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为马拉多纳举行国葬,何为国葬,谁是中国第一位国葬的?

长江古今谭 2020-11-28 11:43:15

一代球王马拉多纳离开了我们,阿根廷政府决定为其举行国葬。在阿根廷历史上只有7位前总统以及五届F1世界冠军得主方吉奥享受过如此殊荣。马拉多纳可谓生前荣耀,死后哀荣。

国葬是以国家名义举行的葬礼,也是一个国家中最高规格的葬礼。据考证,国葬始于古罗马,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上的国葬,所以说中国的国葬始于民国,而蔡锷将军则是中国国葬第一人。

蔡锷

1916年10月31日,民国元勋黄兴在上海因病长逝,享年42岁。黄兴的不幸离世,令举国悲痛。消息传到海外,他的好友,正在日本福冈医院治疗的蔡锷将军悲痛万分。他忍着病痛,在病床上为故交写下祭文、挽联。

黄兴

让人扼腕叹息的是,不过数日,反袁称帝的护国名将蔡锷将军于11月8日,病重身亡,年仅34岁。

短短几日,黄兴和蔡锷这两位共和英雄竟先后逝世,一时间,举国哀悼,薄海同悲。

以孙中山为首的黄兴治丧委员会派代表面谒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提出了为黄兴举行国葬、立功之地建专祠等十项要求。

10日,湖南督军谭延闿和云南督军唐继尧联名致电各省,倡议为蔡锷举行国葬:“此公义旗首拔,艰险备尝,缔造共和,厥功最伟。……国家追念元勋,自应赐予国葬。”12日,梁启超等社会名流也致电副总统冯国璋和西南各省,表示赞同。19日,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复电,表示要为蔡锷举行国葬。

12月18日,在各方压力下,北京政府正式公布民国时期第一部《国葬法》计八条。对于享受国葬者的资格、国葬的经费、仪式等,均作了具体规定。22日,黎元洪正式下令国葬蔡锷与黄兴。其令曰:“国会议决,故勋一位陆军上将黄兴、蔡锷,应予举行国葬典礼,着内务部查照国葬法办理。”

期间,全国各地各界人士举行了规模宏大的黄兴、蔡锷公祭以及“黄蔡”合悼仪式。各界所赠挽联、诔词不计其数,下面仅摘录代表性的几条。

蔡元培挽黄兴联:“无君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唐绍仪挽黄兴联:“奇气满东南,吾道不孤,应为苍生争一息。 大名垂宇宙,人心未死,终教青史慰重泉。”

孙中山挽蔡锷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梁启超挽蔡锷联:“知所恶有甚于死者;非夫人之恸而谁为?”

小凤仙挽蔡锷联:“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1917年4月12日,在长沙岳麓山为蔡锷举行了国葬仪式。当日,北风怒号,大雨滂沱。

现摘录李抱一撰写的时评《悼蔡公松坡》的部分文字,以叙当日情景:

九时,炮声隆然,接连五响,蔡锷出殡如期举行。大总统黎元洪特派代表、湖南省长兼督军谭延闿率文武官员与中央特派员、各省各处代表及来宾俱躬亲执绋,经大西门向湘江码头步行送葬。此外,各国驻湘领事及军、警、绅、商、学各界参与送葬者在五六千人以上。

中午时分,送葬队伍行至渡江码头,河岸上早已白布扎成一坊,前书“英雄逝水” 四个大字,后书 “天柱双倾” 四个大字;联云:“旧事重提,伯仲勋名怀击楫;万方多难,苍茫风雨泣同舟。”

岸边停泊多艘军舰及各种小船,均为载运会葬官绅所预备,另有一艘经精心安排、运载蔡锷灵柩的大船,也已由白布围绕,上悬一额曰:“若济巨川”,联云:“四方来者,于此观礼;九原可作,知者是谁。”

因江水汹涌,为安全起见,所有学生和本省各机关、团体代表均送到码头为止,其余众人在谭延闿的带领下,扶蔡锷灵柩上轮。一小时后,到达岳麓山。送葬队伍冒雨,扶灵徒步上山,到达万寿寺后山墓地,国葬仪式正式开始。谭延闿主祭,范治焕为赞礼官,袁家普为读祭文官。下午四时整,在哀乐和礼炮声中,蔡锷灵柩降入墓内,入土为安。

4月15日,在岳麓山,以同样的规格又为黄兴举行了国葬。

很多人会问,黄兴和蔡锷同为共和元勋,且比蔡锷早逝8天,为何国葬安排在蔡锷后面呢?

这一是因为蔡锷在民间的威望要比黄兴高,宣传价值高。袁世凯称帝后,蔡锷率先在云南起义,挽救共和,重塑民国。时人评价蔡锷,多用“模范”、“国魂”等词语,其品行、事迹、临终遗言足以感人而深入人心。在国人的心目中,蔡锷堪称民国第一人。而当时黄兴远在美国,虽也有贡献,但不如蔡锷耀眼。

二是因为黄兴等革命党人和北洋派系关系不佳,在他死后,北洋派对为他国葬是抵触的;而蔡锷没有固定派别,北方人对南方各省首领唯一信服的就是蔡锷。在他死后,无论是革命派,还是北洋派,抑或地方实力派,都被他的事迹所感动,要求国葬的声音此起彼伏。

但如果仅为蔡锷国葬,就显得厚此薄彼,落人口实,对国人也无法交代。同时国葬两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但北洋政府使了一些小手段,把蔡锷的葬期提前于黄兴三天进行,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使蔡锷独享“国葬第一人”的称号。是故“民国之有国葬,实自松坡始。”

0 阅读:34
长江古今谭

长江古今谭

滚滚长江东逝水 谈古论今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