,堪寻访。且荏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

在烟花巷陌之地,隐约有彩色绘画的屏障。词人也很幸运,有意中人可探访。有美丽的姑娘相伴左右,与之谈情说爱,真是人生快意之事。

每个人的青春是短暂的,也是快乐的。所以虽然功名可贵,但也是虚名,不如用慢慢喝酒、低声浅唱来换取这样的快活时刻。

但是,他游玩于烟花之地都是对现实的遗憾、无奈和沮丧以及失败后的逃避。这首词深受后人喜爱,也成了千古绝唱。

但也正是这首词,再一次惹得仁宗不满,柳永又一次落榜。

漫游天下,柳永虽然已经失利,但是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四处奔波,继续负重前行,寻找功成名就、壮志得酬的良机。

柳永开始云游四海,这也为他写羁旅行役的词奠定了时间和空间基础。在漂泊的十余年间,他先后游历苏州、扬州,又去过巴蜀、荆湖。

例如《少年游》中的“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虽然描绘的是长安的萧瑟景象,但实则是暗示了本人的孤独失落之感。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中的“故人何在,烟水茫茫”,则表达了思念和漂泊异乡的惆怅。

这些词句中的无力、惆怅正是传统文化对新文化的剥夺,换言之,是雅和俗的博弈。

柳永,你到底还是世俗之人

虽然整日流连于青楼歌伎之间,但柳永心中的苦闷并未得到真正的释放。他摆脱不了自少年以来所受的家庭影响,社会给予的肯定。

柳永一直没有停止过进士考试,功名利禄不能说放弃就放弃,况且这是一条不归路。

从这一角度来看,柳永和大多数人一样,不分寒暑、埋头苦读,只为有朝一日能高中,光宗耀祖。

但他既想得到功名,又想获得温情,这就使得柳永周旋于两者之间,也造成了更为尴尬的处境。

如果个人生活太放纵,会影响仕途,所以只能在情感方面选择保守;如果只追逐情感丰富多彩,那必然会危及仕宦生涯。

这种不能摆脱功名之念,又不能波及情感世界的复杂情绪,实在让人难抉择。

《鹊桥仙》词上片云:“届征途,携书例,迢迢匹马东去。惨怀,嗟少年易分难聚。佳人方恁缱绻,便忍分驾侣。当媚景,算密意幽欢,尽成轻负。”说的正是自己满腔抱负,迫使一腔温情被一次次辜负。

温情与功名贯穿着柳永的羁旅生涯,为了功名只能舍弃美人,可以说,柳永的词描绘了柳永一生一世的哀伤情感。

如《浪淘沙·梦觉》中的“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萌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期成忧戚”,尽显了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对负了佳人的愧疚。

从词中,我们能感觉到柳永心中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痛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为了使哀伤能最大限度减少对自己生活的困扰,在当时的最佳选择就是珍惜时光。

在柳永的词中,能明显地读出他对时光的怜惜、对情感的留恋,就如《菊花新》中的“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

不过在羁旅行役中十年之久后,柳永又回到汴京考试,可能是仁宗的开明又或是来自命运的眷顾,终于在仁宗时期考中进士。

他又写了一首《柳初新》:“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君、成行如画。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竟喜羽迁鳞化。”

从词中可以看出他在负重前行、跨越重重波涛之后,抵达光明的兴奋之情和轻盈之感。

柳永的一生都将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本是才子佳人,却因不拘泥于时代而败走麦城。

因考场失利而转战情场,而后又发现情场不是最终归宿,又兜兜转转回到考场。

虽然最终有幸中了进士,但已经年过半百,一直沉沦下去,最终没能在官场上大展身手,实现抱负。

正是这种心态和环境,使得他在文学创作上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他创作的慢词一改小令的多用比兴,大量采用“赋法”,以“赋”为词,并运用于他擅长的歌伎和情感相思离别中,运用得大为成功。

柳永之所以能够被大多数学子喜爱,就是因为他的经历和我们大多数人相同,能够产生共鸣。

柳永69岁才回京,但未被安排新的职位,也许是仁宗心生恻隐之心,垂怜本人而已。到74岁时,与世长辞。他的一生,浪漫、凄惨又感人。

结尾

柳永虽然创作了大量的词作,但是北宋王朝留给他的空间并不多,实在是让人为其感到不公。

在今天看来,或许有些人就是柳永的缩影,我们依然为考试焦虑,为金榜题名而欣喜,为落榜而失落。

此时,我们应该回头看看柳永,感受一下北宋年间这位考生的处境和心情,在词作中暂时忘却痛苦和烦忧之事,安静享受文学的美感和愉悦。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柳永,一直保持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和积极的心态。

参考:

柳永为何写颂词走“霉运”?2023-09-23陈歆耕

柳永酒醒何处 2015-02-05 花生

0 阅读:5
幽谷听泉声

幽谷听泉声

幽谷听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