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和宦官有什么区别?如果分不清,很容易贻笑大方

夜半读诗 2024-11-29 11:10:02

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太监这一群体,面对皇帝时奴颜卑膝,宣读圣旨时拿个拂尘,声音阴阳怪气……这就是我们对太监的刻板印象。

我们读历史也知道古代有“宦官专权”,宦官和太监在我们印象里好像就是同一类人。

可如果有人问起:太监和宦官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宦官专权”不说“太监专权”?你可能会说了,难道宦官是太监的正式称呼?那就错了,宦官和太监听起来相似,实际上有明显的区别。

01

“宦官”的前世今生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为啥叫“宦官”,宦是啥意思?原来,宦官之名出自拱卫在天帝星旁一个叫“宦者”的星座。

商朝时的甲骨文中曾出现“凸刀”字,其义与阉字相通,可见当时已有将人阉割,不过那时候还不是为了入宫伺候人,更像是用于祭祀。西周时开始有使用阉人的记载,《周礼》内有“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当时的阉人被用来作“寺人”、“内竖”、“阍人”等职,但是人数不多且地位低下,只是负责杂役、传令等工作,是家臣的一种。

其实,宦官在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宦官阉割才成了硬性要求。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宦官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竖刁,他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挥剪子自宫,得以重新回宫伺候齐桓公,并负责掌管内侍及女宫的戒令。

竖刁确实是个狠人,对自己狠,对齐桓公也狠。齐桓公晚年病危,竖刁作乱,不给齐桓公饮食,把堂堂春秋霸主给活活饿死了,死后尸体还被放床上放了六十七天才下葬。管仲临终前就告诫过齐桓公:“人情莫过爱其身者,竖刁不爱其身,岂能爱君乎?”

不过竖刁的故事,也表明了当时阉人的数量确实不多,也不是所有宦官都是阉人,不然他也不会“物以稀为贵”。根据《后汉书》中的记载:“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

也就是说,到了中兴光武帝刘秀时期,宫里的宦官,才被替换为阉割后的男人,后来历朝历代都延续了这一规定。

宦官身体虽然残缺,但在宫廷争权夺利上也有优势,因为他们没有后代,必须依附皇权,更是不容易融入别的团体,所以很多君主都把宫中宦官势力当成一把好用的刀,来制衡朝臣。不过,皇上要是年纪太小或能力不足,压不住宦官们,朝政就容易被宦官把持,东汉末年就成为宦官与外戚之间彼此厮杀的舞台,称为“第一次宦官时代”。

02

“太监”的崛起之路

那么,一直都是宦官,怎么又出现个“太监”的叫法?虽然太监这个词现在听起来意思不太好,但你要知道它名称的由来,瞬间又会觉得“高大上”了。“太监”一词的出现,是隋唐以后的事。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

到了明朝,宫廷内设十二监二十四衙门,提领者被称为掌印太监,俱由宦官出任。低阶宦官名“少监”、“中监”,高阶宦官是“太监”,于是“太监”变成了高级宦官的称谓。

所以,太监之称,我们现在听着不太好,却是那时候宫中小宦官们毕生奋斗的目标。毕竟,古时候“太”字表示“大”或“至高无上”的意思,太子、太庙、太师、太傅……哪一个不是地位崇高的存在,这个“太监”自然也不例外。宦官在明代发展至顶峰,虽然明太祖朱元璋明令禁止宦官干政,但朱棣夺权后开始重用宦官。明朝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拥有“批红”的权力,即代替皇帝批复奏章;

明朝宦官还经常参与军事行动,如监军、总领禁军等;宦官在商业领域也扮演了监管和规范的角色,如市舶太监、织造太监、矿监等。到了清朝时,所有宦官才被统称为太监,后世慢慢就误以为宦官和太监是一回事了。

03

“宦官”和“太监”的区别

总结下来,宦官和太监的区别主要在于——

一是出现的时间不一样,“宦官”出现的年代更早,太监一词到隋唐之后才出现,明清才成为专称;

二是等级不一样,在特定时期,太监是高级宦官的专称。

所以,我们会说“宦官专权”而不是“太监专权”,因为宦官含义更广泛,而太监的称呼更狭窄。

0 阅读:20
夜半读诗

夜半读诗

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