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才更有魅力!

飞哥说职教 2021-07-06 18:24:50

6月26日,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举行2021届毕业典礼。443名学生中,441名毕业生已经落实就业单位,就业率高达99.5%;其中47名毕业生,获聘的职务岗位月薪超过万元。创办至今,已有119名学生毕业即获得万元月薪。(新华网  7月1日)

▲▲▲

如何把这两者很好对接起来,这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难点和痛点。

碧桂园职业学院的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模式,不失为“企业+学校”的成功之作,为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可行道路。

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当然,评价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劳动者,其评价标准自然要交给市场、行业、企业,对职业学校培养人才质量最有发言权是市场、行业、企业。基于此,溯本追源,办好职业教育,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必须要有行业、企业的参与。没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办不好职业教育。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解决行业、企业人才短缺的困局,一些行业、企业着手自己办职业学校,这类职业学校涉及的行业性极强,专业性十分突出,如电力学校、煤炭学校、棉纺学校、物资学校、卫生学校、交通学校、铁路学校,等等。这类学校既为企业培养专门人才,同时又承担行业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培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行业、企业所办的职业学校达到鼎盛时期,那时,这类学校生源质量过硬、毕业生抢手。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转型发展和高校扩招,原来依附于行业、企业的职业学校脱离了体系,办学逐渐萎缩。

原来行业、企业办职业学校虽然衰落,但为后来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等丰富养料。近年来,为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家提出了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进一步推动企业与职业学校深度融合。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地方的职业教育实践当中,诸多促进校企融合的政策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改革的活力,行业企业还远没有普遍、深层次参与职业教育活动,导致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偏低、实际能力不足。

据报道,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办学七年来,一直探索践行校企双主体办学,秉承为社会培养“会做人、会做事”高素质人才的创建初衷,把教育教学和产业生产融合起来,实施校企共育人才的办学机制与培养模式。碧桂园职业学院成功之处就在于打破了职业教育僵硬的体制,企业自己办职业学校,自己制定培养方案、自己制定开设专业、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开设教学实训项目和编写实训指导书,共建实训基地。完全把企业所需和学校所供两者无缝对接起来,真正将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推向了企业的主体视角,实现了“企业+学校”双赢。

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其实,办职业教育,或者参与职业教育的大企业不少,像吉利、海尔、希望、京东等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凭借其行业领域影响力,积极进军职业教育,并且赢得了广泛赞誉。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基本模式,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高素质人才依托在企业。职业教育的魅力就在于行业企业参与。纵观一些职业学校内的企业“冠名班”“订单班”之所以吸引学生,就是因为其有行业企业的元素。

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当中拥有话语主导权,以行业企业的标准、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缩短了学生与企业的距离,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既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需要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需要行业企业的努力实践。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 阅读:18
飞哥说职教

飞哥说职教

职业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