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丸方源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严方刚柔相济,佐使合宜,平正稳妥,很受后世医家推崇,距今已500余年,初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对本方有所发挥,将所治之证增补了脾不统血而妄行之吐血、下血。明代薛立斋《校注妇人良方》,在原方中增加了当归、远志两味药物,沿用至今。
本药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脾益气,当归甘辛温养肝脏而生心血;茯神、枣仁、龙眼肉甘平养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木香理气醒脾,以防益气补血药滋腻滞气,有碍脾胃运化功能。故本方养心与益脾共进,益气与养血相融,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养心之功用。主治心脾两虚,脾不统血,血不养神诸证。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脾气亏虚,因而体倦、食少、虚热;心血暗耗,心失所养,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不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脾司统血摄血,若脾气虚,统摄无权,则会引起出血证;脾虚而不运湿,则湿浊下注为带下证。总之,证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随证加减,均有显效。古方多用也正是基于此机理。
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本药具有抗休克、改善胆碱能神经功能低下、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增强免疫、调节中枢神经功能、抗疲劳、 抗衰老、提高思维能力和劳动效率、镇静、抗炎、镇痛、降压、改善脂质代谢、促进造血功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抗消化性溃疡等作用。
现代医学使用本药治疗癫痫、脑外伤后遗症、缺铁性贫血、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衰竭性贫血、迁延性中心浆液性脉络膜病变、顽固性失眠、绝经前后诸症、功能性继发闭经、甲状腺功能减退、功能性子宫出血、顽固性早搏、视神经萎缩等病症。
1、头不晕了:
归脾丸能治疗由心脾两虚、气血两虚引起的头晕。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肾气虚,则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脑,导致头晕。归脾丸中的炒白术、炙甘草、炙黄芪等成分,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能补气养血,健脾益气,从而改善头晕症状。
2、心不乱了:
归脾丸改善心律失常主要基于其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中医理论认为,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有关。归脾丸中的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等中药成分,具有补气健脾、养血安神的作用。对于由气血两虚引起的心率异常,如心慌、心悸等症状,归脾丸能起到很好的调理效果。它能有效改善心脾两虚和脾不统血导致的心血管问题,从而缓解心律失常的症状。
3、失眠好了:
归脾丸改善失眠主要是其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心主神明,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以生化气血。当脾功能不足时,气血生化之源受影响,导致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心神的濡养,造成失眠。归脾丸通过补肾健脾、养血安神,能显著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症状,如睡眠轻浅、食少心悸、面色萎黄、气短乏力等,从而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
在安全性方面,归脾丸仅有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消化道不适及皮疹的病例报告。长期服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