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危险边境线,已有7条军犬被咬死,士兵出门需全副武装

幽谷听泉声 2025-01-03 16:41:30

这里是祖国边陲的一处“危险禁区”,堪称中国最危险的边境线,在这里我们的边防战士们除了保护边境,每天还要面临着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甚至已经有7条忠诚的军犬在这里被咬死,再也无法陪伴战士们巡逻。

而这些“敌人”拥有超强的攻击性,数量庞大到让人头皮发麻,即使全副武装的战士也难以抵挡它们的疯狂进攻。

那么这些可怕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这片土地上还有什么秘密?

一、蚊帐里的日常

大家以为边防战士的日常就是站岗巡逻那么简单?

在新疆北湾,他们的日常还包括了蚊虫的“斗智斗勇”,这不是一般的蚊子,数量之多,攻击性之强让人咋舌。

战士们开玩笑说,在这儿连呼吸都得小心翼翼,不然吸进去的可能不是空气,而是一肚子蚊子。

这不是夸张,高峰期每立方米空间里就挤满了1700只蚊子,高峰期可达3500只,那密度想想都头皮发麻。

想在北湾生存,第一要义就是“全副武装”。

防蚊服是标配,从头包到脚,新型防蚊服虽然相对说轻且透气,但在北湾的夏天,穿上它依然像蒸桑拿。

为了防止蚊子从缝隙钻进去,战士们还得在领口、袖口、裤口等漏缝的部位喷上厚厚的驱蚊液,那味道一言难尽。除了防蚊服,还有配套的防蚊帽等部件。

就算这样,蚊子大军还是会想方设法地突破防线,发起猛攻。

“蚊帐里的班会”更是北湾一景。在蚊虫肆虐的北湾,蚊帐成了战士们学习、生活,甚至开会的“避难所”。

晚上睡觉,蚊帐更是必不可少,即隔着一层蚊帐,蚊子的嗡嗡声依然清晰可闻,扰人清梦。

有时半夜惊醒,一巴掌拍下去,蚊帐上能留下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蚊子的“尸体”。

在北湾巡逻,对战士们来说是一场巨大的考验,全副武装也难以完全抵挡蚊虫的侵袭,为了避免蚊虫飞入口中,战士们只能用吸管小心翼翼地喝水。

在防蚊帽的遮蔽下,他们吃着压缩干粮,补充体力,被蚊虫叮咬得奇痒难忍,他们也从未停下脚步。

认真地为界碑描红,一笔一画,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

为了苦中作乐,战士们还发明了一些独特的娱乐方式,“点牛粪”就是其中之一。

浓烟滚滚的牛粪堆成了天然的“驱蚊器”,战士们则在烟雾缭绕中享受这难得的休闲时光。

2017年夏天,一个地方工程队来到北湾施工,才刚到第一天,工人们就被铺天盖地的蚊虫大军打败了,叫苦不迭。

而我们的边防战士们,却年复一年地坚守在这片土地,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我们驻守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守卫边疆,更是为了守护身后的家园。”一位战士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虽然这里的环境很艰苦,蚊虫很多,但我们从不后悔选择这份职业,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二、军犬的牺牲

战士们尚且需要“全副武装”才能抵御蚊虫的侵袭,更何况是和他们并肩作战的军犬,在北湾这片土地上,军犬们面临着比战士们更大的威胁。

战士们可以穿上厚厚的防蚊服,戴上防蚊帽,但军犬们却无法得到如此全面的保护。

它们灵敏的鼻子和湿润的眼睛,反而成了蚊虫攻击的重点,密密麻麻的蚊虫叮咬,让军犬们痛苦不堪,难以忍受。

它们无法像战士一样表达自己的痛苦,只能默默承受,让人心碎的是,已经有7条忠诚的军犬,因为蚊虫叮咬引发的疾病而牺牲在了这片土地上。

炎龙是北湾边防连的一条幸存军犬,它亲眼看见了战友们一个个倒下,也曾被蚊虫叮咬得遍体鳞伤,但它依然坚强地活着,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每天炎龙都会跟随战士们一起巡逻,在蚊虫的“围攻”下,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战士们对炎龙格外关照,每天都会仔细检查它的身体,为它涂抹驱蚊药,尽可能地保护它免受蚊虫的侵扰。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也会好奇,为什么北湾的蚊虫会如此猖獗,甚至夸张到有些骇人听闻的程度?这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三条河流在此交汇,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滋养着这片土地的繁荣,但也形成了大量的沼泽、湿地和静止水体。

