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某地有个小吏,起初不过是个抄抄写写的文书,后来托了亲戚的福,被提拔成了县里的捕头。
刚上任那会儿,他乐得整天嘴角上扬,逢人就说:“这捕头啊,虽不算大官,可手里总归是有点权的。”
为了显示这“手里有点权”,他隔三差五就带人去街上巡视,见人挑担,便故意刁难;见谁家窗户没擦干净,也要罚点铜钱。
他说,这是“执法”。
可奇怪的是,街坊们并不敬他,反而背地里嘲笑他,说这捕头不过是个“纸老虎”,仗着那点鸡毛蒜皮的权,不知天高地厚。
后来,那捕头终于栽了跟头。
他在一次“执法”中,错拦了县太爷的小舅子。县太爷怒不可遏,当即将他打了三十大板,撤了职。
那捕头跪在青石板上,嚎啕大哭,口口声声喊冤:“我不过是依规办事,何罪之有?”
可他始终不明白,权力从来不是他的,而是县太爷的。
至于所谓“依规办事”,不过是他自己的借口罢了。
这个故事,我小时候听了觉得好笑,长大后却觉得悲凉。
因为无论是古代的捕头,还是现代的总统,似乎都摆脱不了这个宿命——权力这东西,看似光芒万丈,实则是个毒药。
你握得越紧,它就越能腐蚀你的双手,甚至吞噬你整个人。
最近韩国总统尹锡悦的故事,就是这剧本的又一次重演。
尹锡悦本是个检察官,干了几十年,凭着一身硬骨头和反腐形象,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当上了总统。
这一路走来,他斗过政敌,压过对手,风光无限。
可惜,风光背后是暗涌。
他的妻子金建希,原本是他政途的助力,却成了他衰败的起点。
从“冲冠一怒为红颜”到如今的被停职、拒捕、闹剧,他的一切,似乎都在加速崩塌。
韩国的总统们,似乎都逃不过这个结局。
从李承晚到朴槿惠,一个个要么流亡,要么入狱。
有人说,这是权力本身的诅咒。
可我觉得,诅咒不在权力,而在人性。
尹锡悦如此,朴槿惠如此,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捕头”们,亦是如此。
权力是什么?是能让人上瘾的毒药,也是能让人癫狂的春药。
它让人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能掌控他人的命运。
可一旦尝到了这滋味,就再也停不下来。
于是,他们开始滥用它、沉迷于它,甚至为了维系它,不惜与整个世界为敌。
尹锡悦的拒捕,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明知自己已成众矢之的,却依然摆出一副死扛到底的姿态。
他的支持者挥舞着国旗,堵在总统府前,为他呐喊加油;
而他,躲在官邸里,借着法律的漏洞,躲避司法的制裁。
一个总统,做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再是权力的主人,而是权力的奴隶。
我并不关心尹锡悦的结局。
他最终是坐牢,还是流亡,都与我们无关。
我们真正该关注的,是权力这东西,为什么能让人如此沉迷?
古至今,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还是基层的小捕头,一旦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就再也离不开它。
他们会为了它斗争、欺骗,甚至舍弃一切。
这种现象,放在个人身上,是悲剧;放在国家层面,就是灾难。
权力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
它是工具,是载体,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
如果一心为民,权力则是造福的手段;如果一心为己,权力则成了毁灭的武器。
韩国总统们的悲剧,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太自信,太贪婪。
他们以为权力是自己的,却忘了权力终究来源于人民。
一旦失去了民心,权力就成了悬在头顶的钢刀,随时都会落下。
我们中国人常说“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是权力最好的注解。
权力不是用来满足私欲的,而是用来为百姓谋福祉的。
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它时刻受到监督,才能避免它变成毒药。
这一点,我们的制度设计无疑是成功的。
相比韩国总统们的乱象,我们的领导者始终将人民放在首位,这才有了如今的国泰民安。
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权力的毒性无处不在,稍有不慎,它就会反噬。
我们需要用制度去约束它,用规则去规范它,用教育去唤醒每一个掌权者的良知。
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权力是毒药,也是春药。
它既能让人迷失,也能让人清醒。
如何使用它,最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国家的命运。
希望我们能始终保持清醒,而不是重蹈他人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