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区的礁石、鲸鱼身体的褶皱处、海龟的龟壳、大型船只的底部,无一幸免都被藤壶给霸占了。难怪都说一艘刚远洋归来的轮船底部,往往是一个生物的乐园。因为这里不仅有藤壶,还有牡蛎、贻贝等海洋污损生物。
这些生物对轮船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曾有人发现厦门海域的一艘快艇在下水一年后,船底每平米附着了17公斤的生物。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加大了船体的重量,增加了航行阻力,使航速从原来的18节降到了13节。
而在这些附着的生物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藤壶。它们会释放一种粘性物质,使其自身可以牢牢地粘在附着物上。并且完全不惧怕海水的冲刷,水流带来的营养物质,还能够让它们继续维持生命。
而为了减少藤壶等生物的吸附,只能加强对船舶的防污工作。比如在船底涂抹添加了氧化亚铜,和氧化汞等防污涂料,这些涂料的有效期一般在1-3年。同时又因为这些物质是红色的,所以我们通常看到的轮船底部也是红色的。
除此之外,还会对轮船底部进行高压冲洗,俗称“刮船底”。工人们利用高压水枪,冲刷着船底和螺旋桨上的海洋生物。
但这却是一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因为所面临的工作环境是浓重的腥臭味和密密麻麻的藤壶。因此,有密集恐惧症的人怕是无法胜任这份工作。这是水上人工清理,接下来还有水下清理。
水下清理分为人工和机器人清理两种模式。人工清理主要在大于2米深的水域,这需要专业的潜水员利用高压水枪来清理。潜水员还要具备腐蚀控制,和问题识别方面的知识储备。
而水下清洗的机器人,则是由意大利发明的Keelcrab智能清洁工具。只需将机器人投入水中,通过LED照明和防水摄像机,就能无线控制机器人在水下对船底进行清洁保养。
而在这些技能都没有出现的年代,通常都是人工爬在船舷上一点点清理的。就像这张老照片,就是水兵们正在做船底清洁的画面。
曾有数据显示,一艘货轮在清理过船底后速度提高了1.5节,燃油效率提高了6%。这说明了清洗船底对于提高航行性能,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可看着这么多被清理下来的海洋生物,还真有点可惜。它们能吃吗?肯定是不能的。上面我们也说过,为了防止生物附着,通常会在船底涂抹防污涂料,而这些涂料是含有剧毒的。也就是说,附着在剧毒涂料上的生物也会含有毒素,所以基本也是不能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