这些水域富含有机物,为蚊虫幼虫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成为蚊虫理想的“繁殖基地”。

每一片静水,每一处湿地,都可能孕育着成千上万的蚊虫幼虫。

北湾地区夏季温暖潮湿的气候,也为蚊虫的快速繁殖提供了绝佳条件。

温暖的气温加速了蚊虫的生命周期,而潮湿的环境则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水分。

漫长的夏季意味着蚊虫拥有更长的繁殖时间。

一代又一代的蚊虫迅速繁衍,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此外茂密的植被也为蚊虫的生存提供了便利。

茂盛的草木和树丛为蚊虫提供了栖息和躲避场所,使它们免受阳光直射和天敌的捕食,同时茂密的植被也增加了灭蚊工作的难度,让传统的喷洒药物等方式,难以有效触及蚊虫的藏身之处。

北湾地区的生态系统也对蚊虫的泛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蚊虫的天敌,例如鱼类、蛙类、蝙蝠以及一些食虫鸟类,在北湾的数量相对较少,无法对蚊虫的数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这导致蚊虫在缺少天敌的情况下,可以肆无忌惮地繁殖,数量急剧增长。

北湾的蚊虫种类繁多,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是蚊子和蠓虫,也就是当地人俗称的“小咬”。

体型比蚊子小得多,但叮咬起来却更厉害,也更难防范,它们常常成群结队地攻击人畜,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瘙痒,甚至出现过敏反应。

有些战士对蚊虫叮咬过敏,被咬后会出现严重的皮疹和水肿,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这些蚊虫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也对戍守边疆的战士们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三、灭蚊行动

在北湾人和蚊虫的“战争”从未停息,从最初的原始方法,到后来的科技加持,这场“战争”不断升级。

早期战士们对抗蚊虫的方式比较原始,他们会燃烧牛粪、艾草等,希望能用浓烟驱赶蚊虫。

浓烟呛人不说,驱蚊效果也差,蚊子大军依然嗡嗡作响,前赴后继地向战士们发起进攻,战士们常常被叮咬得浑身是包,奇痒难忍。

后来灭蚊灯的出现,让人们在“人蚊大战”中看到了希望。

灭蚊灯利用蚊子的趋光性,把它们吸引过来,然后用高压电击杀。每天清晨,清理灭蚊灯成了战士们必须做的事情。

一盆一盆的死蚊子,触目惊心,也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了蚊虫数量之多。

灭蚊灯虽然不能完全消灭蚊虫,但确实减少了蚊虫的数量,大大改善了战士们的生活环境。

科技的进步为战士们带来了更有效的武器,新型防蚊服的研发,更是让人类在“人蚊大战”中占据了上风。

特别是第七代防蚊服,采用轻薄透气的面料,穿着更加舒适,同时又具备强大的防蚊功能。

除了装备上的升级,战士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灭蚊方式。

为了避免在户外训练时被蚊虫叮咬,他们建造了室内训练场。

在室内战士们可以安心训练,不用担心蚊虫的骚扰,训练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为了应对蚊虫的威胁,战士们也总结出了一套“防蚊秘籍”。

除了穿戴防蚊装备,他们还会在皮肤裸露的地方涂抹防蚊液,并定期服用防蚊虫的药物。

在巡逻或执行任务时,他们还会携带一些应急药品,以在被叮咬后及时处理。

对于北湾战士们来说,保家卫国不仅仅是扛枪站岗,还要对抗数以千计的蚊子,每立方米5200只蚊虫,根本让人招架不住。

而我们的战士们,依然坚守在这片土地,默默守护着我们。他们和蚊虫的战斗,没有硝烟,却同样惊心动魄。

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作真正的“钢铁意志”,这片土地因为他们的守护,而更加安宁。

参考:

死蚊虫要用脸盆装!看完他们驻守的地方,网友们都心疼了……

上观新闻

2022-07-06

每立方米1700只蚊子!边防官兵穿新装备,驻守“蚊虫王国”

人民资讯

2021-07-26

0 阅读:0
幽谷听泉声

幽谷听泉声

幽谷听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